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伊春飞机失事 > 10伊春客机失事消息

伊春因空难意外成名 旅游旺季却遭遇大规模退团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2010年08月31日01:19
    每年6月至9月的旅游时间内,汤旺河国家林海奇石景区是伊春市最红火的一个旅游目的地。

  闫君的农家乐离这个景区的大门正好一公里。过去几年内,这个小店与邻近的这个国家4A级景点一同成长。

  闫君的拿手菜是铁锅四大炖,炖大鹅、炖柴鸡、炖排骨和炖鱼。高峰时,七口大锅从早到晚,根本停不下来。柴火、铁锅烧出的东北大炖菜,有着特有的清香。这种纯朴的做饭方式,也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了很大的新奇。

  一些来自南方的客人,坐在汤旺河边,一边望着远处的松林,一边品尝着闫君的铁锅炖菜,赞叹不已。临别之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建议闫君扩大规模,弄个能住人的房子,好让自己在这个美景里多停留几日。

  今年8月初,看着节节上升的营业额,闫君决定听从这些客人的劝告。

  8月25日6点多,在收音机里听到飞机坠毁的消息时,63岁的闫君愣了一会儿。他原计划,在这几天内搭起几座茅草屋。这种马架形状的茅草屋,是几百年来小兴安岭猎人们的科学住宿方式。

  当天晚上,和做事谨慎的老伴商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闫君决定,把盖茅草屋的投资计划稍微推迟一下。

  2008年,从检察院退休的闫君和老伴花了4000元承包了路边的这个小店。2009年10月,伊春机场正式开通。很快,一些金发碧眼的背包客,开始出现在汤旺河林海奇石公园内,也出现在了闫君的饭店内。好奇之余,闫君也和这些背包客比比划划地简单聊聊。这些人总是会打开中国地图,从南边的三亚,一直划到北边的伊春。随后,他们指着外边小兴安岭的红松林,竖起了大拇指。

  在伊春,一个广为众人所知的段子是:兴建人民大会堂时,伊春地区一些生长数百年的红松,跋涉千里,成了中国最高殿堂的栋梁——此后,中国林都成了伊春的别号。甚至伊春机场,也变成了林都机场。红松,这是一种特产于小兴安岭的珍贵树种,年龄以百年起算。这种红褐色、五针一束的珍贵木材,作为第三季森林的代表,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几千年。在地球上,这个树种只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至长白山、俄罗斯、韩国等少数区域,而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红松资源分布在这里。

  2009年10月,伊春机场开通后不久,为了慰劳“辛苦跟随自己再创业”的妻子,闫君带妻子搭乘这个航班去外地旅游了一趟。空难后第三天,闫君决定,今年10月15日景区闭园后,他要带着自己的爱人坐飞机,再次外出旅游。(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据《京华时报》

  悲喜交织的机场

  高兴与悲伤,自豪与担忧,期待与恐惧,不到一年时间,新建成的机场给伊春人带来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

  2008年7月20日,伊春当地的官方媒体《林城日报》上,刊登了机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的消息。此前,伊春要建机场的消息,在民间早已流传开来。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如同卧龙,蜿蜒盘亘伊春全境。偏远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伊春经济发展的桎梏。以往伊春人出远门只有两种方式,乘坐4个多小时汽车或乘坐一夜火车前往哈尔滨,然后才能转乘飞机。外地客人前往伊春,也只能采取同样的方式。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艺术团曾到伊春演出,那些知名演员陶醉于大森林风光的同时,也在抱怨交通的不便。

  修建机场,成为伊春人的梦想。2008年7月17日,这个梦想迈出了第一步,伊春机场开始破土动工。项目工期预计3年的机场,仅用一年就提前建成,被民航部门称为“北方航空史上的奇迹”。

  在等待的那段时间内,机场成为伊春人热议的话题。百度上的伊春贴吧内,机场一直是热门话题。有个女孩梦想着到机场工作,“即使不能上飞机,但也算空姐”。而更多人则希望,新建成的机场成为伊春与外界沟通的平台。

  2009年8月27日,一架从北京飞来的空客A320客机,平稳降落在这个以“林都”命名的机场,标志着航线开通。

  当地一家旅行社的经理张林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对伊春旅游业而言,坐飞机前来的游客,都是省外游客群体。这些省外游客,愿意购买大量土特产,也更舍得花钱。张林说:“当时我就预料到,有机场后,伊春旅游一定会火。”

  那时候,许多收入普通的伊春市民把第一次乘坐从家乡起飞的飞机,当作可以炫耀的谈资。而对那些漂泊在外地的伊春人,谈起家乡的机场,总是充满自豪。在中国,机场已经成为一张代表城市繁华程度的名片。

  这份喜悦,在距通航一周年仅3天时,戛然而止。“8·24”空难,不仅给遇难者家属带来了巨大伤痛,也给伊春带来挥之不散的忧虑。更多伊春人开始对机场的未来担忧。

  在伊春贴吧内,“机场会不会倒闭”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伊春人担忧,因为空难的阴影,乘客们不会再坐飞机往返伊春,甚至于回避这座美丽的城市。

  空难后的冲击波

  8月27日,伊春市水上公园内,湖水中荡漾着石桥孤单的身影,湖堤上行人寥寥。作为开发式免费公园,以往在旅游旺季,这里热闹非凡。岸边的商贩称,在空难前时常有外地游客到此游玩,空难后则难见身影。

