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小区内养狗,不仅是自己的事,还关乎邻居的生活 |
为缓解小区内的狗患问题,闸北区洛川东路上的唐家沙居委会在今年6月底,牵头成立了小区的养犬协会,由养狗的业主推选出5名协会成员,拟订简单的养犬公约,并在小区进门处的黑板报上进行公示。然而,这一协会成立了两个多月,收效似乎并不明显,记者近日在小区内调查发现,业主对于不文明养犬的抱怨依旧不少,还有一些业主甚至不知道这个协会的存在。社区专家建议,民间自治组织要发挥作用,更应该靠实质内容吸引居民参与。
成立两月未有实质行动
唐家沙居委会所在的小区是一个老式小区,随着养狗人家的不断增多,小区内的狗患问题也逐渐凸显。据统计,小区共有养狗人家超过100余户,每到傍晚,狗的主人就会带着宠物出来溜达,然而遛狗不牵狗绳、随处可见的狗粪便以及很多无证的黑户犬,都成为小区内的突出问题。
今年6月,小区居委会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个养犬协会,将小区内所有的养狗人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并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活动和监督,规范养狗行为。协会的主要人选都由居民自行选举担任。在居委会的组织牵头下,活动的第一天,有30余名狗主人到场,并最终选出了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和3名委员,并在小区内进行了公示。
然而框架搭好之后,这个养犬协会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并未开展过实质性的行动。协会副会长张展和说,没有新成员加入,6月份的会议之后,原来的30多个会员也没有再碰头开展过活动,“协会的养狗公约也还没有正式出台。”居委会负责人说,暂定养犬公约有4句话:依法养狗,文明遛狗,清除狗屎,爱护环境。
部分养狗人兴致不高
近日,记者在小区遇到居民诸大爷时,他正对着路中央一坨狗粪抱怨:“谁家养狗这么不文明,狗粪也不清理掉。”说起小区成立了养犬协会,诸大爷直言没有什么改观。“这个养狗协会负责人在哪里,我还想找他呢,只是不知道他住哪。”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小区居民后发现,大多数居民并不知道成立了养犬协会,或只是听说了但却并不了解这个协会具体是如何操作。受访的5名养狗户中仅有1人参与了6月的会议。养着一只短尾黄狗的陈女士直言:“入会要办狗证,办证就要花钱,我们这一片都没去参加。”一只白色京巴犬的主人刘先生也表示,对居委会提供的交流平台不感兴趣。“说到经验交流,小区斜对面的闸北公园,傍晚时分聚集了各式各样的狗,什么样的狗经都能听到,再说我们自己也有固定的交流圈子。”刘先生遛狗时拿着信箱里的小广告纸,“清理粪便,主要靠养狗户自觉,居委会的组织只是一种形式,还要定时参加协会,养狗反倒变成了一件受约束的事。”
办证成为协会最大门槛
张展和则表示,当前最大的难题是参与的人数太少,“这直接影响到养犬公约实施的效果。”一名协会负责人透露,即使是到会参与的30多户人家中,无证犬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费用贵,手续繁琐是阻挡人们为爱犬办证的主要原因。对于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居委会负责人坦言,由于不存在隶属关系,居委干部只能采取劝说、动员亲友做工作等方式,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解决狗患问题,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养狗人的自觉。”她表示,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强制力,即便成立了专门的协会,工作开展的难度依然很大。她还表示,下一步,会考虑上门对没有参加会议的养犬户宣传养犬公约。
■记者调查
民间自治狗患困难不少
2007年,浦东的大华·锦绣华城小区组建了小区抓狗队,小区内对有证犬进行拍照,详细记录备案,拒不办理狗证的无证狗将在民警的协助下由保安和专业人员抓捕,并统一上交给专管部门。记者跟踪回访后发现,由于负责民警调离小区,失去“执法权”的抓狗队只能自行解散。除了宣传初期有些震慑效果外,抓狗队没有抓到一条狗。现今,小区内依然有很多无证狗。
浦东新区海东小区曾打算在小区内“圈地”遛狗,初步划定固定的遛狗路线,避开人狗冲突。但这一计划一直未得到落实,居委会方面给出的原因是:天气炎热。
普陀区祥和名邸小区物业在今年6月中旬印制了一批“小区遛犬管理须知”,挨家挨户对养犬居民进行发放,提倡初期获得了大多数居民的认可和遵守。但约一个月后,违规现象再次浮现,物业、居委会的努力逐渐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