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学首倡者黄节被指守旧 生前轰轰烈烈死后奇冷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9月17日08:34

1928年,位于越秀山的镇海楼重修。此时正就任广东省教育厅长的黄节,撰写了重修碑文。严亮翻拍
1928年,位于越秀山的镇海楼重修。此时正就任广东省教育厅长的黄节,撰写了重修碑文。严亮翻拍

1935年,黄节去世,北京、南京、广州都开了追悼会,南京追悼会在当时的华侨招待所举行,政界、学界人物云集。资料图片
1935年,黄节去世,北京、南京、广州都开了追悼会,南京追悼会在当时的华侨招待所举行,政界、学界人物云集。资料图片

  湮没的岭南诗宗

  他用他的真心来写诗他的一生也就成了一首诗

  黄节

  (1873年一1935年),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广东顺德人。著名诗人、学者。出生于清末动荡年代的他,一生一路跌宕进退于学术、革命之间。

  1935年1月24日,名重一时的广东学人黄节病逝于北京,刚过花甲之年。2月,黄节哀悼会以“国师”的规格在南京召开,追悼会由蔡元培、陈树人等发起,行政院长汪精卫亲临主祭,章太炎、胡适、李济深撰写挽联,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将逝者生平言行著述,宣付国史馆立传。

  和这赫赫扬扬的排场相对的,恰是黄节寂寞的身前身后。他在世时,不敢开启广州寄来的家书,只因“恐索家用”;手头拮据,无力自出诗集。他过世后,家人照样生计维艰,只得将其收藏的二十多方砚台出卖,方才筹得费用扶灵南归。

  他曾经叱咤风云:在南方时,和章太炎等创立国学保国会,参加南社,用诗歌鼓吹革命,之后又和孙中山先生合作,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

  他曾经改变了万千人的命运,创办广州南武学堂,在他创办的《政艺通报》、《国粹学报》中用最激烈的言辞、最鲜明的立场号召排满,许多年轻人就是手里拿着黄节的文章,口中背诵着黄节的句子,汇成了现代革命洪流。

  他是历史峰尖浪口的一抹文采涣然的亮色,《誓师北伐文》就是他倚马挥就。胡适用“南洲高士徐孺子,爱国诗人陆放翁”来概括其一生。

  可是他对个人功名利禄却极度淡漠。国民政府成立之后,他即辞官执教,隐退于京城学术圈,后半生一直执教于北京大学。汪精卫要出资为其出版诗集,他推脱说“要做之事甚多,我不汲汲于此。”如此清高,却又极其和蔼,因为他书法造诣闻名北大,中文系的学生都上门索字,黄节是但有所求,无不应承。

  如此充满张力的人性和人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黄节的品性,低调而又多面。他是诗人,《蒹葭楼集》之下,几多爱国豪迈,名士风华;他是学者,《黄史》背后,是对中国五千年唯有“君史”,却无“民史”的斥挞;他是革命者,剪辫、灭清,反对续订美对华民工不平等协议;他又是保守派,长衫、纳妾,远离“新文化运动”风波浪潮。黄节,一个被周作人以“愤世嫉俗”四字相评的晚清知识分子,一个儒雅、敦厚、内敛外表下慷慨激昂的真性情,应该被我们铭记。

  但他始终甘愿撤身众人呼号声之后,做一个奔命于地方教育与学院讲授的“幕后”之人。纵然他曾应孙中山之邀赴港共商反清大计;奋笔疾书成功营救被袁世凯监禁的章太炎;又或“以诗教弟子”,范文澜、朱自清、俞平伯等大家皆受其诲晤……但仿佛正是他的内敛成就了百年后的“被遗忘”。一个角落中的形象,和他当年从各界眼中看到的敬仰,竟有如次脱节的悲凉。今日,不知违其愿否,我们选择钩沉。

  夫子自道

  亡国之音怨有思,

  我诗如此殆天为。

  欲穷世事传他日,

  难写人间尽短诗。

  习苦蓼虫惟不徙,

  食肥芦雁得无危?

  伤心群贼言经国,

  孰谓诗能见我悲!