  张林说,事实上,伊春旅游旺季已经宣告提前结束。伊春的旅游旺季是每年6月至9月。因为气候等因素,伊春成为外地游客避暑的胜地。截至8月24日,张林经营的旅行社已经接待团队游客约2000人,超过去年全年游客的总和。然而,目前这个数字已经停止跳动。

  据张林说,伊春市的36家旅行社,境况几乎一样,都接到了众多退团通知。

  作为伊春地区接待力量最大的度假会议中心,回龙湾景区总经理周洪海介绍,空难发生后,景区有3个大型会议接待安排被取消。两个正在预定阶段的会议就此结束。

  “空难短期内恐怕会成为伊春的标签。我们搞旅游的,以前总想着伊春名气再大些就好了,可怎么也没想到会这样成名。”张林说,空难对伊春的旅游市场带来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所幸旅游旺季仅剩一个月。他乐观地认为,空难的冲击属短暂行为,随着时间流逝和政府努力,市场一定会恢复元气。

  伊春为成名作出的努力

  在意外“成名”之前,伊春一直在努力扩大着自己的名气。

  这个小兴安岭环抱的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6%,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城市,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超过360天。境内生长有珍贵的红松,泥土下埋藏着恐龙的化石,故有“中国林都”、“恐龙之乡”的别称。

  然而,这一切并未广泛被国人所知。上世纪90年代,提起伊春,更多人的印象是当地生产的“光明家具”。这也代表着当时伊春经济发展的重心,仍以木材为主,而非旅游业。

  在主打旅游之后,知名度成为发展的瓶颈。为此,当地政府一直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

  市长到鸟巢开新闻发布会,宣传伊春旅游;旅游局局长到北京1039交通台,做客互动节目,努力宣传到伊春的自驾游;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城市广告,让更多人知道伊春。

  为吸引视线,伊春甚至用非主流的方式制造噱头,去年年底,在以恶搞著称的猫扑论坛,伊春旅游部门发表了《小兴安岭伊春原始探秘先遣团》的置顶帖,一时被网友热议。

  今年1月,伊春进行了最具想象力的宣传。伊春人在水上公园附近搭建了一个高达16.224米的恐龙冰雕,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1月25日,水上公园的冰面上一片喧嚣,5000多名学生互相投掷雪球,打了一场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多人数的雪仗”。

  持久的宣传收到了成效,伊春的名气逐渐增长,游客不断增多。仅今年上半年,伊春市入境游客167.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亿。

  空难给伊春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当地一位官员说:“我们就像想出人头地的山区孩子,一直很努力,刚有点起色,就遇上这个。”但他相信,随着伊春持续积累健康的城市形象,一定会消除负面影响。

  资源枯竭后的转身

  渴望成名的努力,是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这座资源枯竭城市的自救。

  2008年,伊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座盛产木材的城市,建国后经济主要以林业为主,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主动限伐的实行,伊春已站在发展的岔路口上。最终,伊春选择了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周洪海28岁时,因向往山外的世界,同时也因林区落后的经济条件,外出经商。

  2004年,在外打拼十余年的周洪海,得知家乡招商引资发展旅游,返回了伊春,买断了回龙湾景区40年的经营权。至今,他已为此投资了1.8亿元。虽然盈利远未达到预期,但周洪海仍然对伊春转型做旅游充满信心,“空气中飘着特有的松香味,住在山间别墅,可以在鸟叫声中起床,这些只有在这儿能享受到”。

  和周洪海一样,越来越多伊春人开始对城市的转型报以信心。在转型初期,因停止砍伐,许多伊春人曾对城市的未来表示悲观。而随着旅游升温,他们开始满怀希望。

  张林说,转型旅游后,伊春市区的家庭旅馆不断增多,而今各类宾馆已达上百家,而10年前仅有不到20家。10年间,旅游给这座无木可伐的偏僻城市带来超过71亿的总收入,也使伊春成为一个可借鉴的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样本。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伊春也经历着考验。事实上,无论是等待拆迁烟花厂的爆炸,还是夜间通航的空难,其深层原因,都是经济转型所引发的阵痛。

  “不搞旅游,可能就不会建机场,自然就不会有空难,但城市要发展,建机场没错。”当地出租车司机李群说,有些风险就像命里的坎,总要闯过去。

  8月26日,空难后一度关闭的伊春林都机场恢复通航。张林说,这是噩梦般的几天来,他听到的最好消息。对于伊春人来说,灾难过后,人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安全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8月24日那个夜晚,对小城伊春来说注定无比漫长。E190客机坠毁的爆炸声,满城的消防车、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而仅仅在8天之前,伊春市一家烟花厂刚刚发生过爆炸。两次突发事件,让国人的目光聚焦伊春。

  这并不是伊春想要的“成名”方式。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旅游业已成为这个城市寻求突围的重要产业,也是其发展的重心。在央视做广告,上猫扑发帖,打造世界最大冰恐龙,当地政府一直努力向外界推销伊春的秀美风光,吸引游客到来。

  去年建成的机场,成为伊春引以为豪的名片和窗口。然而突如其来的“8·24”空难,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冲击。所幸,伊春通往外界的窗口并未关闭。

  灾难过后,伊春人更加真切地认识到,安全,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