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长沙五一广场古井出土国内最长木简 长47cm(图)

来源:红网
2010年09月10日03:02
昨天,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部分经过清洗的简牍。其中一块简牍上的“临湘”二字清晰可见。图/记者秦楼
昨天,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部分经过清洗的简牍。其中一块简牍上的“临湘”二字清晰可见。图/记者秦楼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井口平面。图/记者秦楼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井口平面。图/记者秦楼

  五一广场古井出土国内最长木简

  东汉古井考古发掘结束,将对简牍进行揭剥、清洗、释文等工作,目前发掘现场已经回填

  8月26日,备受关注的长沙五一广场东汉古井考古发掘正式结束。昨天,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公布部分经过清洗的简牍。目前,绝大部分出土简牍已经被封装于21个大小盆内,接下来将对其进行揭剥、清洗、释文等工作。本报记者徐海瑞 通讯员王玲 长沙报道

  [新闻背景]

  6月22日凌晨,在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东南侧的地下水管改造工程中发现一口埋藏有大量东汉简牍的古井。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井所在位置围挡作业,自地表开挖6米×8米的方坑,由上而下依次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发掘了15层文化堆积,清理了清代、明代、宋代、隋唐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并发掘出土了一批各时期的文物。

  古井呈袋状,出土国内最长木简

  “从发掘情况来看,古井平面为圆形,井壁规整,微呈袋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说,经过精细测量,已确定古井基本形状,其井口直径3.6米,井底直径约4米,井口距地表3.8米,井深1.5米,井底平整,“根据古井的形状判断,它应该是一个做窖藏用的无水井。”

  另外,古井井内堆积共分三层,第一层为灰色土堆积,土质粘软,夹较多炭末和红烧土颗粒,包含物以木质文物和陶瓦片为主;第二层为灰黄色土堆积,质地较疏松,包含物较少,以青砖碎片和陶瓦片居多;第三层为灰黑色堆积,质地疏松,包含物丰富,以简牍和竹木残片为主。

  古井出土物中有大批简牍,同时也包含较多漆木器和陶瓷器。据黄朴华介绍,此次出土的简牍有竹简和木简两类,其中木简较完整的约有2000枚,包括大木简、木牍、封简、签牌等,“形制之丰富为国内罕见。”而在这些出土的简牍中,最长的大木简长达47厘米,木牍长达23厘米,两者长度均为国内之最。

  封装盆内,后期清洗需历时数年

  “根据已经清洗的小部分简牍,我们初步推测是东汉时期官方文书档案。”与媒体此前报道相同,黄朴华昨天确认,部分简牍上的文字清晰隽美,包含有“贼曹史”、“户曹史”、“永元十年”(公元98年)、“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临湘丞印”等内容,证明这批简牍为东汉中期长沙郡的官方档案文书,但“因为目前绝大部分尚未清洗释文,更多的内容还有待我们去整理研究。”

  黄朴华说,除较完整的木简外,井内还出土了大批竹简和木简残片,发掘时因分块整体揭取,共封装于66个大盆和144个小盆内,因目前尚未清洗揭剥,数量难以统计,“总之,简牍总数可能超出发现时估计的近万枚的数量。”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黄朴华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组织专家对简牍进行初期保护,并对分层、分块整体揭取的简牍进行清洗、揭剥、整理,随后申请立项,对出土简牍进行脱水、脱色等科技保护工作,直至对简牍进行释文并整理出版。

  而据主要负责上述工作并曾全程参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整理、保护工作的文物专家肖静华介绍,因为这批东汉简牍为数众多,加之有部分残片和残杂物,完成清洗工作至少需要几年时间。

  目前,五一广场考古发掘现场已经回填。而在此前,为了配合考古发掘,并保证工程进度,五一广场站地下水管已经成功改道。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