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块荒草比人还高 |
基本农田保护牌字体脱落 |
杂草丛生的耕地 |
南方农村报9月16日报道:“最近南方日报报道了平远县土地易地开发中的问题,我想起刘尧最近在四处活动,便给东源县国土局长骆培根发了一条短信。”
广东省东源县委办副主任刘志坚8日23日晚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等媒体采访时,如此解释“短信门”事件的起因。刘志坚所发出的短信,曾因一度被解读为要求官员“防记者”,而引发轩然大波。
8月11日,南方日报曝光平远县土地易地开发因管理失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这则外县报道为何引来县委干部特意给国土局领导发短信?难道东源在土地易地开发中也存在类似平远的问题?
8月24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赶赴东源调查采访,发现虽然并没有平远易地开发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现象,但其问题同样严重。在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的东源县3处总面积约为4000亩的易地开发项目中,普遍存在疏于管理问题。一些易地开发项目,从2003年项目验收以来就没种植过作物,有些地方荒草高过人头。
开发受阻
逾千万投资打了水漂
从东源县骆湖镇驱车10分钟,就来到易地开发项目的选址地之一——骆湖镇“井面”。当地村民欧阳老伯向记者介绍,原先的“井面”地如其名,四周葱郁的丘陵,怀抱着一片超过1000亩的平地。稻田中点缀着一些鱼塘,从邻近的山头望去,中间的田野宛若一泓晶莹的井水。
而如今的井面,稻田早已不见,鱼塘所剩无几,杂草已经一人多高。一个女工在照看着这片土地,她并不认为眼前完全是荒地,“这里现在种油茶”。然而,记者和熟悉情况的当地老农经过仔细寻找,仍未能发现油茶种在何处。
投资1861万元的井面易地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已经七年时间。2003年树起的一块石碑上,“广东省基本农田易地保护区”的字样已经斑驳不清,而曾经的良田界限也已被荒草湮没。
在东源县另外两处易地开发地点——蓝口镇“四点金”及 “和尚坝”,面积分别为2000亩和1000亩的两块土地,在“开发”数年之后,同样是荒芜一片。
四点金是东源县第一个获批的易地开发项目,荒草也长得最茂盛。远远望去,碧绿的波纹随风荡漾,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进一看才发现满是一人多高的杂草。
和尚坝紧邻东江,是一块地形较为复杂的坡地。记者来到时,几头黄牛在一条废弃的水渠边悠闲地啃食着一层浅浅的草本植被。记者抓起一把土,发现土壤已经严重沙化。当地村民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自从搞了易地开发之后,“这里就没怎么种过庄稼。”
9月15日,东源县国土局局长骆培根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上述三块土地是2003年省国土部门在东源进行的易地开发试点工程,由国土部门负责开垦,农业部门负责组织耕种。“曾经有一家农业公司想把这三块地租下来开发,但是由于村民内部意见不统一,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导致其荒芜至今。”
利益诱人
整改承诺变表面文章
近年来,随着广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相对偏远地区进行易地开发补充耕地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易地开发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一项重要保障,然而流于形式的开发案例却接连被曝光。仅2007年之后,南方农村报就先后报道了始兴、和平、阳春、电白等地易地开发所出现的破坏耕地、选址不当、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
一方面,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已被曝光的“带病”项目却整改乏力。
2010年8月11日易地开发问题被南方日报披露后,平远县曾承诺认真整改,要求对正在实施的补充耕地开发项目暂停开发,待检查组检查无任何问题后再行决定。然而,记者近日再到现场时看到,对这些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当地基本没有进行实质性整改。
相关知情人士认为,易地开发整治难,主要在于其利润高。他告诉记者,在易地开发中,开发商在通过政府部门拿到指标后要先自行垫资,只有完成项目、通过验收后才能取得来自财政的补贴资金。因此,易地开发项目一旦停下,就意味着不能通过验收,开发商也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知情者透露,每亩易地开发补贴一般以万元计算。而按照某中央媒体日前的一则报道,在浙江某县级市,开发新增“耕地”指标每亩可卖8-10万元。知情人士透露,在广东,易地开发指标未必能卖这么高价钱,但“每亩两三万元,还是有的。”
根据南方农村报记者此前在阳春等地的调查,每亩新增“耕地”的开发成本仅为4000元左右。“所以即使是出事情,项目还是不能停下来。”知情人称。(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