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驻京办改头换面潜伏京城 漫画/陈彬 |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县级以下驻京办被纷纷裁撤,民心为之一快。然而,出乎普通百姓意料的是,作为教书育人机构的外地高等学府,在北京也设有各种名目的“驻京办”。
记者近日对潜伏京城的诸多“驻京办”展开调查,发现这些机构表面上都是以接待、研究、培训、招生为名目,但也有大学任职的学者指出,大学驻京办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北京争项目,其“跑部钱进”的功能,一点也不亚于各地政府。
现状
众多高校“驻京办”潜伏京城
去年10月,位于江西的南昌大学卷入了一起“博士门”事件,当时有网帖爆料称,南昌大学在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中存在黑箱操作,该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驻京办主任郭航等学校部分中层行政干部以高分考取了博士,帖子还称,郭航坐镇北京,整天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十分繁忙。其后,南昌大学发表正式声明,称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符合程序,匿名发帖人在发此帖前,曾写过匿名信到教育部,之后教育部派人到南昌大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为匿名举报信内容与事实不符。
南昌大学的“博士门”事件就此平息,但是大学设立驻京办的事实却纳入了公众视野。
无独有偶,一个多月后,湖北的武汉大学又发生了“贪腐门”,媒体爆出,以经济问题被捕的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部长江建勤曾担任学校驻京办主任。高校驻京办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到底有多少高校在北京设立了驻京办事处,仅仅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驻京办”,就能发现各地大学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比比皆是, 沈阳师范大学驻京办事处、重庆邮电大学驻京办事处、西南交通大学驻京办事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驻京办事处……
记者以校友身份联系到一些外地高校的驻京办,了解到这些机构大多租住在北京的一些中高档社区内,工作人员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不等,驻京办对外很少挂牌,对外人尤其是媒体比较戒备,名义上主要负责学校在北京的接待、外联、招生、培训等工作,一般是学校后勤部门的一个处长兼任驻京办主任,人员活动经费由学校承担。
探访
部分高校驻京办 已经“改头换面”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像南昌大学、武汉大学这些曾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驻京办,如今已经“改头换面”,纷纷变成了驻京研究院。
位于奥运中心区西侧的枫林绿洲12号楼4单元2层和3层的上下两间公寓,是江西南昌大学曾经驻北京的办事处。记者致电南昌大学外联处,一位姓陈的女士告诉记者,大学驻京办已经不存在了,改成了南昌大学驻京研究院,曾经“博士门”中被舆论关注的办事处主任郭航和另外一名负责人已经调回学校工作,新改名的南昌大学驻京研究院还在枫林绿洲办公,不过没有领导管理。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枫林绿洲12号楼4单元2层,敲门后一名戴眼镜的绿衣男子开门,当得知记者的身份后,绿衣男子警觉地说,这里变成公司了,是经营房地产项目。不过,进门的大厅中还保存着“南昌大学”的大标牌,屋内看起来是客房格局。在记者的追问下,男子承认该场所与南昌大学有关,但不愿过多作解释。
曾因“贪腐门”被聚焦的武汉大学驻京办,如今也还在马连道附近一处商务大楼内办公,不过名称已经变成了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如今,这个机构对外宣布的功能主要是在京招收在职研究生和博士生,另外还有联系武大校友的功能。“我们这里人不多,有时就互相帮一下,没有太明确的分工。”该机构负责联系校友的傅小姐说。
有知情者称,武大驻京办原属武汉水电大学驻京办。水电大学归水利部和电力部管的时候,为了和两个“婆婆”搞好关系,也为了安排好校领导在北京期间的生活,在北京的马连道附近买了两套住宅房打通,成立了办事处,后来四校合并,办事处没有撤销,变成了武大驻京办。以前,办事处常驻有两个人,副主任常驻,有辆车,校长办一个副主任会兼任驻京办的主任。办事处200多平方米,一般学校中层干部出差,有时会去住,校级领导来京是不会住这里的,这里距离西客站很近,出入北京方便,办事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去买火车票,接送领导。
分析
驻京办相当于“桥头堡”有三大职责
湖南大学驻京办位于翠微路颐源居的三号楼2602室,就其接待规模来说,相当于一个招待所——860平方米的五套客房、38个床位。原湖大驻京办主任李建成在此工作了5年,今年4月刚刚被调回学校。
在任内,李建成在湖大新闻网上详细谈论了高校驻京办的职责和工作特点。昨天,记者电话联系到身在湖南的李建成,证实当时的谈话确实是他本人的心得。
李建成把高校驻京办比喻成“桥头堡”,称高校驻京办有三大职责, 其一:捕获信息,鼎力办事;其二是严格管理,优质接待;其三是搭桥引线,扩展联络。
