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大学新生离家 父母受“中年空巢”困扰备感失落

2010年09月10日09:48

    来源:湖南在线

  孩子离开了家,爸妈心里空落落

  不少40多岁的父母正受到“中年空巢”现象困扰,大学新生家长备感失落

  小鱼(化名)是长沙某大学毕业生,她最近比较矛盾。因为她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闯荡,然而她40多岁的母亲却舍不得她离家,希望独女在老家岳阳工作,留在自己身边。小鱼说,妈妈现在正被“中年空巢”困扰着。`

  近日,本报联合星辰在线就“中年空巢”现象,在本地网友和大学学生、家长中进行调查,调查发现,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异地求学、工作、婚育高峰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中年空巢”不仅仅困扰着小鱼妈妈一个人。

  离家的孩子说

  妈妈电话中总是喋喋不休

  谈达达是从湘潭来长沙打拼的小白领。她在参与本报在星辰在线论坛里发起的“中年空巢”话题讨论中说起了自己的故事:“我们一家四口人,现在分别在四个不同的城市:我在长沙工作,妹妹在怀化求学,爸爸则天南地北闯荡打工,老家湘潭就只有老妈一个人独守空巢。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四五年了。”

  达达觉得自己老妈就是典型的“中年空巢”:45岁开始就一个人单独在家生活。想他们了,只能用电话来沟通。“我以前没发现妈妈那么能聊天。”达达说,“她一般打电话给我,说上半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最开始,达达也曾为妈妈在电话里的这种“喋喋不休”烦躁过,后来,她才渐渐明白,这是因为妈妈内心孤单。

  才到中年的妈妈就有了这种孤单情绪,达达觉得很心疼。她想着要一有空就回家看看。但是,因工作关系,她却不能在家常住,“每次只能住一晚上就马上返回长沙。”而妹妹和爸爸的城市因离老家远,更是难得回去。

  “仔细想想,一家四口真正相聚的时光,一年也只有过春节的那几天!”达达有点惆怅地说。

  “空巢妈妈”说

  有时要靠打麻将缓解空虚

  46岁的长沙妈妈王晓娟说起“中年空巢”的生活也很有感慨。 “我的独生女17岁的时候就去了德国留学,现在两三年才有机会回来一次。”王妈妈透露,“孩子刚去留学那年,我和她爸爸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感到焦躁、失落,不知道干什么好。”她说,“孩子在国内的时候,我们两口子生活重心一直都围绕着她,为她留学的目标赚钱。一旦孩子真去留学了,我和她爸爸心理上就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

  王妈妈承认,家里只剩下两个一下子失去目标的中年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吵架拌嘴是少不了的,“一有孩子的电话我们就抢着接。”甚至有段时间,王晓娟说自己不得不靠打麻将来缓解心里那种空虚感。

  专家说

  独生子女离家空巢期提前

  有关专家分析,以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为参照,假设初婚与初育平均间隔为2年,且这些夫妻的独生子女18岁离家,那么,他们进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 如此一来,这类夫妻将提前近15年进入“空巢期”,在“空巢”中生活15年后才会进入老年阶段。如果按照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他们将在“中年空巢”阶段生活25年左右。

  专家认为,由于社会流动的加速,使得年轻一代离家的人数增多,年龄提前。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代,多数是18岁离家上大学,其中还有15、16岁就外出上高中的。外出求学,特别是近年出国留学的低龄化,也大大增加“中年空巢”家庭的数量。另外,外出就业也是造成“中年空巢”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另一方面是农村青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流向城市、谋求出路,这成为“中年空巢”家庭增多、进入“空巢”期的年龄提前、“空巢”期延长的主要因素。

  【名词解释】

  “中年空巢”

  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被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

  大学新生入学,诞生新一批“中年空巢”

  眼下正是大学新生开学的时候,这意味着又有一批新的中年父母将步入“空巢”时期。昨日,记者带着《2010年长沙晚报“中年空巢”调查问卷》在河西大学城进行随机调查。

  “父母篇”答卷中,10名大一新生家长里有9名选择了“自己即将步入空巢”期,其中8名的年龄在“40岁至55岁”之间。这8名中年家长,又有6名对“孩子离家后,你觉得自己心理状况是什么”一项的回答是“变化大,被负面情绪影响。”这9名家长处理“度过中年空巢期”的方式,多为“顺其自然,会慢慢缓解”;10名家长,都表示“中年空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在“子女篇”答卷中,10名大二大三学生里有5名第一次听说“中年空巢”,有5名表示“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关于解决“父母中年空巢”问题的办法,有4位同学选择“是客观现实,不知道怎么办”,6名同学表示会“尽量打电话、写信、视频”,但在“你多久打一次电话(或其他沟通方式)回家”中,只有3名同学选择了“定期,一周一次。”其余的为“不定期”。

  记者还有意识地请空巢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同时回答“多久通一次电话”的问题,并把父母和孩子这两个选项的比率进行比较后发现,父母会更加倾向于“两三天打一次电话”,孩子则更多选择“每周打一次电话”。

  在随机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中年空巢”对于现在许多中年人来说,是始料不及的。“孩子一离家上大学,十几年以孩子为重心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父母心理产生失衡,不少父母感到难以适应。”

  珍视“空巢”契机重找自我

  唐海波

  (中南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医学博士)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中年空巢”更是一种“心理空巢”,其根源在于一些父母的育儿观念。

  我们在长期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到,那些从小就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父母,当孩子长大出巢,他们的心里落差感就少些,而那些从小包办孩子事务家长的落差感就强烈些。原因很简单,前者早就习惯了孩子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孩子离家后,对孩子外出比较放心,因此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而那些“孩子离不开父母,父母离不开孩子”的家庭,在“空巢”时刻到来之际,所产生的问题会比前者多得多。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孩子是从内蒙古考到我们学校的新生,入学不久,他感到适应不了远离父母的独立的生活,就闹着退学;他的妈妈也感到适应不了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于是赶紧辞了职,从内蒙古赶到长沙进行陪读。陪读期间,做母亲的连孩子的袜子、书包都要亲自打理。我们都明白这个孩子的症结所在——在于他母亲的育儿观念。果然,这个孩子最后还是退学回家了。

  所以说,对中年空巢的父母来说,空巢期也意味着一个人生调整的契机。当孩子开始去外地求学,家长也应该开始新的“学习”:关注夫妻感情,关注工作乐趣和交际圈子,或者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去充电、旅游、享受生活,找回自我,是缓解中年空巢最好的良药。相信会有更多中年父母在“空巢期”迎来两人世界的第二次蜜月。 (据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