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五龄童被子弹穿透颅骨 医护人员428天助其康复

来源:新疆都市报
2010年09月08日12:05
小罗文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站立。
小罗文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站立。

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周新抱起长胖的罗文欣慰不已。
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周新抱起长胖的罗文欣慰不已。

  爱心接力托起生命之花

  428天救治小罗文全记录

  文/图 记者 胡媛媛

  截至9月7日,小罗文已经在病床上躺了整整1年又63天。在漫长的428个治疗日里,每天穿行在罗文病房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奔走在家与医院之间的罗家人,时时刻刻都被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牵绊着情绪。同时,罗文,这个仅有5岁来自普通打工者家庭的孩子,也得到了整个城市的关爱。

  会哭笑、睁眼、恢复意识、说话、站立……小罗文一点点进步的背后都见证着医护人员不抛弃、不放弃,与罗文的家人并肩作战,共渡难关的艰难。今天让我们随着记者的视线走进救助罗文的428天。

  428天,康复回家不是梦

  9月6日17时左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不久,卫生部门再次组织专家对小罗文的病情进行会诊。情况很好,经过观察,具备拔掉气管的可能,现在正准备全院会诊后确定拔管时间。”

  罗文的主治医生杨江河从手术到治疗一直跟了428天,罗文转进普通病房后,自然成了他的老病号。据杨江河介绍,目前,小罗文已完全恢复意识,所有的针药已停,在医学上可以进行的治疗都告一段落,下一步治疗的重点将调整为肢体、智力和语言的功能训练。

  当日记者走进罗文的病房,罗文的妈妈周小华说:“帮我出出主意,我们商量着把罗文带回家照顾,或者转进专门的儿童康复医院,乌市温泉疗养院的护士也来过,照顾了文文一整天,比我们专业多了。可我还是舍不得离开这家医院。罗文的命是他们救活的,我信任他们胜过自己。”

  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周的康复训练,现在罗文已可以站立在大人的脚上学步了。听说罗文有可能转院,曾照顾过罗文的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陆续来到病房看望罗文。

  病房内,罗文被妈妈抱下床坐在椅子上晒太阳,听见有人来,罗文激动地拍打身体喊着:“阿姨,文文!” 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周新显得有些吃力地抱起已22公斤重的罗文,“儿子,重了,肚子都起来了。”见罗文会说“爸爸”、“阿姨”等简单的词,周新特别高兴。他对周小华说:“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要让罗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15天,医护人员不离左右照顾

  坚守,换来了罗文从深昏迷到浅昏迷,从浅昏迷到烦躁,从烦躁到躁动,一步步好了起来的改变。

  2009年7月5日,罗文左脑被子弹穿透颅骨,碎裂在脑部核心区域……无影灯下,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华和杨江河医生站在手术台上,边取出碎片,边寻找取出子弹的机会。李华说:“子弹击碎了颅骨,冒险取出子弹,孩子能活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留下子弹则后患无穷。”

  4个小时过去了,一直没能取出子弹,没人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术后,罗文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有30名护士,分成4组24小时不离身、不合眼轮流照看罗文。

  护士袁女娜告诉记者,罗文的病情变化太快,一夜里就调整了10多次治疗方案,进行了4次急危抢救,重症监护室的主任李新宇、副主任周新站在罗文的床前也没有离开,李新宇累得坐在病房的窗户边上,头靠着玻璃打盹……

  “嗯,嗯。”身上插满了气管、引流管、胃管、鼻饲管、输液管,小家伙边哼唧边用手拨弄着试图挣脱管子。李主任惊醒了,看看表,时针指在4时17分,伸了伸麻木的双腿,扶着墙站起来,给罗文检查后未见异常才转身离开。

  整整15天时间,医护人员吃住在病房,没回过家,一晚上喝掉三四包咖啡都不管用。周新副主任睡过沙发、办公桌,实在撑不住了干脆打地铺休息会儿。

  “那段日子,每个护士都照顾过罗文,他是我们共同的孩子。”护士袁女娜说,“除了发烧,最麻烦的是吸痰,罗文的痰特别多,一晚上连坐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去年10月31日凌晨,护士马丽珍端来一盆热水,5分钟一次,用毛巾细心地给罗文敷疗手脚,活动关节肌肉,用酒精擦身。让她着急的是,罗文腋下的体温计依旧显示着39℃。不记得多少次反复物理降温后,马丽珍终于在体温计上看到温度下降了一格……

  天蒙蒙亮时,马丽珍匆匆离开病房,搭车赶去化妆。原来,这一天是她新婚大喜的日子,可她新婚前夜仍在照顾罗文。

  24小时,罗文病情成“晴雨表”

  “罗文,体温39.8℃,呼吸、心跳正常……”“物理降温!不停做!直到体温降下来!”安静的重症监护室内,气氛焦灼着;“宝贝儿笑了,还一直不停摇晃着脑袋。”罗文的病房一下子热闹起来,医生、护士轮流来看小家伙的新进步。从去年7月10日开始,罗文进入感染和抗感染的反复期,而他的病情也成了医护人员24小时心情的“晴雨表”。

  那段时间,重症监护室内的每个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一上班,换好衣服就去跟罗文“打招呼”,挥动手、咧嘴笑、踢蹬腿都让医护人员兴奋地奔走相告。

  重症监护室内的30多个病人都陆续转出重症监护室,可罗文却躺在那里,病情仍旧时好时坏,医护人员的身体陷入疲倦,心里深感无奈。罗文成为重症监护室里不愿意却不能不提及的名字,每个人都谨言慎行,任何一个敏感的词语都可能击碎大家的心。即便转进普通病房,也时常因感染反复,让人感到病房内压抑的气氛。

  在采访时,周小华深情地说,自己这份偏执的信任源自400多天里,医护人员如同亲人般对罗文不离不弃的坚守,看得出来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很多时候已超越了责任。

  如今,罗文的家人跟医护人员早已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罗文妈妈是排长,爸爸是副排长,而其他人是士兵,与罗文一起和病魔作斗争。

  小罗文,大家内心最绵软的牵挂

  每次问小罗文的妈妈周小华有没有记忆最深刻的人或事,她总是说:“太多,太多,军区总医院6楼和7楼的医护人员都照顾过罗文,就算不当班大家也来照顾他。” 周小华告诉记者,急救中心医生沈开金;重症监护室医生李新宇、周新,护士李静、马丽珍;神经外科李华、杨江河;骨科郑刚、韩瑞军……凡是照顾过罗文的人都有过被她三更半夜“查岗”的经历。可就是这些小细节让周小华从惊恐到信任,然后是感动。她也从寸步不离监护室到安心回家休息,再到现在不愿意离开医院。

  还记得去年7月6日第一次见罗文时,才4岁的孩子浑身插满管子,发出痛苦的声音,那一幕让我揪心到彻夜未眠。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个曾经令我惧怕的地方,那段日子,我却忍不住每天去一次,后来每周去一次,直到现在只要去军区总医院就会去看看小罗文。小家伙,早已成了我内心最绵软的牵挂。

  回想起跟罗文在一起的日子,几十次从病情平稳后又突然生命垂危,那段日子,很怕接到周小华的电话,怕她再次哭着告诉我“罗文情况不好了”。我总是无从安慰,因为我的心情和她一样已坠入谷底。

  今年4月,听着罗文过5岁生日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拍打着罗文的小手以示“惩罚”,因为他总是让人放心不下,总是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