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学历门”再扰俄罗斯(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01日07:16
  资料图片:因学历造假而遭去职的前韩国东国大学教授申正娥出现在肯尼迪机场,以帽遮脸,躲避媒体关注。

  俄罗斯官场最近再次上演“克莱登大学毕业生”现形记。一周前,俄罗斯托博尔斯克自治区前第一副区长被当地刑法法庭正式提起公诉。今年4月,他使用虚假的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工业和民用建筑系毕业文凭作为敲门砖,成功谋得了该副区长之职,然而好景不长,履职仅3个月便东窗事发。

  “学历门”对于俄罗斯社会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字眼。近年来,上至国家文化署副署长,下至州长助理及市长,多名俄政界要人都曾身陷学历造假丑闻。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据俄当地媒体揭露,该国每3个警察中就有1个学历不实。全俄教育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俄罗斯国内每年假文凭的交易量至少为50万份,25%的全国在岗职员都持有假文凭。学历造假之风横扫各阶层,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一大痼疾。

  事实上,为惩治学历造假,俄罗斯政府早已伤透了脑筋。鉴于制售假文凭行为猖獗,俄警方频出重拳,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警力进行专项打击:仅去年四五月间,全俄就查获涉嫌制售假文凭者近6000人。清剿成果不可谓不丰硕,然而造假行为仍在潜滋暗长。8月24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在一个造假窝点中查获231所大学的假公章,再次证明地下文凭买卖根本没有偃旗息鼓。

  放眼世界,与俄罗斯同样饱受学历造假事件困扰的国家比比皆是。此前韩国曾在2007年爆发重磅“学历门”丑闻:前韩国东国大学教授申正娥的耶鲁学历遭证伪,致其造假幕后推手——前青瓦台政策室室长引咎辞职,震惊全社会。葡萄牙总理乔瑟·苏格拉底、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美国奥委会前主席桑德拉·鲍尔文等人也都曾因学历不实问题颜面扫地。人们不禁要问,学历造假何以屡禁不止,仍旧肆虐于当今社会?

  社会的飞速发展致使人际竞争日渐激烈,是形式化的学历背景备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手持一纸名牌大学文凭,俨然光环加身,用人单位竞相礼聘,求职者敢不趋之若鹜。全俄教育基金会主席谢尔盖·科姆科夫指出,学历造假者不是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是为了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同时,不完善的社会学历查验体制也为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耶鲁大学起初甚至误判申正娥的学历为真,令人大跌眼镜。而据统计,70%的用人单位根本不会对应聘者的文凭进行任何检查。莫斯科市打击经济犯罪局新闻发言人佐罗特尼茨基指出,俄现行刑法的制约条款仍欠严厉,也致使假文凭买卖双方有恃无恐,知法犯法。

  面对层出不穷的学历伪造案件,俄政府再出新招。今年5月,俄内务部经济安全局官员亚历山大·普兰科夫公开呼吁社会各界发动一场“人民战争”,自发抵制假文凭。他也号召用人单位将注意力转移到职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上,而非文凭本身。此外,俄统一的文凭认证查询资料库也正在筹建,旨在令造假者无处遁形。俄罗斯社会与“学历门”的斗争,似乎见到了胜利的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