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网民,总能找到自己的敏感点,制造一轮轮新的网络狂欢。在打酱油、躲猫猫、杯具之类的热词狂潮之后,又有新词蹿红网络:织毛衣。对此,著名学者叶匡政在其博客中写道:
“织毛衣”一词在传播中含义已悄然发生变化,使它染上了一种自我调侃的政治意味。它与“微博”这一当下最热媒体发生了关联,从“织毛衣”衍生出“织围脖”,指的就是在网络或微博上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行为。于是那些在网上有爱国表达的民众,常会被嘲讽或自嘲成那个傻傻的织毛衣女孩,虽然在编织观点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爱意,换来的却多是一种无奈和绝望。这个词,和去年流行的“哥跟的不是帖,是寂寞”寓意大致相同。“寂寞”的流行,背后也是这种个体行为的无力感。
网络唤醒了很多民众对政治参与的热情,我们从很多网络热点事件背后,都能看到这股来势汹涌的力量。“织毛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年轻网民们一款变调的爱国心曲,那心曲也是一种爱情,就像攥在手中的沙子,你攥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于是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慢慢地变成网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习惯心态。在一场场网络热词风暴过后,有一些年轻人会因此变得成熟,但也会有一些年轻的心灵会因此陷入沉沦。
(楠特辑)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