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2010年8月27日完成台本
——“蛟龙”闯深海 设计深度冠全球
主持人 劳春燕:
您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1869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卢勒•凡尔纳发表了一部颇有悬念的小说,名字叫海底两万里。小说中在海底航行的“鹦鹉螺”号激发了人们对于海底世界的无限的想象。昨天,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宣布,我们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地下潜到了海平面以下的3758米的深处,而且创下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03分的记录。这意味着海平面以下3759米的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了。那么能够做到探索这样一个几乎是深不可测的世界,需要怎样深不可测的技术?有哪些实用的价值呢?
演播室里我们今天请来了两位特约评论员尹卓先生还有宋晓军先生一起来解读。我们先简单地回放一下“蛟龙”下海的过程。
(播放短片)
刘峰 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现场总指挥:
各岗位注意,布放潜水器。
叶聪 “蛟龙”潜水器主驾驶:
报告指挥部,下潜深度达到3757米,已经坐底。
劳春燕:
3759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深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达到这个3759米的下潜深度难度有多大呢?今天香港《大公报》他有一个评论,他说“蛟龙”试验成功,其技术难度和意义不亚于载人航天,深海潜水器它是代表了我们国家海洋技术开发的前沿和制高点,而且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我们首先请尹卓先生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蛟龙”号的试验成功,它的技术难度可以跟航天技术相媲美?
正在评论:五星红旗插在了南海3759米深处
专家观点:3759米要承受376个大气压
尹卓 特约评论员:
是的,因为这个深潜平台、深潜器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造成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我们就说这个平台承受的压力的能力,目前为止潜深至3759米,实际承受就376个大气压。如果到7000米,那就是700个压力,这种压力是个正压,而航天出去以后,到近似真空的地方,它是个负压,负压我舱内实际是一个大气压,这个压力比较的话,当然水下这个700个气压或者376个大气压,这个难度要更大一点。我们举一个例子,在这个地方如果有一个小沙眼,耐压壳上有一个小沙眼,海水进来就不是一个水柱,而是一把手术刀,见什么就可以切什么,它的压力就这么大,非常可怕。
劳春燕:
一般的潜艇,包括核潜艇,要是下到这么一个深度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尹卓:
一般的潜艇是下不了这个深度的,现在的工作深度,最大的,俄罗斯曾经有一型叫做“塞拉”潜艇,它曾经潜深到900米,其它的基本上极限深度都在400米以上,大部分潜艇是在300米左右,还有一部分稍微差一点是在200米,所以这个比较一下,就是10倍的差距,就是它的十分之一。
另外,它这个平台为什么是综合性的平台,它里面首先要有一套控制系统,这套控制系统是非常精密,全部数字化的,他的所有的情况都能实时地传输到下面去,这是一个。另外它可能带机械臂,另外带很多精密的探测器材,比如水声探测器材,电视设想器材,海底探照灯,另外还有一个捕捉海底生物,在海底取样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非常精细的,它的精度可以到厘米级的精度,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得非常精密,所以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不光是人在里头能够保持人的生存能力,同时人在里头还进行科学考察,进行工作,进行取样,而且时间比较长,这次潜水到10个小时左右。
劳春燕:
“蛟龙”号技术上非常领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咱们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那么“蛟龙”号的成功也是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目前的世界上正在服役的6000米级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一共只有5艘,“蛟龙”号是第六艘。他6000米级也就意味着能够达到6000米的洋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是他们的代表作,可以下潜到4500米的深海。1985年,它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害,如今已经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米,累计下潜了1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两艘600米级潜水器。不仅完成过俄罗斯失事核潜艇和辐射检测,泰坦尼克号沉船海底调查,北极海洋科考等著名项目,还拍摄了3D电影《深海异形》。
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潜水器,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记录。它已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对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
劳春燕:
咱们刚刚也看了,跟大家介绍了现在世界上几艘知名的深海潜水器。我们看到他们的用途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是用来拍电影,有的是可以用来进行科考的。咱们中国的“蛟龙”来会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呢?大家看一下,现在海外的媒体有很多的猜测,比如说路透社他有一个猜测,他说“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试验成功,显示了中国要加入在大洋深处寻找资源竞赛的这么一个决心。怎么看路透社的这个评论?将来“蛟龙”号主要会用在哪里?
正在评论:外媒热议中国跃居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世界五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他说的倒是没错,我们往往在说粮食问题的时候,中国用的世界上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我们知道,未来我们提出来2020实现全面小康,2050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时候人均的资源消耗是比较大的,当我们从有一些地方,比如说非洲,或者其它拉美一些地方,拿到一些矿石资源等等,还需要更多的资源,那么怎么办呢?那么公海的资源,现在世界上公海,占海洋面积49%的公海面积里边的资源,现在我们是要去开采,现在我们是要开采,当然这些资源拿回来以后,为我们的下一代,比如说我们的年轻人,80后、90后他们盖房子,他们找工作都需要这些资源,让这些人稳定的生活,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劳春燕:
大伙我看也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深海载人潜水技术,如果让无人潜水器下潜的话,岂不是更加没有安全上的顾虑呢?
