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原因何在,一直令人疑窦丛生。现在民航系统传出消息,失事飞机机长齐全军开飞机的资质有问题。而且在2008至2009年间,民航系统查出飞行资历不实的飞行员将近200人,但一直对外守口如瓶,最终导致了伊春空难。有资质问题的飞行员,被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称为“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
李家祥局长的本意,大概是警告民航系统,资质有问题的飞行员会害死民航业。从两种“三聚氰胺”危害民众人身安全来说,李家祥的话也是千真万确。但两种“三聚氰胺”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它们被发现之初,都被“隐瞒”了。
不妨回忆一下乳业三聚氰胺事件:在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早就是中国乳业多年的潜规则。2008年,有媒体揭露了三聚氰胺真相,有关企业否认,有关地方政府不认账,但纸没包住火。2009年,上海又发现三聚氰胺乳制品,有关部门再次选择策略性的不公开,信誓旦旦地说已收回全部问题奶粉。但直到今年,三聚氰胺乳制品还在各地不停地“被发现”。
对公众隐瞒坏消息,并不是说有关部门什么事都不管,心无挂碍地睡大觉去了。相反,他们“悄悄地”为人民做了很多事:他们不停地在各地发现三聚氰胺乳制品;发现飞行资历不实的飞行员后,民航总局对他们进行了重新考核和评估;湖南省发现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后,组织产品召回,而且由政府出钱,帮助金浩公司改进工艺。
这样的政府,很像一名中国式父亲,为子女们想得很周到,凡事包办,做子女的只有享受的份儿。李家祥说,伊春空难是航空公司用了一个资质有问题的机长,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但政府其实也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他们过度自信,以为自己万能,可以包打天下,而现实灾难给出了教训。
政府的治理,包括政府监管,是一个官民互动的过程。所谓互动,不仅仅是政府与企业双边互动,而是包括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多边互动。设想政府有一道监管命令,针对企业,需要企业认真执行。而市场很大,监管机构“日理万机”,企业“大隐隐于市”,未必真的严格执行政府指令。但消费者不是局外人,由于监管指令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可以监督企业的执行情况。
可悲的是,有关部门忽视了公众监督,只搞所谓内部整顿、内部处理。企业看到的不是市场淘汰的危机,而是政府的保护,甚至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从三聚氰胺乳品到“三聚氰胺”飞行员,显示“双边互动”式监管盛行,但通通坏了事。它把公众排除在互动之外了,它把消费者对企业的监督当垃圾扔掉了。
非等“三聚氰胺”弄出大事才公之于众,其实是一种自大病。有关部门把自己想像成全知全能者,以为有了自己这个“好家长”,社会就会井然有序。所有的经验教训都提醒我们:政府必须谦卑起来,放弃单干,和民众组成监管与治理的统一战线。(杨于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