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复吸率高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禁毒工作的一大难题。记者日前在云南开远戒毒康复场所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全国吸食海洛因人员已超过100万人,戒毒人员出所后一个月内复吸率达51.6%,一年内复吸率达88.2%。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必须加快建设戒毒康复场所,千方百计提高戒断巩固率,萎缩海洛因生存的市场。”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明确表示。
2008年11月,开远市“雨露社区”成立。社区居民是一群曾经的吸毒者,他们为了彻底摆脱毒品的控制而走进这里。
“雨露社区”既是一个戒毒康复人员的家园,也是一所技能培训学校、一座劳务输出基地。这种集戒毒、康复、医疗、培训、生活、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很好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戒毒康复场所”、“如何提高戒断巩固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雨露社区”无疑为建设戒毒康复场所、深化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6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部署各地加快建立禁毒康复场所,积极探索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融入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尽最大努力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回归社会。为支持各地加快建设戒毒康复场所,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当年全国禁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全部投入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累计下拨专项建设经费4.2亿元,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项建设戒毒康复场所试点项目44个,已建成25个,累计安置戒毒康复人员6000余名,另有17个戒毒康复场所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但从总体上看,戒毒康复场所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成效还不够理想,与实际需要和任务目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位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针对一些地方戒毒康复场所建设进展缓慢、安置数量不足的问题,公安部禁毒局在深入调研、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各地戒毒康复场所试点项目进行认真分析规划,逐一明确建设进度、开工时限、完成时间、安置规模等任务目标,并建立考核评估和定期通报制度,推动有关地区按期开工建设、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安置规模,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记者 赵阳)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