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调查称广东逾6成老板望儿女接班 仅小部分成行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9月15日08:16
“圈养”是国内常见的民营企业家培养接班人的方式之一。资料图片
“圈养”是国内常见的民营企业家培养接班人的方式之一。资料图片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日前发出通知称,针对广东省一大批崛起于改革开放30年的民营骨干企业对家业顺利传承的迫切需求,官方“富二代培训班”———“广东省青少企业家专题研修班”即将启动。有关人士称,这是广东直面民企接班人问题的重要措施。

  逾6成企业主希望儿女接班

  近年来,随着一批早期搏击商海的民营企业家陆续步入退休年龄,据广东省工商联调查,企业主希望将来子女接班的达61.8%;有计划在未来10年内由子女接班的达30.5%。

  不过,“担心子女不愿守旧业”、“忧心接班人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培养子女”等提问近年来却越来越困扰着老一批广东民营企业家。在他们眼里,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交给“外人”,因此,寻找职业经理人接班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然而,实现成功的代际传承,确是绝大多数家族企业企望而又不易实现的目标。

  广东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大省,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0%左右,截至2010年6月,广东私营企业接近80万户。其中,近80%的民企属于家族企业,这意味着,这批民企继承人能否顺利承接父业、继往开来,不仅左右着家族企业的兴衰,甚至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未来走向。

  绝大多数“富二代”人生态度积极

  长期关注民营企业接班问题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朱沆博士参与了全国工商联对中小企业接班人情况的调研。他表示,国外的研究发现,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延续到第二代,而成功传递到第三代手中的仅有10%-15%。中国民谚“富不过三代”也间接反映了家族财富在代际传承中丧失的普遍现实。

  企业接班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是一道企业的“生死坎”,传到二代的不多,传到三代的很少,传到四代的几乎难找。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不传”、“不放”、“不接”、“不力”、“不好”、“不和”、“不平”、“不服”等现象。

  目前,据广东工商联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民营企业家二代”接班整体尚未形成规模,只有小部分开始接班,一部分逐渐进入接班程序。调查显示,子女已在本企业担任高层的有21.1%,已由子女接班的有12.6%。

  事实上,一提到“民企接班人”,很多人都联想到“宝马飙车案”、“校园选妻”等极端事件,觉得他们“为富不仁”、炫富“败家”、缺乏责任感。

  不过,朱沆却认为,根据他长期与这些民企接班人的交流情况看,他们并不是外界普遍认识的形象。“这个群体绝大多数都受过良好教育,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主流是好的,奢华享乐、不思进取只是少数,有不少接班人已经凭借自身努力取得成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统计表明,绝大部分私营企业主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民营企业家子女中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达40.2%,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也远高于同年龄层次人群;同时他们视野开阔,竞争意识强;有敏锐的市场触觉,发展目标明确。

  不过也有调查指出,当前的这批接班人与其父辈相比,对自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定位了解不深,对群体社会定位的认识不一。

  特别是与父辈相比,他们的成长备受呵护,理论多而经验少,普遍缺少吃苦精神。但是,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灵活的头脑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则是他们不同于父辈的最明显特征。

  “二代应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

  在广东省工商联此前针对民企接班人的调查中,有两项数据引人注目:62.3%的企业主对接班人问题最忧虑的是“子女自身能力不足,尚需教育培养”,50.9%担心“子女无意继承,或自行创业、或另选职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二代企业主表示:“父母的选择并不等于我们的选择,在父母光环的背后,我认为不能直接接受父母的安排,请给我们一点发展空间。”

  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私营企业主二代不愿过早进入家族企业,他们接触大量新潮事物,不愿意回到家乡,对父母从事的传统产业不感兴趣,或认为传统产业太辛苦,希望搞创意产业。调研统计,在企业主二代中,由父母出资创业的达13.4%。其中小部分闯出了新路,但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又重回家族企业。

  那么,谁最适合成为新生代中小企业掌舵人?

  聘请职业经理人当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全世界的中小型企业主都更放心将家业传给后代,即便在企业内部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更何况是在中国。一个事实是,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不完备、职业道德不成熟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家们对企业经营权力的外放非常谨慎。另一个事实是,在广东浓厚家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向来低调,不肯露富于人。

  “作为第一代成功创业的人,都希望孩子们可以理解父辈创业的艰辛,珍惜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积累的财富。他们应该认真考虑企业未来的走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顺德伟雄集团董事长林伟雄这样说。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黄颖川谢思佳

  实习生田文博

  记者手记

  圈养放飞两相宜

  关键是要“有份心”

  自从“民企接班人”这个概念出现后,对接班人的培养一直是个热题。

  香港李锦记集团是华人社会中少见的长寿家族企业,从李锦裳先生1888年创办至今已走过120余个春秋。在李锦记“宪法”里有着这样一句醒目的规定:家族欢迎家族成员加入家族企业,但必须在家族外的公司工作3至5年,才能进入家族企业。

  李锦记要求子女“放出去飞”,闯出一片天地再“回巢”。

  不过,也有“圈养”的成功案例。徐金华(化名),东莞人,国内读完本科后到美国攻读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回国后,担任了父亲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一干就是10多年。

  徐父说:“我们公司业务非常繁忙,接触的人也各个层面都有,我觉得让他在我自己的企业里成长是个不错的主意,将来也会接了我的班。”徐父对自己的儿子采取了“圈养”,同样使其获得了成功。

  国内对接班人的培养呈现五花八门之势:“帮三年、看三年、扶三年”、“老臣子陪读书”、“老前辈做导师”。

  一位长期专业培训企业二代的人士认为,其实不论是送子女到国内外学习,还是到企业基层锻炼,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培养,但在培养接班人的前期,一定要有一个详尽周全的计划。

  不论是作为企业发展的皇帝,还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未来蓝筹股,接班人是被赋予厚望的一代。他们不但要传承家族企业,更要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理事长陈豪觉得,民企二代应该需要有更多的思考。如接班后,如何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产业上,如何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父母的肩上进一步带领企业发展等。

  朱沆认为,真正的传承其实是企业灵魂的传承,真正的发扬光大其实是灵魂的发扬光大,包括一个企业,你想真正的长治久安或者传十代、八代,它一定要有一个灵魂。

  英格纳钟表中国区总经理高鼎国在接受采访时就强调,“从小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包括对家族企业的热爱、对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以及对家族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心,这些是我们这些接班人能够继续做大做强家族企业的关键”。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