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读另一种“史记”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8月27日07:43
  隔断了尘世喧嚣,人们来到这里,脚下的步履自然放慢了。

  轻轻地,我们走近它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0余万件珍贵的军事文物,在历史的音容笑貌中,聆听世界上一种最轻最轻的声音述说。

  历史常常被比作长河,我走在军事博物馆,好似走在宽阔的历史河床上。沧海在这里凝固,变成三山五岳;时间在这里静止,化为长啸悲歌……那么,鲜血呢?壮士的鲜血是不会风干的,它以另一种形式,飘扬在我们的旗帜和风帆上。

  惊世、润德、启智、励志,文物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当它们以“实物”的形态呈现在面前时,它或许是死的,而当辅以历史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风云际会,你会发现,历史的脉息顷刻间激活,为我们的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

  于是,在抗战馆里,从抗联英雄杨靖宇的印章上,似乎感受得到他尚存的体温;屡建战功的“老黄牛”马克沁重机枪,激战过后正骄傲地喘息;新四军被服厂历经战火的缝纫机头,至今吱呀有声,要一日日旋转下去;浸染了张自忠将军鲜血的两块石头,犹如一双幽深的眼睛,目光如炬地瞩望前方……

  这是由历史精魂构成的抗战“史记”。历史在哪里?它就凝缩在一件件洞悉风云、惊了天地泣了鬼神的物件里。

  曾几何时,历史的河床也时有流沙漫过。那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泥沙,企图吞噬、湮灭我们民族的宝贵遗存,淡化我们的民族记忆,销蚀我们的民族精神,钝化我们的历史感悟力。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我们的历史里横躺着我们未来的秘密。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注定没有出路。寂灭尘埃,掩不住永恒的精神之光;逝去烟云,轰响着不息的当代回声。战友,请在纪念抗战的日子里,以中国当代军人的名义深长思考。

  此时,凝眸文物,像目击一个血色凝重的历史现场;蹙额沉思,更可以让灵魂显现,精神升华。走出博物馆的人们,你们是走出了历史,抑或走进了历史?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