尹卓:
因为载人潜水,人的智能在这里头了,如果把人的智能完全换成人工智能,目前为止我们还达不到。所以人的智能下去以后,比如说在操作一些非常细小的动作,人在里头,他就能够一边观察,一边动作,这个动作是没有间歇的,几乎它是连贯的,而且之间的时差非常小。但如果换成一个无人艇,它这个信号输送到上面去,到上面去在母船上进行操作,母船信号在往返会有时差,动作就不会那么精细。另外对海底资源的探测,末有时候看的非常近,直接去感受它,比如取矿流,取岩石的样,泥土的样,或者捕捉海洋生物,它正在游动,正在飘动的时候,我把它抓住,像这些都要非常精细的动作,都是人来操作。
劳春燕:
这些人类比机器人要好的多。
尹卓:
对,会更加及时,更加精细,更加精确。
劳春燕:
海底虽然没有龙宫,但是有很丰富的资源。但问题是现在我们是3759米,将来设计的下潜深度是7000米,7000米的话,这个难度是不是更大呢?
正在评论:世界第一“蛟龙号”设计最大下潜深度是7000米
宋晓军:
我觉得当然是了,现在世界上这些,刚才说到5艘,另外美国还有一艘新“阿尔文”号,它也是设计6500米,现在所有的设计深度,中国是最深的,目前咱们的“蛟龙”号设计是最深的。当然每一次试验我们不一定完全保证它成功,人类的科学探索就是这样,明年,明年好像是5000米,将来有这样的规划,早晚我们会到7000米,甚至将来可能还会有一碗,就是整个全海洋探测,就是最深的,像马里亚纳海沟,一万多米的,这样的深潜器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做出来的,而且是载人的。
正在评论:“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使用
劳春燕:
我看到有报道说,下潜到7000米这样一个深度就意味着全球99%的海洋区域都可以去了。但问题是我们看这个深度,现在因为我看这个深海潜水器,大家比较多的都是在用深度作为指标,在说这些潜水器。问题是好像在1960年的时候,已经有一艘深海浅海器到过马里亚纳海沟了,当时就已经是一万多米的一个深度了。
专家观点:“蛟龙号”主要用于海洋考察和资源探测
尹卓:
他当时的潜水只是为了破一个潜水记录,它那个不能在水下进行操作,进行工作的,到了这个深度以后马上就上来了。而我们这次在水下这次连续待了9个小时,这个时长意味着什么?它在水下可以进行科学考察,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海底的情况,比如矿流他能够进行很精确的一个取样,这样的话,我们的能力,这是实际操作的,就是能够有经济回报的这种探测,这种深潜,不是像原来60年代他们的深潜是没有经济回报的,只是破了一个记录,取的这么一个荣誉而已。
劳春燕:
如果说继续再进行深海潜水的话,可能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不断增加下潜的深度的话,它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么能够抗那么大的压力?
宋晓军:
现在一般的,到六七千的都是钛合金,其实除了外壳以外,它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其实这个外壳够不够结实,要有大量的试验条件,比如现在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拥有这样的试验水池,就是在一个深海实验水池,把一个东西,压力桶,把这个球搁进去,然后做打压,进行试验。像中国现在在我们无锡有亚洲最大的实验室,是我们说的702所,它能够达到9000米,但是它的直径还不够。但是最近我们国家又要做大,能达到3.1米左右直径的这样一个试验水池。这个试验水池可能得要大概几亿人民币。一般国家,你像美国也要做,在西南研究所,他新的“阿尔文”号,但是由于布什把钱都投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所以他们很生气,他们现在还来不及做,一看中国做出来,所以刚才念的外电上,有一些人就开始有一些不良的反应,就是在美国。
劳春燕:
你说的“阿尔文”号名气很大,尽管它的下潜深度但是它名气特别大,就是为泰坦尼克号吗?
尹卓:
主要就为它第一次深潜,深潜是破纪录的,另外是达到世界海底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而且是首先达到的,当然它就有这么一个首次的。一般在科学研究里,首次都是属于创新的,其它的都是后续的,再达到的。
劳春燕:
后面是履历比较好看,因为跟泰坦尼克号联系在一起。据说“阿尔文”号当年还从海底捞上来一颗氢弹?
宋晓军:
对,美国人当时确实是非常有钱,在这个深海勘探上面,就是载人深潜器上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包括泰勒水池只能做4500,后来他又在西南研究所做了6500的我们说的试验的压力桶,但是现在确实资金是没有了,非常着急。
劳春燕:
但他的技术水平还是摆在那儿的。
宋晓军:
对,技术水平摆在那儿。我们国家像“蛟龙”号大概有40%的零部件是从国外采购的,但是设计是我们自行设计的,那么我们采购来这些零部件,现在我们也能够把它国产化,也就是说它是我们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而且是全球设计深度最深的一个载人深潜器。
尹卓:
任何一个国家在做这个东西,都不是完全用自己的零部件,都要进行全球采购,因为它有个成本在这里边。
劳春燕:
好,那我们这个话题先告一段落,《环球视线》我们稍候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