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西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唱响时代主旋律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14日08:37
  唱响时代主旋律——西藏自治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系列综述之五

  倒一杯酥油茶、采一朵格桑花、舞一段热情的锅庄,祥和盛世、其乐融融。

  亮堂的安居房、义务教育“三包”、农牧区免费医疗、特色产业引领致富,喜笑颜开的西藏各族儿女永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饮水思源。过上了美满新生活的西藏各族儿女,用洁白的哈达筑起了民族团结的友谊之桥,用飘香的青稞酒盛满了爱国真情,他们一心一意跟党走、把心窝儿紧贴伟大祖国的怀抱,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各族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195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区废除了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最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烧毁了祖祖辈辈的卖身契。

  那一刻,共产党用希望的曙光照亮了雪域大地。

  从此,拉萨街头的乞丐,八廓街的铁匠,三江流域的朗生、差巴,羌塘草原的贫苦牧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了西藏的主人,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几十载沧桑变化,诉不尽西藏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感激之情;几十载奋力拼搏,道不尽西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携手共进,共谋跨越。在西藏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社会祥和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共产党是老百姓真正的“活菩萨”。

  64岁的索朗旺堆时常这样说:“是党的优惠政策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饱受封建农奴制苦难的高原儿女最懂得共产党的恩情:“现在,大家对伟大祖国和新西藏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23万户、120万农牧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舒适、宽敞的安居房,122.2万人的饮水问题没了后顾之忧,150多万农牧民用上了电,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5%、乡镇通邮率达到80%,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80%……而这些,只是截止到2009年底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数据,如今它还在增加。

  为了给老百姓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揪心、最牵肠挂肚的问题入手,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想方设法让各族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子,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治好折磨人的病,走上宽敞平坦的路,用上方便充足的电,听到党中央的声音。

  安居才能安民。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其朗村71岁的老阿妈索朗激动地说,党和政府给我盖了这么好的房子,新房宽敞、干净,院子又宽又大,可以自由散步,跳“锅庄”都行,党好、政府好、社会主义好哇。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致富。多年来,我区通过促进“一产上水平”,大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多栽“摇钱树”,确保了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农牧区整体面貌有了新变化,农牧民增收渠道有了新“亮点”,大伙谋跨越、奔小康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一年比一年甜,这无不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住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全的安居房里,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刚住到新房时,早上睡醒时还以为一切只在梦里。”

  这是一个最真实的梦,是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的梦。

  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谈起改革开放给西藏人民和社会带来的变化,人们无不这样感慨:30余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西藏各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我们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5元、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0.33亿元。

  30余年过去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一个个喜人的数据:2009年全区GDP完成437亿元,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分别比去年增长3.0%、18.3%和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以上;城乡消费持续活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5亿元,城市和农牧区消费市场呈现出齐头并进、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3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美丽神话”。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西藏特色的优势产业,切实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结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彻底改变了西藏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这得益于西藏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得益于西藏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益于西藏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这一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正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我们在反分裂斗争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迅速控制局势、制止事态蔓延、赢得反分裂斗争胜利上掌握了主动权;为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新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安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供强大的社会条件和物质保障。

  新生活、新发展、新变化,使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在坚定了心向祖国、团结一致,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信念后,西藏人民群众精神焕发、自力更生、实干兴藏,广大干部意气风发、精神振奋,积极进取,焕发出空前的创造力,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历史见证军民鱼水深情

  从“十八军”的脚步踏上雪域高原的那一天起,50多年来,西藏稳定和发展的每一步都不知不觉地打上了人民解放军的烙印。

  50多年来,驻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情系边疆人民,扎根雪域高原,在实现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大规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伟大实践中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雪灾、洪涝、地震、火险、泥石流、山体滑坡……每一次灾害的背后都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他们冲在人民群众生命岌岌可危的每个关键时刻。

  格拉输油管线、满拉水利枢纽、“一江两河”治理、布达拉宫广场扩建、林芝机场、青藏铁路等百余项重点工程建设中,洒下了人民解放军的汗水。

  32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援建示范点,900多个科技兴农扶贫点,8个科技种养示范基地,66个适应高原生长的农作物和果树品种,军队开展的科技兴农、科技兴边成效显著。

  “马背小学”、“鱼水小学”、“爱民学校”……人民军队又把知识带到了他们脚步所到之处,让落后、贫穷地区的孩子也有机会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嗨,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一曲《洗衣歌》,唱出了藏族群众拥护共产党喜爱解放军的感激之情,成为驻藏部队官兵与西藏人民鱼水深情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

  在祖国大家庭怀抱中走向繁荣

  西藏作为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命运与祖国紧紧相连:西藏只有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才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了加快西藏的发展步伐,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西藏,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全国人民也在物资、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了西藏人民最无私的帮助。

  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中,西藏人民没有忘记回报伟大祖国的好。在充分享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权利的同时,西藏各族儿女在不同的战线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满怀豪情地建设新西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眸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的人间奇迹般的变化,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没有西藏的发展进步、和谐稳定。

  历史也让我们深思:只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让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真心拥护人民军队,西藏才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和谐。(张黎黎) (来源:《西藏日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