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 (记者 马蓓) 盲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很多,出行是其中之一。在人行道上铺设盲道也是体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盲道属于公共设施,是盲人赖以行走的向导,但现实生活中有些盲道铺设的有点不尽如人意。”近日,一市民发现红山路北十六巷上就有一条堪称“乌市最牛的盲道”。
红山路北16巷口的盲道和别的地方有些不同,150米的盲道大概拐了10余次弯。有的市民质疑,这样的盲道不利于盲人通行,不知道施工方的意图是什么。
9月2日12时许,记者来到此路段,看到了这条长达约150米长的盲道,被拐了十八个直角的弯,看上去很有创意。记者走上这条盲道,按照它的轨迹前行,结果不出几步就要拐弯儿,但一连十几个拐角拐下来,不禁有点儿头晕。像这样的盲道,盲人走的了吗?
记者沿着这条道走了个来回,感觉有些头晕。
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经过这条路的行人。“正常人如果沿着这个道走都会犯晕 ,何况是盲人呢,它挑战的是盲人朋友的‘耐心’啊”。李先生说,也许是设计 者根据地形为了好看而特别铺设的,也许是施工者根据铺砖的方向不得已而为之的,但对于盲人朋友来说,确实有些不利于行进。家住附近的葛女士则认为这是个很有创意的铺设,跟以前一条道走到底的设计比起来,既好看又有新意。路边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条路2008年就修好了,周围的人都想不通既然是盲道, 就是为了盲人出行方便,为什么要铺设的如此曲折?“平时这里很少有盲人经过 ,正常人按照这条‘之’形路走上去,七拐八拐地感觉十分别扭,更别说盲人了 ,他们根本用不上这样的盲道。”她说。
乌市盲人学校的汤老师介绍说,目前,我国约有8000多万残疾人,其中视残者为15%左右,年均约有45万人失明,即几乎每分钟便会出现一例新盲人,而低视力总人数约为盲人的3倍。汤老师称,盲道是改善视残者出行的最主要方法,盲道的建设也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但随着近几年专门为盲人准备的无障碍设施——盲道遭到侵占;有的靠近广告牌;部分路段盲道离商铺门前太近,对盲人行走很不安全;部分路段盲道突然中断;盲道设计以及选址不合理等问题,都给盲人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她说,此类情况的频繁发生让盲人渐渐失去了对盲道的信任和依赖,使用率也在逐渐的降低。
对于有些市民认为的之所以铺设这种折线盲道,是为了使道路的造型更加美观。乌市水磨沟区建设局的段站长告诉记者,这种折线形盲道的出现,绝对不可能是为了道路美观而铺设的。“对于道路而言,发挥它的功能是第一位的,美观 只是其次,设计和施工人员绝对不会为了强调美观而不顾道路的实用性能。”他说。
随后,记者联系到乌市水磨沟区建设局市政科索科长,据索科长介绍,一般来讲,盲道的铺设有几个必须遵守的规范: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盲道应连续 ,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人行道成弧 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盲道的位置走向应连续并尽可能顺直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目的地等等。
据索科长介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是新建道路,盲道设计一般会参照相关规范进行。而对于小型的盲道设计,施工单位一般就只是根据具体情况施工 。原则上盲道的设计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取直线,折线不可以做太多,每条盲道至 少应由两块砖组成。
据索科长分析,造成盲道拐弯儿过多的原因可能是因施工单位需要配合市容市貌整治进度,在施工中有些着急,造成这段盲道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不足,没有 多考虑使用效果。
索科长称,修建盲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即使拐弯儿不能绝对 避免,那也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他说,近期会与市政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去现场进行勘察,如果盲道的铺设确实不符合盲道施工要求,他们会通知施工部门马上进行整改。
乌市科学技术协会建议,城建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力,对我市盲道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新建道路拟定铺设路线,做好规划设计,让施工人员按照图纸铺设盲道,在施工中加大检查力度,施工后一定要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已铺设盲道存在问题的必须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