对于捕获信息,鼎力办事,李建成说,北京区域之大,部委、企业、机关之多,意味着拥有大量的信息源。机会绝不容错过。“堡”里人以敏锐的“嗅”觉,善于在广泛的联络过程中发现信息,记录信息,然后或以书面材料形式,或顺便口头汇报,比如获知教育部有意向在部与部之间和学校搞部部共建的信息后,马上写建议,得到领导认可。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是由信息而建议而反馈给学校,供领导决策参考。另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办事过程中协调了一些关系,或者把学校推介出去,特别是吸引一些关键性人物做一些有利学校发展的事情。
对于严格管理,优质接待,李建成认为,学校要求校内人员出差除有会议安排的之外,基本上都要住在这里,因此驻京办要想来京人之所想,急来京人之所急,硬件尽量配备得舒适、周到,并且特别注意细节。像窗帘啊,拖鞋啊,开水啊,房间洗漱用品五件套啊,早餐品种啊,尽可能服务到位。另外对用车、借调人员,等等,都有相应比较合理的规定。
对于搭桥引线,扩展联络,李建成把这个分为两个对象——在京校友和横向关系。他说,分布在北京工作的湖南大学毕业生约计上万人,重视发挥这些校友的作用是“堡”里人特别考虑的问题。另外,在京还有不少高校同类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横向合作,重点是在职能上、工作上能够吸取一些好的做法,借以推进驻京办工作。
业内揭秘
高校驻京办 越来越隐蔽
北京唯一一家专门横向联系各种驻京办事处的《驻京资讯》报社社长李罡,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驻京办与政府驻京办有很大区别,职能相对单一,而且近年来,高校驻京办几乎全部企业化注册,越来越隐蔽,因此底数只剩下工商部门能够摸清。
北京大大小小的各类驻京办有6万多个,各地方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只是一小部分,另外绝大多数驻京办是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在北京设立的办事机构——大学设立的驻京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李罡介绍,虽然大学设立驻京办并不是《驻京资讯》关注的重点,但他们与其中不少高校的驻京办也有联系。“大学驻京办并不是刚刚设立的新事物,很多学校在北京一直有办事处,只不过过去这些高校驻京办属于事业单位,需要在市发改委注册,现在这些驻京办都改成了企业身份,一般都在市工商局注册,因此到底有多少高校驻京办,只有工商部门说得清楚。”李罡说。
在李罡看来,大学在北京的驻京办的角色与政府驻京办很不一样,政府部门的驻京办主任大多数是同级政府的副秘书长兼任,而高校驻京办主任则是校行政后勤部门的一个处长兼任。
在工作职能上,两者也有很大不同,政府驻京办要负责的工作方方面面,大到联络上级对口单位,争取项目资金,小到服务来京办事领导,安排在京生活,甚至需要配合当地公安拦截上访人员,维护当地稳定。相比之下,高校驻京办的职能则相对单一。从李罡的接触中,高校驻京办更接近于企业驻京办,只是负责本单位的外联事务,业务相对单一,包括负责招生、学生就业,联络在京的各方面校友,接待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出差等等,当然,也包括运用一些关系,申请项目经费。
专家观点
高校驻京办源于高校官本位弊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编审熊丙奇告诉记者,身在高校任职,他近年来也接触了不少高校驻北京的办事机构。在他看来,大学有驻京办,在高校,尤其是985高校、211高校之内非常普遍。
他认为,首先,今天的大学,也比照政府有着行政级别,且往往比很多地市级政府位置更高,985高校的书记、校长往往是副部长级,211高校的书记、校长则是正厅级,而一所大学校内,处级官员也并不比一个地市少。其次,大学的“跑部钱进”行为,一点也不亚于各地政府,比如,申报重要学科、博士点,评审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精品课程等等。这些不但关系到政府部门的投入,还涉及学校的办学政绩与荣誉,因此客观上需要驻京办来承揽。
“我国教育拨款分散掌握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而拨款的主要方式是项目制,即申报项目,审批通过立项后拨款。这种拨款制度,必然让学校眼睛朝上,努力公关,以期建立与掌握财权的部门的良好关系。”熊丙奇说。更重要的是,985高校与211高校的校领导任命,主要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因此种种,学校设立驻京办,对口联系教育部门,对及时理解上级部门的指示,以及汇报办学成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熊丙奇认为,作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应当回归教育与学术本位。其核心是改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平衡教育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实行以学者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为特征的学术本位的管理,克服高校行政化、官本位的弊端。只有如此,才能消除高校驻京办的不良影响。(刘砥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