  ———黄节《我诗》

  “共惜忠君违爱国,哪堪华夏帝诸夷”

  1902年,黄节就与邓实一起创办了《政艺通报》,成为中国最早的“讨论时政、研究社会病状、探讨救国图存方案”的综合性刊物

  黄节的出生地,是有所谓“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之称的顺德杏坛镇。不幸的是,十月成孤,家道败落,迫使母子只得靠变卖家当相依度日。母亲亲授“四书”,以岳飞报国、陆秀夫抗元的故事鼓励儿子,盼望黄节早日成才。

  “八岁我爱书,夜窗灯如晦。我读辄不忘,母命再促睡。”闭户问道,潜心西学,睁眼看世界;北上漫游,广泛交友,体历民生。这样的治学道路,也许与同时代的新派学者并无二致。然而,作为导火索的北闱应试失利,则将使其成为众多学者思想流变中的特例。

  1902年5月,黄节赴开封参加乡试,临行前以诗留别学友,谓“时艰敢谓科名贱,学养今无母命遵。”意思是自己前去应考,只是为了不负母亲弥留之际的嘱托。时值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而考题恰关国事策论,这使黄节突然有种不吐不快之感。“选将练兵,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洋洋洒洒,大气磅礴,让同考官袁玉锡读罢,叹为奇才,联络十八房同考官合力推荐解元。然而不幸亦可谓之“万幸”的是,主考官陆润庠误以为众人联名舞弊,将其驳回。当然,黄节力陈痼弊之中流露出对清朝治政的责难,恐怕才是其落第的根本原因。

  对于对科举根本不抱希望的黄节来说,这次考试的落第,只是一种“证实”。也许这时,儿时从母亲口中听到的爱国救亡故事,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哪堪华夏帝诸夷”的夷夏观念,以及游历途中亲见的民生疾苦,才一齐翻滚开来,印证了推翻腐朽清朝的紧迫。这一年的年底,黄节在《政艺通报》先后发表《读〈普法战争史〉》、《国粹保存主义》,开始了他决绝的反清之路。

  维多利亚时代的评论家、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引用伯克的话预言说:“国会有三大产业,但报纸这第四产业比前三种更加重要。”这似乎与黄节的选择不谋而合。

  早在1902年2月,黄节就与同学邓实一起创办了《政艺通报》,成为中国最早的“讨论时政、研究社会病状、探讨救国图存方案”的综合性刊物。黄节相继与章炳麟、邓实、马叙伦、刘师培等人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及《古学会刊》,创办《国粹学报》、主笔《天民日报》。

  另外值得一提的,当属1905年黄节有感于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反美爱国运动而创办《拒约报》,揭露美国华工受迫害实情,倡导反帝爱国。

  1847年前后,中国劳工被大批“招请”到美国从事矿山、铁路的开发工作,受尽剥削。后来美国通过《限制华工法案》和《斯考特法案》,并于1894年与清政府签订协约,竟然禁止华工自由移美和居住。十年期满后的1904年,全国工商界集体发起抵制,要求废除不平等协约。临时创办的《拒约报》,配合各地反协约浪潮,打破清廷和美领事馆的围追堵截,密切关注并深度报道反对禁约、抵制美货运动,堪称先锋号角。

  黄节由书斋走向革命,选择求诸报端。辛亥革命之后,黄节先后草拟《改元剪辫文告》、《誓师北伐文》,进一步为革命造势,乐观地期盼着推翻皇权的中国能迎来民权的新页。

  “常赋石榴词,又寄丁香字”

  白居易《琵琶行》千年之后,一位有着相同遭遇的艺妓,似穿越般邂逅另一位忧闷诗人黄节

  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复辟帝制的闹剧,让黄节逐渐对革命失去了信心,由革命重回象牙塔。这或可从他这一时期名士风流的私生活中蠡测其一。

  与陈独秀牢狱之中公行男女之事不同,黄节的感情生活“守旧”,但也风流,让人想起潘安、杜牧。他有三房妻妾,却又常常流连于舞榭歌楼。其诗“榴花渐白,何止过梅黄?”悔过的是自己英姿不再,岁月蹉跎。可叹诗人之情,至真也乎!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叹,因歌女的妙丽颜容和凄惨身世之对比,格外别致动人。千年之后,一位有着相同遭遇的艺妓,似穿越般邂逅另一位忧闷诗人。

