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非遗保护课进兰州校园 课堂上学生打太平鼓起舞

来源:西部商报
2010年09月14日11:20
姚伟 供图
姚伟 供图

  太平鼓打进校园课堂上学生翩翩起舞

  记者 郭涛

  商报讯 那阵营、那舞姿、那震耳的鼓声也许只能在文艺演出或大型庆典中看到,可近日,这样的场面却上演在了校园里,而且打太平鼓、跳彩绸舞的主角都是学生。昨日,兰州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的课堂上,学生们打起了太平鼓,气势雄浑、热烈欢快,充分显示了西北人豪爽坦荡的性格。新学期开学,兰州六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

  昨日,记者在兰州六中操场看到,学生们一字排开,个个成了鼓手。随着领队老师的一声号令,只见锣鼓击节、鼓身飞舞,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忽而天、忽而地、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鼓手在领队的号令下,队形不断变换,一会儿是“两军对垒”、一会又成了“金龙交尾”。

  记者了解到,为学生们讲课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一名民间艺人,这名民间艺人在整个讲课过程中,不仅给学生们示范着动作,还讲起兰州太平鼓的渊源。这名民间艺人告诉记者,他是受兰州六中之邀,义务为中学生教打太平鼓的,对于学校能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他非常高兴,因为太平鼓、彩绸舞等这些富有兰州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校园,将被更多的人传承。

  学生王鑫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觉得学校开设这门课怪怪的,可上一两节课后就引起了他极大地兴趣,现在他打太平鼓还经常得到老师们的夸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兰州六中校长王稼华说。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发掘、保护兰州太平鼓舞,不仅对继承和丰富我国鼓舞文化有积极意义,而且还能增进学生们对我国古代舞蹈、音乐的了解。

  兰州六中政教处胡效忠主任介绍说,学校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是学校的地方课程之一,这门课将在初中阶段开设,课程为每学年80个学时,是在校的1200余名初中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必修这一门课。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