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篇
21点20分,结束了五个多小时的讲座后, 欧阳自远一下讲台就被学生们团团围住。“欧阳老师,在我衣服上签个名吧。”“欧阳老师,我是人文学院的,想从事您这方面的研究还行么?”……
拨开层层“围墙”,本报记者一个箭步冲上去,“欧阳院士,合个影吧。”借此,本报记者和欧阳自远展开了一段对话,获悉了一些“月球”之外的故事。
啥时候登月现在还不好说
点上一根苏烟,欧阳自远首先说开了。“今年的好多内容,我报告时也讲了,媒体就不要提了。”
“中国第一个登月的人会是什么样?”面对本报记者的问题,欧阳自远顿了一下:“对于登月,国家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统一的细则标准,况且现在还是在探月阶段,说这个早了点。”
“现在小孩、老人常用的尿不湿最早是阿波罗的宇航员所用,那么‘嫦娥工程’会不会带来一些宇航用品的民用化?”
“这个问题我不好说,很多事情也没法现在下结论的。”欧阳自远吸了口烟,皱着眉头说道:“有些事情是我这个层面不知道的,你们就饶了我吧。”
探月背后有数不过来的人
据了解,在“嫦娥一号”的研制中,中科大也参与到其中的一些项目;而目前正在“奋战”的“嫦娥二号”,咱合肥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如十六所、电子工程学院等相关部门。
“‘嫦娥二号’,包括‘嫦娥三号’的研制中,中科大和合肥参与了哪些项目呢?”
本报记者的这个问题让欧阳自远有些“犯难”,“这个庞大的工程,我也没有统计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只能说贡献力量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太多了,每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或者是你们看得见的嫦娥团队。”
劳累一天也不忘去九华山
“讲了一天,回到房间就说‘累死了’,他夫人也很心疼。”一位护送欧阳自远上楼歇息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但他还念念不忘九华山,明天(19日)可能会安排过去看看。”
据了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欧阳自远曾在九华山一带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此番来安徽,还对九华山念念不忘。“老人家虽然很疲劳,但还是坚持要去,说明天(19日)会早起。”
根据日程安排,欧阳自远将在20日上午回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而19日如果九华山之行未能成行,中科大方面也将安排其在合肥市内景点转转。“别看是研究地质、核物理的,但老人家对人文的东西很感兴趣。”
去火星吧,那里确实是“第二家园”
科大学子对话欧阳自远:人类正在寻找第二栖息地,火星将是探测重点
讲座上的提问环节,中科大的学生们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抛向”欧阳自远,甚至有不少学生连续几次举手。
“探月”是为了了解地球
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对月球进行探测,研究月球是否更有利于人类了解地球?
欧阳自远用形象的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在整个太阳系行星家族中,地球好比是家中的“老三”,要对地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必须要把它跟其他兄弟姐妹进行对比,它们有哪些共性的遗传基因,地球有哪些独特特质,都需要对比才能得到。
欧阳自远说,月球上的物质有着距离现在40亿—31亿年前的“记忆”,而地球的“记忆”大概只能回溯到距今38亿年前,时间再久远的事情,对于地球来说,就已经是“空白”了。并且,“要在地球上找到一块30多亿年前的石头,太难了。”
人类正在寻找第二栖息地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若干年后,载人登月工程中,能不能用机器人来代替真人?
欧阳自远坦言,跟人相比,机器人还不那么尽如人意,“它们能做一些一般的工作,但是在可见的未来,机器人还不能完全替代真人展开工作。”
人类确实在寻找着地球之外的第二个栖息地,但不是月球,欧阳自远透露,月球不具备可移民的环境,因为那是一个环境极端恶劣的地方。“现在看来火星最合适,它也是下一步探测的重点。”
理论上外星人是存在的
有学生提到,他从一些影片中看到,美国人曾在月球发现外星人,只有由于某些原因而没有对全球公布,中国探月工程有没有打算去月球寻找外星人?
对于这一问题,欧阳自远表示,这一所谓的传说,纯属子虚乌有,因此中国根本就没有考虑去月亮上寻找外星人,“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球飞行了580多圈,把月球的各个旮旯都飞到了,也没看到外星人的存在。”欧阳自远幽默的语言引来在场学生笑声不断。
但是,欧阳自远非常肯定外星人的存在,太空中有无数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系,从理论上来推算,类似地球这样的星体,在太空中肯定存在。
同时,欧阳自远强调,现在大家所能看到的关于外星人的传说,都是编造的。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沛 刘淑/文 高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