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奥巴马新经济政策难为民主党加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9月11日02:48
  继本周早些时候提出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亿美元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三再度抛出为中产阶级和小型企业减税以及鼓励企业研发和投资等多项新经济政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奥巴马近期频频出招,显然是希望帮助士气低落的民主党在即将到来的国会中期选举中赢得更多选票。而这些政策的经济和政治效益到底如何则备受各界质疑。

  9月8日,奥巴马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举行演讲,正式公布他的新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续签为期6年的《联邦交通法案》,进一步加大对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出设立基础设施银行以鼓励私营资本参与全国和地方基建项目。其中最直接和最迅速的举措就是联邦政府向重点基建项目追加投资500亿美元,而这笔投资将从停止针对油气公司的税收减免中获得。二是扩大并永久性延长针对企业研发的税收抵免政策,以鼓励企业在美国本土开展自主研发并带动就业。这项政策将于今年12月到期,而使其永久性延长将在未来10年耗资1000亿美元。三是扩大并延长针对企业投资的红利折旧,允许企业100%冲销用于购置机器设备的投资税收,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就业。

  除了以上三大举措,奥巴马还提出了一项更具争议性的新政策,即把布什政府制定的针对所有人的减税政策改为面向家庭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中产阶级,而占总人口2%的高收入人群将不再享受减税优惠。奥巴马在演讲中强调,正在苦苦挣扎的美国经济再也无力承担由于给富人减税所带来的7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根据国会两党联合委员会所做的评估,如果继续执行针对富人的减税政策,美国财政税收将在未来10年减少7000亿美元。奥巴马说,富人阶层更倾向于存钱而不是消费,这对刺激经济和扩大就业毫无帮助。

  布什政府在2001年和2003年制定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减税政策将在今年年底到期。今年以来,共和党不断抨击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大力宣传只有继续执行减税政策才是拯救美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在日益不利的中期选举形势下,甚至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主党资深人士也建议奥巴马就减税问题作出妥协。前白宫预算局长奥斯扎克就曾建言奥巴马暂时将布什的减税政策延长一两年,以便帮助民主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失业率高达9.6%,再度逼近10%的心理关口。另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最新民调结果,43%的美国民众倾向于共和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仅有39%的受访者支持民主党的经济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02年以来,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首次领先于民主党。而民主党和奥巴马本人的民意支持率也都陷入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

  但9月8日的演讲向外界清楚地表明,承受巨大压力的奥巴马并不打算屈服。奥巴马选择在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伯纳的老家俄亥俄州宣布他的新经济政策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白宫官员向美联社证实,他们选择俄亥俄州就是冲着伯纳来的。如果共和党在11月的国会中期选举中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伯纳将自然成为众议院议长。8月24日,伯纳正是在俄亥俄州抛出了共和党版的拯救美国经济计划,其核心就是全面减税和削减财政开支。伯纳在当日的充满火药味的演讲中,呼吁奥巴马立即开除他的经济顾问并且继承布什的减税政策。伯纳说,如果奥巴马真的关心失业问题,那么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冻结税率并把财政支出恢复到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前的水平。奥巴马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共和党的减税主张与其酿成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的思维逻辑如出一辙,即给百万富翁减税和让企业放任自流。

  此间媒体认为,奥巴马希望把国会中期选举视为美国选民在继续坚持他的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布什时期的老路上来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尽管奥巴马表现得毅然决然,但他的新经济政策能否赢得各方的支持还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共和党和不少民主党人都认为,在依旧疲软的经济状况下,奥巴马的税收政策将会进一步打击富人的消费意愿,从而使经济形势和就业情况更加恶化。共和党参议员奥林·哈奇称,增税和扩大开支就像是朝溺水者扔一块秤砣,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实际上,围绕减税问题的争论已经让地位岌岌可危的民主党议员们不得不与奥巴马保持一定距离。一些身处不利局面的民主党人出于选举考虑,已经公开表示支持继续延长全面减税政策。正在积极寻求连任的科罗拉多州民主党参议员迈克尔·版内特则表示,他不会支持任何可能进一步增加政府预算赤字的经济刺激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也对奥巴马的新经济政策反应冷淡。英特尔、通用电气等公司表示,他们还需要看到相关具体细节之后再作评判。一些中小企业主则担心鼓励自主研发和投资的政策的激励效果可能被增税计划的负面效应所抵消。《纽约时报》金融专栏作家、畅销书《大而不到》的作者安德鲁·索尔金表示,尽管奥巴马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从长期来看对美国经济是有利的,但在短期内很难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和政治效果。

  本报华盛顿9月10日电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