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湖南尝试用“亲情替代”缓解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8日09:48
  新华网长沙8月28日电(记者谢樱)在湖南省邵阳县菜桥乡五龙村一间破旧的砖泥平房里,年迈的祖父母和13岁的肖芬、10岁的肖涵,以及两个咿呀学语的表弟妹构成了一个家。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未成年的肖芬俨然成了“一家之主”。平时,她不仅要上学读书、下地干农活,还要料理家务。在幼小的弟弟妹妹面前,她“又当姐姐又当妈”。

  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邵阳县,类似肖芬这样的家庭有很多。邵阳全县有2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由此形成留守儿童5万多人,很多学校留守儿童几乎占到在校学生的一半以上,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县”。

  “亲情饥渴”是许多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邵阳县副县长李军说,全县大部分留守儿童一年左右才能见上父母一面,部分留守儿童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未能与父母相见。当面对“还记得爸爸妈妈长什么样”的问题时,不少孩子都回答不出——父母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成长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并不出众,一些孩子时常逃学,还有的性格暴躁、放纵、孤僻、自卑。袁孟灿在日常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时发现,“很多细小的冲突,几乎都是发生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城市建设提供劳务。伴随“民工潮”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人口大量流动带来了留守儿童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4000万。

  “中国在未来30年至50年,还将迎来城市化进程高峰,从而引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迁徙,留守儿童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重视。”长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范方说。

  邵阳县黄塘乡中学安装了两台供留守儿童免费拨打的“亲情电话”。这是由当地电信部门赞助的,全县共有96台。每逢课余,思念父母的留守儿童都可以拨通家长的手机号码。此外,邵阳县还为留守儿童向邮政部门争取了“亲情书信”“亲情贺卡”免费邮资,湖南省教育厅、省妇联则提供了1500套“亲情视频”,让孩子与千里之外的家长网上见面。

  “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现代化通讯方式我们都用上了,就是希望通过搭建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亲情交流平台,探索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新型交互式教育管理模式,以缓解孩子们的"亲情饥渴"。”李军说。 今年7月底,在政府扶持、企业赞助下,邵阳县19名长时间未见父母的留守儿童来到了广东省东莞市,在那里与自己的亲人相聚。参加了一系列与父母游玩、参观等“亲子活动”中,12岁的留守儿童唐雨诗告诉记者,她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天”,也让她印象中的父亲由“陌生”变得“亲切”起来。

  有关专家指出,留守儿童聚集地大多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对于处于“心理断乳期”的留守儿童来说,十分需要心理辅导,但各地普遍面临师资不足、资金紧缺等问题。因此,在不少地方,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活动,进行“亲情替代”,成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模式。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内容。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创造有利的空间、平台和氛围,呼吁更多的企业、个人、民间组织等,利用合法便捷渠道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范方说。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