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30名科考员困昆仑山 环境恶劣车辆故障导致

来源:亚心网
2010年09月06日02:04
制图 陈峰
制图 陈峰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正在对刚从直升机上送至医院的被困伤者进行救治。通讯员 阙兴刚 许华洋 摄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正在对刚从直升机上送至医院的被困伤者进行救治。通讯员 阙兴刚 许华洋 摄

  亚心网讯 (记者 钱毓 陈俊儒)在新疆方面及时有效的救援下,前往昆仑山考察的3名遇险队员9月5日上午被直升机救出,抵达和田。经当地医院救治,目前已无生命危险。鉴于当前昆仑山区气候、道路恶劣状况和队员的身体状况,此次考察活动暂时中止,全部人员撤离山区。

  8月27日,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新疆地震局共同组成的30人科考队赴昆仑山开展“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与阿什库勒火山综合科学考察活动”。9月3日晚,考察队进入昆仑山区,因给养车辆出现故障无法前行,加上暴雪天气,考察队被困在海拔4829米的昆仑山上。同时,3名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1名随行记者出现昏迷和口吐白沫症状,病情危急,另外两名队员的高原反应也渐趋严重。

  9月5日,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新疆应急救援总队副总队长依利·司马义介绍,9月4日20时许,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接到和田地区行署和自治区地震局报告后,立即要求相关部门尽最大努力营救危重人员,确保科考队员的生命安全,并协商新疆军区出动直升机实施救援工作。

  “直到5日凌晨4时许,除了展开地面搜救工作外,包括协调直升机搜救的所有营救方案被确定下来。”依利·司马义说。

  此次救援中,和田当地出动搜救车辆40余辆,搜救人员330余人,其中包括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等专业搜救人员。此外,和田地区消防支队出动了两辆越野车、10名搜救人员于4日凌晨3时许赶到民丰县准备参与搜救。

  记者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了解到,被救的3名队员已无生命危险,但需要进行高压氧仓治疗。3名出现高原反应的队员分别是:34岁的李海鸥和30岁的赵勇伟,均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另一名队员叫康旭东,今年32岁,系新疆电视台记者。

  9月5日上午,自治区地震局有关人员飞赴和田,协助处理此事。目前,暂无从其他撤离人员的消息。

  救治

  三人身体恢复得挺快

  据参与此次救援工作的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杨护士长介绍,9月5日9时许,她与医院的一位医生在和田地委秘书长任晓南的带领下,登上了飞往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的直升飞机。

  “当天我们从凌晨7时许已经开始展开准备工作了。为了确保被困人员能及时得到救治,我们将可能需要的医疗物品全部带上。”杨护士长说,加上参与营救的4位机组人员,他们一行7人飞行了1个多小时后抵达受困人员地点。

  “还好,当时的天气虽然有些冷,但适合飞机降落,而且着陆点也比较平坦。”杨护士长说,3名患者除了康旭东情况比较危急外,其他两名科考队员的意识还比较清楚。

  “我们赶到时,康旭东躺在担架上,意识有些恍惚,因为缺氧出现脑水肿症状。由于血管已经出现收缩,他的四肢冰冷,脉搏十分细弱。”杨护士长说。

  随后,空中营救人员将3名队员一起送上飞机。在飞机上,医护人员给3人输氧,同时为康旭东做了护理工作。

  “飞行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将伤者安全送往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杨护士长说,两位科考队员吸氧后状态有所好转。

  “由于他们3人的身体状况还在恢复中,所以院方特意为他们准备了清淡的汤饭。通过他们的胃口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体恢复得挺快。”杨护士长说。

  分析

  环境恶劣车辆故障致被困

  自治区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张勇告诉记者,从于田县的普鲁村也可以进入阿什库勒火山,此次考察之所以选择从民丰县进山,是因为今年夏季发洪水,从于田进入昆仑山的道路无法通行,而且从这里进山只能徒步,大批考察物资运送困难。他说,“选择从民丰县进山是基于可以用汽车运送考察物资的考虑,行程也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张勇提到,出发前,所有考察队员均接受了体检。无论是新疆本地的队员,还是来自北京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队员,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高原适应能力”。因而,出发前未进行专门的高海拔适应训练。

  张勇认为,造成此次活动“中途夭折”,是因为昆仑山区道路和天气状况过于恶劣,加上给养车出现故障所致。新疆方面的一名队员进山后就出现身体不适,因而提前撤出。随着海拔的升高,除了3名队员有明显高原反应外,还有数名队员也出现轻微的反应。

  2005年2月、2006年7月、2008年8月和2010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王铁男、邢锐等人曾4次进入昆仑山考察,其中两次徒步登临阿什库勒火山口,其火山探险经历曾在央视播出。9月5日,王铁男告诉记者,进入昆仑山区后,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5500米的阿塔木达坂则是必由之路。“如果没有进行高海拔的适应训练,进山人员容易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所以,每次进昆仑山,他和队员至少要进行一周的高海拔适应。他认为,“适应训练必须在4000米以上才有效”。

  王铁男:火山探险必经两大险途

  王铁男说,去年夏天,考察队有关负责人曾与他取得联系,讨论进山的行程。此次考察队的线路与他今年8月进山的线路是一致的。他告诉记者:“要到达火山口是异常艰难的事,最艰险的是穿越克里雅河和翻越阿塔木达坂。”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克里雅河河水非常迅猛,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王铁男说,昆仑山里根本没有像样的路,“车道充其量就是个车辙”。车子时而在山脊上攀爬,时而在峡谷中穿梭,“洪水、塌方、陷车,司空见惯”。

  8月进山那次,第一天他们走了近200公里路,数不清过了多少次河。按向导的话讲,“这些河都如同小娃娃撒的尿。真正的危险是后面的克里雅河!”

  王铁男说,进入昆仑山的第一道险路是乱石沟。此处如遇到下雨,必发洪水,并引起塌方。一旦塌方,困个十天半月是常事。

  由于今年南疆天气炎热,洪水泛滥,许多路都被冲断,王铁男和同伴绕道7个多小时才接近克里雅河谷。这里已深入无人区,连车辙也难以找到,只能在布满卵石的河床中摸索行驶。距克里雅河口10公里处时,因为河水太大,车子过不去,王铁男一行只得返回。

  王铁男说,即使穿过了克里雅河,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那就是翻越海拔5500多米的阿塔木达坂。此处距离火山口还有100多公里。“阿塔木达坂很陡,坡度超过30度,国产卡车很难上去。”去年10月,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中国领航员何旭东曾驾驶“4500”登上阿塔木达坂,但因为雪后道路太滑,他没有继续前行,只能返回。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