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教师节能否不送礼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9月09日05:53
  说不清是从哪年开始,教师节送礼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记忆中的贺卡、鲜花、问候等赋予了真性情的礼物难觅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购物卡、信用卡、高档化妆品等数不胜数的“实用”物品。家长多怨言,社会多反响,真可谓:教师过节日,家长过“关”时。

  8月下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有4083人 (其中68.3%是学生家长)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著名评论人士曹景行教授还指出:不妨暂时取消教师节,待今后此类情况得到扭转,时机合适时再恢复为妥。

  教师节送礼之风的历史脉络或许是这样的:独生子女的教育受到家庭的空前重视,想让子女得到老师特别优待的个别家长开始向老师送礼,或为在学习上“吃小灶”,或为当个小干部;在效仿者不断出现后,送礼成了普遍现象,老师的优待自然难以体现,于是,家长们送礼的动机便开始分化——小部分人转而送更高档的礼品,以求与他人拉开距离,这是“积极送礼”;另一部分家长送礼的目的既简单又吊诡:只求老师对孩子不予亏待,这是“消极送礼”。

  看来,收受礼物,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当然,教师要加强自律,有职业操守,但收前必有送——一旦看着纷至沓来的礼物,面对不收受就决不答应的家长,真不知道教师该用什么办法婉拒或逐一返送回去。也不能想象,究竟能用什么办法监督教师是否收受了礼物并加以处罚。我只知道,如果说许多家长送礼前是不情愿的,但被教师拒绝后其心情又是极为不安的——正如向医生送“红包”。而且,送礼一旦与感恩、致谢、敬意等人之常情联系起来,不管其贵重得多么不合情理,却总能堂而皇之地摆出规避制度的道理。

  或许家长总是要送的,教师也是难免要收的,所以除了教师节,中秋节和春节也都是家长“讨好”老师的“合适”时机。既如此,曹教授建议取消教师节就是在舍本逐末了。那么,办法何在?

  值得注意的是,送礼风主要盛行于城市,名校中的班主任、教学能手等无一不是家长们的主要参拜对象。在一些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此类现象并不明显。一言以蔽之,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是送礼风形成的深层原因,这与我们熟知的“择校热”“择师热”如出一辙。为此,从根本上改善送礼的攀比之风,还需进行一场整体协调的教育改革。

  但是,教师节又不能有“节”无“礼”。在一个有着浓重的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度,在一个越来越提倡感恩教育的社会,教师理应在节日里感受到学生所表达的真情实意。这种感知,仍需要通过礼物达致。在中青报的这次调查中,除7.0%的人认为对老师表达谢意的恰当方式是“送较贵重的礼物”外,40.3%的人认为是“打电话或者发短信”;39.0%的人选择 “送贺卡或鲜花等礼物”,27.1%的人认为是“当面表达谢意”。

  世上总有一种东西是永存的,来自心底的感动永远是物质利益所无法替代的。教师追求什么,并珍视什么?家长欣喜什么,又抱怨什么?社会厚待什么,又忽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仍需要我们通过这个教师节继续求解。

  姜飞云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