  “秋娘妙曲响遏云,敛气入弦泪如栉。”这位善秦声、也姓杜的姑娘,被黄节比作“秋娘”。她被商人赎身纳妾又遭其妻驱逐的凄遇,“盛丰容,诸姬减艳”的妆容,让诗人顿生爱怜。黄节移居北京之后,“常赋石榴词,又寄丁香字。”半年之后,终于不堪异地相思之苦,“渡江河东君,就我上都驷”。三年后,黄节作《岁暮吟》,结句“奈何三日遽辍歌,使我无诣岁云卒”,暗示诗人不敢期望年轻的姑娘归属自己迟暮之身,即将结束这段感情。

  诗人总是任性而多情。欢愉之际,岂知留守家乡的正室产下的10个儿女中,只存活了三人!

  黄节的名士风范还表现在,作为老资格的同盟会成员,黄节始终没有流连政坛,黄节一生不缺“聘书”,1920年,章炳麟推荐他给阎锡山当教育部长,他坚辞不就;1922年,北洋政府总理王宠惠邀请他出任国务院秘书长,他拒不上任;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委任他为大元帅府秘书长,他回到广州后见到军纪混乱,政令难行,于是辞职回到北京;1932年,汪精卫电邀他参加“国难会议”,他拒绝出席。黄节唯一一次出任政府官员,是1928年为李济深的诚意所感动,回粤出任广东教育厅厅长兼通志馆馆长。他上任后,立即召开了全省的教育行政会议,提出“救身之道”,“一方宜重视德育教育,一方宜发展职业教育”,广东的“学风遂变,由嚣哗归于敦肃”。

  黄节重视发展女子教育,在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期间,他创立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招收初高中女生千余人。然而这一行为,却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好事者想当然地认定黄节搞男女分校,“厉行复古”,径直冠以“遗老”之称,远在北京的周作人大发感叹“中国旧式读书人的头脑始终不能超出封建思想之外,这是一切的病根”。其实,黄节从西方教育了解到,男孩子是竞争文化,而女孩子则是合作文化,故而男女分班便于发挥各自优势和因材施教。其实早在1901年,黄节创办广州“南武两等小学堂”,就开始招收“南武公学社”同仁子女12人就读,那可是广东历史上第一间男女同校的学堂。

  “长忆诗人噙老泪,红楼重说顾亭林”

  “九一八”之后,黄节在课堂里讲顾亭林《海上》诗,诵至“第二联‘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旙海上来’,他一面念一面慨叹,陪着顾亭林痛哭流涕

  老北大注定要为黄节留名,因为1917年至1925年,1929年至1935年,黄节在这里度过十五年的人生,直至去世。

  红楼的名师,各有其怪杰谑相。蔡元培先生“兼容包并”的大政方针下,新派旧流,各显神通。黄节在北大讲课的印象,大概可以概括为“旧”。然而又不像辜鸿铭背后拖了一根细小焦黄的辫子,还在课堂上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

  黄节有“旧”的求学背景,也有“新”的自觉探知,所以他的“旧”中庸而实在。他一贯着长袍,上课郑重其事,连微笑也不曾有;讲诗,用笺注法,都写在讲义上,然后并印成书,《汉魏乐府风笺》便是;做旧诗,集旧书,精于书法,连带还藏砚;课上讲解诗歌,课下与学生来往唱和,这一来一往甚至让高足李韶清变成了自己的女婿,真是皆大欢喜。

  黄节一向教学认真严谨。弟子萧涤非回忆,黄节开过一门选修课,只有两个人选修,有时候一人请假,课堂上就只剩下萧氏一人,黄节照讲不误,依然声如洪钟,隔壁教室也能听见。

  1924年,梁启超在清华讲毛诗和楚辞,黄节则在北大开汉魏六朝诗。两校同学互通有无,却发现两位老师所讲并不一致。黄节得知,要来讲义仔细查看,发觉梁氏所讲谬误不少,于是写信商榷,不料数月之后,如石沉大海。黄节“深叹前辈往复论学之谊,不可复见”,于是又以致函,直批其“轻率从事”、“援引失实”、“自欺误人”。梁启超这下着了慌,忙托自己的弟子林宰平表达自己确有失误:“晦闻对毛诗,及汉魏六朝研究极有心得,论证十分详确,他指出我讲义的错误是经过反复斟酌的,说得很多,我要感谢他的盛意!”

