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点,直接投资占国际资本净流动的比重从80%以上逐步下降到50%左右,发达国家重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风险资产,中长期及短期国际资本重新由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
目前,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大幅降息后,利率仍保持低位,而新兴经济体利率均高于发达国家。于是,套利资金近期持续涌入新兴经济体,在此背景下,2009年亚洲资本净流入350亿美元,2010年亚洲资本净流入将高于2009年;一些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游资角逐的对象,包括股市、楼市在内的资产泡沫被急剧放大。2009年,在“金砖四国”股市中,印度孟买Sensex指数上涨81%,巴西圣保罗IBOVESPA指数上涨82.7%,俄罗斯RTS指数上涨128.8%,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阿根廷等新兴市场股市涨幅均超过60%,而同期美国道琼斯股指仅上涨了18.8%。
随着经济复苏、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以及外部资金的涌入,新兴经济体的楼市价格也日益高涨。巴西房价自2009年开始出现大幅上涨,目前,首都巴西利亚商品房均价为6600美元/平方米;莫斯科目前商品房均价为5320美元/平方米,新德里为1400美元/平方米。
此外,越南和印度这两个亚洲新兴经济体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预计2010年越南经济增长率将达8.2%,CPI将达10.8%,呈现逐渐攀升的势头。印度食品批发价格指数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
促使国际热钱持续涌入新兴经济体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国际热钱提供了融资平台。由于西方主要国家央行利率接近零的水平,跨境逐利资本流向股市、房地产市场,有资产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成为过剩流动性的流入地。
其次,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国际游资居间套利。
第三,新兴经济体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在应对国际热钱冲击时表现乏力。新兴经济体大都实行汇率管制,其外汇市场不具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因而不能凭借汇率的自动升值应对国际热钱的冲击。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等渠道,国际热钱对新兴经济体实施套利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新兴经济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这表现在:一是境外资金的流入将会使本币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在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本币快速升值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在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货币当局往往进入外汇市场干预汇率,这同样需要相当高的成本。二是热钱的进出会严重干扰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此外,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许多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地股票交易所上市。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新兴经济体境外上市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资本市场间互动影响的增强,新兴经济体的加息、资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将对境外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从而使持有相关资产的国际投资者从中套利。2009年初,国际热钱就先于世界经济复苏,重新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国际热钱通过参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获益。热钱进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很容易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引起资产价格泡沫,使新兴经济体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同时,热钱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本处于高位的资产泡沫进一步上行,造成投资和消费结构扭曲。国际热钱套利退出,流向发生逆转,将对经济造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