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千人一嗓”“假大空” 问诊中国民歌病根儿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14日17:45
  (新华调查)问诊中国民歌的“病根儿”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万一)青年歌唱家王宏伟日前在广州举行“《回归》独唱音乐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和国内民族唱法“大哥级”人物阎维文竟为后辈当起了嘉宾和主持。王宏伟说,这已不是老艺术家们第一次为年轻民歌手鼓劲儿了。

  事实上,促使民歌界老艺术家不遗余力推动民歌发展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随着民歌的受众群越来越小,民歌经典作品和演唱歌手越来越少、民歌教学愈发单一,中国民歌“得病了”。

  “千人一嗓”“假大空” 中国民歌的两个弊病

  “城市的傍晚,广场上、街角边,大妈大婶摆弄录音机、唱民歌、扭秧歌的情景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热衷的Hip-pop(说唱)、Jazz(爵士乐)。”本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民歌座谈会”上,一位民歌曲作家发言自问:“究竟是年轻人离我们越来越远,还是民歌创作者真的落伍了?”

  曾一度被视为音乐主流的民歌,现如今能留给我们的甜美旋律已十分有限。由于中国民歌有影响的新作品很少,人们所传唱的仍是郭兰英、彭丽媛等艺术家们的作品。

  “在物资条件匮乏的年代,各种流派竞相发展,个人风格大放异彩,不管是王昆、郭兰英还是胡松华、郭颂,只要一张口、一吐字,便能知道演唱者。再看现在,流水线"打造"的没特点的"音响"不少,而有真情实感的歌手却很少。”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词曲作者徐沛东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民族歌手的声音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更有甚者,连笑容、化妆、手势、演出服装都一个样,形成“千人一嗓”“千人一面”的怪象。 这与当前的民歌教育不无关系。徐沛东认为,现在不少老师的教学方法一个样:发声学院化、唱法趋同化、演绎同质化,抽离了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应有的内涵,使民族唱法的路子越走越窄。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把“技能量化”作为硬性指标。

  不只是“千人一嗓”,“目前有些民歌在创作上,说教大于打动、理念大于气象,太过"假大空"。”著名词作家宋小明批评了当前“用报告语言写民歌、红歌”的现象,“有些词曲作者喜欢凭空臆想,似乎坐在太空里看中国,"伟大的""壮丽的""大西北""大三峡""大黄河"等抽象语汇的过度使用,造成民歌、红歌脱离实际,传播受阻。”

  宋小明说,有些民歌的创作者已形成思维定式,在音乐中形成了特定的诉讲方式、语感、语体,与新时代的新要求有巨大差距,因此他们的作品很难被“80后”“90后”接受。

  民歌教育模式化行得通吗?

  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曾培养出彭丽媛、宋祖英、张也等众多著名歌唱家,他的“金氏教学法”早已成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面旗帜。但他认为:“民歌也需要时代性与表现力,而不是模式化,那样就把音乐框死了。我们需要创新,停滞不前的保守观念不利于民族声乐发展。”

  “所谓流行、民族和美声,只是一种风格的概念,是不同形式的个性体现。”金铁霖说,“对歌手来说,学会科学的演唱方法才是关键,如果歌手的适应与感觉能力强,完全能驾驭不同风格的曲目。有的演员今天唱"流行",明天唱"民族",一样可以唱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好的、最新的、最跳跃的想法都可以进行实践,只要得到听众的认可,就是好的。”王宏伟说,在文化市场中,一张专辑如果不受欢迎,那不用谁来批评,歌手自己就会做调整,他要发展、前进、创新,以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对于近几年原生态民歌大量的涌现,金铁霖说,中国民族声乐现在包括原生态作品、改编作品,它们一个是源泉,一个是创作发展,本身都有联系。“比如民歌《兰花花》就来源于原生态民歌,共分为十段,每段讲一个故事,由于旋律缺少变化被改编,随着故事的起伏音调有高有低,中间再加上转调,提高了艺术性,增强了感染力。”

  在王宏伟的独唱音乐会上,他按照各民族的原始母语演唱了蒙、回、维吾尔、哈萨克、汉、藏六个民族的16首生态民歌,而且大部分歌曲都选择了弦乐伴奏。王宏伟坦言,对于学唱这些原生态民歌的确很费力,字字句句没别的捷径,只有死记,这些都是他到西部各民族地区采风整理、听民间艺人口授习得的。

  “原生态是民歌的源泉,更是民歌发展、创新的好素材。学习和演唱各地原生态民歌,就是了解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根。”王宏伟说。

  民歌要唱老百姓关心的事情

  有网友说:“当前,流行歌手干掉了民歌手,网络歌手干掉了流行歌手,超女(快女)干掉了网络歌手……” “的确,民歌和民歌手的地位越来越尴尬,除几位顶尖的"大腕"外,很多民歌手很难走出"小舞台"那个圈圈,自顾自唱,老百姓根本不买账。中国民歌"青黄不接"的情况早已显现。”究其原因,王宏伟认为,一些民歌没有唱出老百姓的身边事儿,而是在无病呻吟。民歌要想有观众缘,就不能“高高在上”,必须唱老百姓关心的事情。

  “写小一点儿、写实在点儿、写柔美点儿,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事喻人。让作品的主人公多讲实话,少讲大话、废话和套话。”宋小明建议,这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词曲作者加入到民歌、红歌的创作队伍中来。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叶小钢认为,一些民歌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但并不代表词曲内容必然充斥大量的政治词汇。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从小不怕辣”……这些民歌之所以流传广泛,关键是源于生活。

  “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就不可能摒弃"假大空"的创作怪圈。”赵季平说,“在当今商业的大潮中,歌手不要忙于走穴,要多上上课、多采采风,创作者、演唱者表达的应是百姓心中的话。另外,流行音乐也可以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让受众在各种形式的音乐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