  然而黄节绝非“刻板”的冷老头儿。1934年秋起,黄节有感于国破山河,在北京大学由授毛诗改讲顾亭林诗。张中行先生在《负暄琐话》中,记述了“九一八”之后黄节在课堂里讲顾亭林《海上》诗的情景。诵至“第二联‘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旙海上来’,他一面念一面慨叹,陪着顾亭林痛哭流涕。我们自然都领会,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

  2008年,黄节唯一健在的亲炙弟子王越教授接受采访,回忆起恩师当年难掩的真情,王老当场即兴赋诗“长忆诗人噙老泪,红楼重说顾亭林。”

  是学者而能诗,是诗人而治学

  《诗学》是近代中国诗学研究的开创性著作,它与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王国维的《宋元戏剧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样具有学科建设的奠基意义

  黄节的最终定位,自当回归为“一代诗宗”。黄节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一起,曾并称“岭南近代四家”,作为南社的两大巨擘之一,时人对他的诗更是推崇备至,有“章(炳麟)文黄诗”之说。黄节的诗既有唐诗的文采风华,又有宋词的骨格峭健,刚柔并美,因而有“唐面宋骨”之誉。陈三立推崇他“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造意铸语,冥辟群界,自成孤诣”(《蒹葭楼诗序》)。

  黄节是学者而能诗,是诗人而治学,硕果累累。无论在广州,还是北上京师,黄节力主诗学创作与诗歌研究并重,其著作计有《诗学》、《诗律》、《诗旨纂辞》、《诗旨变雅》、《汉魏乐府风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咏怀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等。

  其中《诗学》当数黄节最重要的学术著作。

  细究起来,《诗学》的成书其实早在1910年黄节执教两广优级师范之时,当时书名叫《诗学源流》,后在北大任教期间,进行了校正修改,形成今日《诗学》其貌。所以,《诗学》堪称中国最早的诗学史。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吴小如高度评价黄节《诗学》,认为“其学术价值足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媲美”。更有学者认为,《诗学》是近代中国诗学研究的开创性著作,它与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王国维的《宋元戏剧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样具有学科建设的奠基意义。

  有趣的是,晚年的他,竟传有“一诗成谶”的轶闻!

  1931年,晚年黄节似有“神启”般写下一副这样的对联:海棠如醉,又是黄昏,更能消几番风雨;辽鹤归来,都无人管,最可惜一片江山!

  这是一副集句联———“海棠如醉”摘自陆游的《水龙吟》,“又是黄昏”来自柳永的《诉衷情》,“更能消几番风雨”采自辛弃疾的《摸鱼儿》;“辽鹤归来”撷自周邦彦的《点绛唇》,“都无人管”选自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最可惜一片江山”出自姜夔的《八归》。

  须作诠释的只有两个词。一个是“海棠”:它形似旧中国的地图;另一个是“辽鹤”:古有圣贤原籍辽东,在中原得道成仙化鹤归乡,此喻物是人非。

  联幅所署日期为“中秋节前十日”,即公历9月16日,这一天,正是关东军在沈阳北郊集结之时。79年后,“九一八”警钟常在,谁料这联子背后的担忧,在当年居然成真。

  黄节晚年家中依旧拮据,又债款在身,境况惨淡。1934年12月,黄节偶感身体不适,病情反复,但因为无钱及时医治,一直卧病强撑。1935年1月,年仅62岁的黄节与世长辞。

  总策划:杨兴锋王春芙

  总监制:王培楠

  采访统筹:陈志戴学东梅志清

  编辑统筹:郎国华李贺

  版式统筹:夏彩霞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驻京记者王雨吟

  实习生陈思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