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原因、工作原因……”面对创业板高管五花八门却又语焉不详的请辞理由,不少投资者感到既迷惑又无奈,在协助自家公司成功上市之后,本应该分享“胜利果实”的他(她)们为什么又毅然选择了离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由41位前高管组成的创业板离职大军中,董事、监事、董秘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职位,这三者俨然扮演了离职“急先锋”的角色,而这背后的故事却令人感到十分疑惑。
董监事、董秘最积极 仔细梳理截至周五(9月10日)之前的创业板高管离职情况不难发现,这一波离职大潮具有牵涉公司广(29家),牵涉人数多(41位)以及上市越早高管离职越多(第一批上市28家公司中有近20位高管挂靴而去)的特点。而除了这些被广为关注的特点外,离职高管的组成也颇值得关注。
据记者大致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离职的41位创业板高管中,职务构成如下:董事10名;监事8名;独立董事8名;副总裁、副总经理等5名;董秘7名;核心技术人员1名;财务总监2名。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以及董事会秘书的离职频率非常之高,几乎占据了总数的六成以上。
具体来看,从今年1月18日同花顺董事会秘书方超挂靴而去开始,金亚科技陈建、探路者范勇建、华谊嘉信孙剑、联信永益何金等多位公司董秘也先后离职。而与董秘相比,直接参与公司管理的董事离职情况则更为惊人,比如来自网宿科技的彭清、金亚科技的陆擎,以及持股量较大的赛为智能周嵘、核电新贵南风股份的陈俊岭等等。
实际上,上述不少高管多年来一直在上市公司辛勤奋斗,比如方超从2007年7月开始就担任了同花顺公司的董秘,但是在同花顺成功上市募资、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本应分享“上市大蛋糕”的他却选择了主动离职,而谈到离职因素时,公司方面仅仅提到是“工作原因”。
高管离职故事多 “我们知道创业板公司高管离职情况很受市场关注,很多投资者有一些不理解,但是侯董离职确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询问,海兰信董秘办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公司地处北京,但是原董事侯胜尧却长期身居深圳,每一次召开董事会都有诸多不便,而且侯胜尧还兼任了另外两家公司的高管职务。综合各方面考虑,侯先生最后选择了离职。
该董秘办人士还表示,公司拟新聘任的高管人选是经过精心筛选,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侯先生的离职对于公司来讲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希望投资者给予理解和支持。
而根据记者从多家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海兰信的情况仅仅是一个最为普通的例子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董事们打出了“个人原因”的旗号。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公司董事或是监事背景其实比较复杂,有可能是来自某一个创投公司或是创业板公司的股东,这些创投公司以及股东当初投资相关公司的目的,就是在于希望通过其上市后的股权溢价来赚取超额利润,而并非是长期分享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这类高管在上市公司中也没有过多参与日常经营,在相关公司成功上市后,他们的“闪电离职”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而与董、监事大批离职不同的是,作为在上市公司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董事会秘书则有更多的因素。一位某知名财经公关公司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董事会秘书一职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以及很高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董事长处理日常事务。
而目前创业板的火爆让一大批公司都把“上市”列入了计划当中,都希望借助上市募资来打开公司的发展空间,因此曾经有过上市公司工作经验,特别是才经历了上市程序的董秘就自认而然地成为了拟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馍馍”。
这位人士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拟上市公司在四处寻觅 “有上市实战经验”的董秘,以达到提升公司上市进程的目的。而为了吸引这些人才,相关公司提出的待遇可谓是丰厚之极,除了诱人的年薪福利以外,甚至还包括公司股份等等一系列条件。
面对这样的诱惑,部分资历较深同时又对现状不满的董秘便可能有“跳槽”的打算。“在高管离职公告中屡屡出现的"工作原因"中,或许就包含了这种可能。”
套现诱惑或是主因 除了上市公告披露的原因以及上文提到因素以外,市场各界还普遍认为,高管离职潮与高管套现的冲动有直接联系。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在已经提出辞职的41位高管当中,有13人或多或少持有公司股份,其中持有量最高的为赛为智能前董事周嵘,持有679.03万股,而金亚科技原董事陆擎则以516万股位居次席。持股最少的为同花顺原董秘方超,有1.2万股。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公司都异口同声地否认,称“自己公司高管离职不是因为套现”。
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鲜有离职高管主动承诺延长股票锁定期限,而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高管离职后的减持行为与上市公司没有关联,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即可。公告中草草谈到的高管离职原因与持股高管批量离职现实的对峙,显然无法消除市场各界的质疑。
那么,高管离职到底和减持有何关系呢?根据深交所的规定,在职的上市公司高管股东,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而对于离职的高管来说,在6个月后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持股总量50%,在12个月期满后,则可随意减持。
也就是说,如果要将手中的股权全部抛售,在职高管需要4年时间,而且还要受到信息披露窗口期的限制(如定期报告披露前一个月内禁止买卖股票);对于离职的高管来说,仅仅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考虑到高管极低的持股成本与目前创业板的疯狂,其套现冲动可见一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部分创业板高管选择的离职时点可谓恰到好处。今年10月末,首批创业板限售股便可解禁。
而在今年3月份,高管离职就出现了小高峰,其中不少高管就来自于首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其辞职后6个月的禁售期恰好与原本的限售期重合,10月末解禁时点一到,就可以大肆抛售手中的股份。(李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