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调查称6成家长曾在教师节送礼 纠结于怎么送礼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9月06日03:12
[提要] 近日,一位自称有20年教龄的老教师发了一个标题为“教师节到了,作为教师的我最想要什么?”的帖子,该帖一发,立即引起网友关注。而随后一份调查显示,六成家长曾在教师节送礼,以幼儿园和小学家长为主,而名校则是送礼的“重灾区”。调查中发现,送礼首选是送购物卡,有的家长很有钱,家里车子多,也会给老师送汽车。[我来说说送礼的事儿]

  ■晒晒

  那些温馨的礼物

  一幅最美的蝴蝶十字绣

  去年,南京第二十四中学初三学生李晨晨突发急性白血病,或许只有2个月的生命。由于一时拿不出10万元的治疗费用,父母带她回了家。事情发生后,李晨晨曾经的班主任史菁老师非常震惊。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史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李晨晨的祝福:他撰写了一篇一万字的博客,题目就叫做《轻舞飞扬的美丽蝴蝶——送给我最心爱的学生》。就是这篇字字发自肺腑的博文感动了无数网友,并为李晨晨募集到了首期治疗费用。

  为了感谢史菁老师付出的一切,病床上的李晨晨在化疗期间,花了1个月的时间绣十字绣。去年教师节,史老师收到了一幅遍布蝴蝶的十字绣,不禁热泪盈眶。“蝴蝶是我们班的班徽,意思是‘蝴蝶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但肯定是飞得最美的。’”李晨晨说,自己就要像蝴蝶一样坚强地飞舞,以此回报恩师。

  一袋包子暖了老师心

  “我印象中最深的教师节礼物,是一袋热腾腾的包子!”采访中,南京一重点高中的王老师回忆说,在2003年教师节,和他一个办公室的一位老师收到了一份意外但最质朴的礼物——一袋热腾腾的包子。

  这位同学的家庭情况比较拮据,父母也是普通的务工人员,在当时那个已经是鲜花、礼品盛行的年代,送包子确实让人意外。可当这位家长满怀真诚地送上那袋包子时,在场的老师刹那间都感受到暖彻心扉的温情。收到包子的那位老师感叹道:“在我看来,再贵重的礼物其中包含的感情也不敌这袋包子。”

  学生送他一个大本子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刚接手一个高三毕业班,教师节那天一个班的学生送了一个大本子。打开一看,是每个孩子最想和老师说的一句话。”金陵中学朱焱老师说,那本特殊的纪念册一直被他珍藏。“虽然是一本本子,但是里面却有孩子们沉甸甸的情谊,证明他们把我当做朋友。”

  最让游府西街小学李万青老师感动的也是孩子们的心意。就在去年的教师节,他意外发现,班里同学竟然都在作业本上给他留言。有一位平时最调皮的小男生这样写道:“今天是教师节,我希望用我出色的作业作为送给您的教师节礼物。”李老师说,无论是一张贺卡,一份出色的作业,还是同学的一段真情留言,对老师来说都是最好的礼物。

  ■声音

  名校是送礼“重灾区”

  采访中,南京教科所刘永和所长表示,目前,社会上给教师送礼现象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送礼的主要是家长,不是学生,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纯净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应该努力保护这种师生间的纯洁关系。一些家长试图通过送礼的方式来笼络老师,就是对这种关系的一种破坏;第二,现在,送礼分量是越来越重、金钱意识也是越来越明显;第三,送礼的“重灾区”在名校,班主任、名教师是主要的目标群。在一些薄弱学校、农村或偏远学校送礼还不明显。可见,家长对优质资源的追逐相当厉害。

  而南师大社会学博士徐翔教授则表示,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功利化。究其原因,首先,市场经济确立以后,人们的金钱意识越来越重,这种影响不仅在家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在对教师的情感表达上,送礼被演绎成“最实惠”的一种“尊重”;第二,教育升学压力在不断加大。对于严峻的形势,孩子不清楚,家长却是未雨绸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抢跑”,能够获得更充分的教育机会,因此“讨好”老师成为当务之急;第三,在绩效工资实施以前,教师工作辛苦但待遇确实偏低,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部分老师的心理失衡,因此会出现收礼现象。

  那么,究竟如何对待教师节送礼这个问题呢?第一,“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对教师而言,你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奉献;第二,奉劝家长,教师节送礼不仅未必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你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弊大于利”;第三,社会上应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权益,并引导学生和家长用恰当的方式尊重老师。其实教师节去看看曾经帮助过自己、教育过自己的老师,哪怕是一句问候,对老师都是一种欣慰和满足。

  实习生 王宛璐 本报记者 王 璟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