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香港“有组织的自律”:筑起孩子心中网络防火墙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27日16:5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中,10—19岁青少年占了31.8%,超过1.2亿人。而充斥于网络的不良信息,持续威胁着亲近网络的青少年。

  8月1日,《网游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在2008年采购“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一年的使用权及相关服务,虽然引起争议,但有关功能还是得到了一些家长的认可。

  而香港除了限制不良信息传播外,还有一整套系统帮扶青少年树立健康上网习惯的机制,能有效动员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培育青少年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抵御能力。对于已然养成不良上网习惯的青少年,香港青年协会成立了专门的沉溺上网支援中心提供定向帮助。

  “像我儿子这一代的年轻人,放学回家不是上网就是打机(玩电子游戏),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周末甚至还要熬通宵。都已经形成习惯了,大环境是这样,要限制孩子上网显然不太可能。”家住湾仔道的陈先生说。

  究竟该如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依靠不间断在网上巡查的“虚拟警察”,还是凭借过滤软件筑起“电子大坝”?互联网产业更新迅速、信息海量,单纯的隔离政策似乎并不现实。再者,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处于塑造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并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求。

  因此,我们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引导青少年善用网络?

  香港坚持“有组织的自律”原则,除了推行网络标签制度、过滤软件等一系列外部制约手段外,还成功激发了网站、学校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青少年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虚拟世界。

  推荐优秀网站、上网支援中心

  以柔性措施倡导自律、理性

  在香港,政府对网络的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网络犯罪如诈骗等,由警方负责。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则由特区政府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以下简称影视处)负责。

  影视处发言人方小姐说,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监控所有的内容不太可行,单靠立法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如果所有相关人士,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家长及老师,在保护青年人免受网络有害信息影响方面都出一份力,效果就会好很多。因此,有组织的“自律”,就成了香港互联网内容管理的重要原则。

  在非技术层面,影视处负责提供资助,支持学校举办网络安全讲座等活动,向学生家长介绍安装过滤软件的必要性及程序。“据我们了解,曾参与有关讲座的家长都对过滤软件表示感兴趣,也认为这些活动可以增加他们对使用电脑及过滤软件的知识。”方小姐说,“申请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学校只需在活动一个月前通知影视处,填一份表格,连同报价记录表、讲座讲义或笔记副本传真到影视处即可。一旦获得批准,学校可获得最高2200港元的资助。”

  “醒目上网,善用时间。”作为宣传《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及公众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影视处2000年开始举办“十大健康网站选举”。优秀网站由学校及非政府机构先行提名,学生也可在官方网站上进行推介,最终由学生投票产生。筹委会希望通过活动帮助青少年挑选增益心智或有实用效益的网站浏览,也希望借助“优秀网站选举”活动,帮年轻人检视自己的上网习惯,以自律、理性和批判的态度善用互联网。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熟知、了解那些在选举中脱颖而出的网站,香港还专门推出了广泛而持久的推广宣传计划,并借助青少年群体自身的力量来推动。优秀网站学生大使计划就是这样一项宣传推广活动,每所学校委派4至8名学生担任学生大使,负责“提醒同学在网上的虚拟世界,须秉持批判性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的青少年,香港青年协会成立了沉溺上网支援中心,旨在“提倡优质善用网络的文化,鼓励青年人"爱上网、勿迷网",学习均衡、自控的健康上网模式,为青年人提供预防教育、小组及个案辅导服务,希望协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及正确的上网习惯”。

  推广内容标签、过滤软件

  以强制措施过滤不良信息

  由影视处提供资助的互联网内容标签制度,于2003年6月启动。该项制度由香港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协会,连同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性非牟利组织——互联网内容评级协会,共同推行“互联网内容评级系统”计划。所有网站可以自愿通过网上问卷申报其网络的内容,自行在网站贴上“标签”,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标签考虑是否进入网站。迄今为止共有1000多个香港网站加上了标签。2005年5月,“互联网内容标签制度计划”在香港境内中止服务,“但网站运营商仍然可以通过设在英国的互联网内容评级协会,给自己加贴标签。”方小姐说。

  网站的“标签”是商家的自我约束,对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来说,这份约束多少有些力度不够。

  在跑马地做大厦保安的姚先生有一子一女,小女儿12岁,正是对网络开始着迷的年龄。姚先生坦言,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如果有过滤软件可以防止不良信息,我作为家长当然很欢迎,第一时间就会给家里的电脑装上!”

  方小姐介绍说,影视处自2008年开始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方式推广过滤软件。任何一位家长,都可以登录影视处的网站,从9款过滤软件中选择一款购买。为了让家长有所比较,其中一款软件由影视处提供免费试用一年,试用期满后,家长可以选择到市场购买。在过去两年里,影视处在举办上述推广活动的支出平均每年约为港币100 万元,每年都有超过9万人参与。

  过滤器是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味十足的小软件,它可以由家长设定好哪些人是其子女可通过邮件或即时通信软件进行联系的人选;对危险或不恰当的网络内容如视频、图像等,进行过滤;阻止涉及个人信息,如家庭地址、电话、信用卡账号等内容的发送;对计算机的使用状况进行控制,如网站访问,电子邮件,聊天应用等;选择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或计算机的次数。究竟哪些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家长们观点各异,因此,该过滤器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项,供家长选择。这既符合当前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现实,又使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设定孩子的网站访问权限。

  方小姐说:“影视处提供的免费过滤器,一般都采取招标方式,由评审小组在兼顾成本的基础上,考察软件过滤不良信息的能力、与一般家用电脑的兼容性,以及供应商的售后支援服务等,最终选取合适的过滤软件免费提供试用。”

  家长和学校可以决定是否下载、安装免费的网络过滤器。对这个问题,香港很多家长看法不一。林先生的儿子就读于轩尼诗道官立小学5年级,谈及孩子的上网安全,林先生颇为放松:“其实很多时候,越是限制孩子越是会引发他的好奇心。学校平时会教给他们在网上要注意什么,我和太太也会时不时陪他一起上网,业余时间,还是要看他的自律吧。”

  在跑马地圣保禄中学就读的方同学说,父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也曾经装设过过滤软件,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更多地还是给他引导。升读中学以后,“他们的网络知识已经赶不上我了,也相信我自己能有正确的判断,所以就不再安装软件了。”

  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如何拦截有害放行有益,香港走的还是社会力量为主,政府鼓励为辅的道路,家长、学校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律,成为了构建社会“网络防火墙”的重要内容。(黄拯)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