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一盏警灯管住500米半径内治安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8月27日07:05
  本报记者任东杰

  路灯下,街边的大排档,生意红火;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悠闲地散步。吉林省辽源市的夏日夜晚,一片平安祥和。

  行走在大街小巷,记者发现,走不了几百米就能看到警车和闪烁的警灯,这让从外地第一次来到辽源市的记者油然生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辽源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刘助向记者介绍,这些警车就是辽源市公安局的待警点。早在2006年,为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辽源市公安局结合实际,在市区内的主要街口、重点部位和复杂地段设立了由警车和全副武装的民警组成的25个待警点,实行夜晚固定执勤制度,负责周边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治安巡逻和群众报警、求助,同时接受110的出警指令。

  在一闹市区街口的待警点,记者看到有两名民警、两名协警值守,民警全副武装,手铐、强光手电、催泪喷射器、枪支等配备一应俱全,车内备有小型灭火器,以帮助群众处理轻微失火状况。车内还备置了联网对讲系统,一个点与指挥中心的对话,其他待警点都能听见,以便于各个点之间在处理案件时能够及时响应、配合。一位民警向记者介绍,待警任务实行排班制度,全局全员每人每个月至少要轮到三次待警,每晚四个小时一换岗,务必保证每个待警点整晚都有民警在岗。

  在一个灯光昏暗、人迹稀少的街口,一盏闪烁的警灯如同暗夜中的灯塔。这个待警点设置在两所学校和矿区的相交地点,两所学校分别是一所中学、一所小学,矿区已经停产,向里面看去,漆黑一片。待警民警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位置平日里来往的人比较少,只有在学生上学放学的时候人才多起来。晚上来往人群大多数都是接送孩子的家长,自从校门口设立了待警点之后,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也变得少了起来,因为他们非常放心,觉得有警察在,就有了安全感。民警还告诉记者,闪烁的警灯对犯罪分子能起到震慑作用,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

  待警点自设立以来,以静制动、以快制动的优势始终凸显,除此之外,它们还是需救者的救命稻草,是百姓心中的靠山。

  2007年4月17日20时许,辽源市一中、五中待警点的民警正在执勤时,发现迎面跑来两名男子,并隐约听见后面追赶者的呼救声。民警马上意识到前面拼命逃跑的两名男子可能是劫匪,于是掉转车头追赶,很快将两名逃跑者擒获。后经调查证实,这两人刚刚对出租车司机刘某实施了抢劫。从案发到擒凶,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2009年11月14日19时许,市委广场待警点接到市局指挥中心派警称,在其管区内某地点有一男子卧在雪地上。待警民警迅速出警,发现了这名男子。该男子满身酒气,已经醉得不醒人事,民警根本无法通过对他的询问了解其家庭住址。当时的气温已经低至摄氏零下20多度,如不及时救助,该男子很有可能被冻僵,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情急之下,民警将其抬进了警车内取暖,并通过他身上找到的手机联系到了其家人后,将其送回家。

  辽源市的辽河纺织厂有大量的女职工,由于工厂地处偏僻,过去下夜班的女工的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自从公安局在该厂附近设立了待警点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据辽源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2006年设立待警点以来,先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553人,破获刑事案件217起,救助服务群众2400余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起。吉林省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2009年吉林省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显示,辽源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达95.9%,位列全省第二。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