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QQ聊天,小企鹅在“偷窥”你电脑?
在使用网络聊天工具的时候,自己的电脑信息会遭到别人偷窥?昨天,不少免费使用360杀毒软件的用户,都收到了一份提醒,让其赶紧安装“360隐私保护器”工具软件,称该软件将可实时监测并曝光客户端软件窥视用户计算机的隐私行为。而其所称的“窥视者”直指腾讯QQ软件。与之针锋相对的,腾讯公司也在当日官方网站做出回应,所谓“隐私扫描”内容,“是对QQ安全功能的误解”。腾讯方面强调,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不涉及任何用户隐私的泄露。双方的争论再次引发网络安全的关注。
体验
新软件显示QQ在“偷窥”
按照这款隐私保护器的提示步骤,记者下载了这款360隐私保护器进行测试,点击进入,启动页面提示记者打开电脑中的腾讯QQ程序,5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监测,并表示腾讯QQ运行后该保护器将自动检测,建议用户将360隐私保护器“一直开着,实时进行检测”。
过了5分钟后,这款隐私保护器就开始不断发出警报,并罗列出所有被QQ查看过的文件,而且还详细标注了“窥视对象”、“已经查看的隐私位置”以及“查看时间”和“行为说明”,并郑重地提醒记者,被QQ查看的诸多内容可能涉及到的隐私项目。记者发现,被360判定为“QQ所窥视的用户隐私”中有msn聊天工具文件、微软office文件、ShockwaveFlash文件等。
也就是说,根据360的描述,打开QQ后,记者电脑中的微软office等软件在未打开时,可能已被扫描。
回应 QQ称绝无窥私,只为防马
隐私保护器所扫描的内容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记者为此致电360公司,该公司给记者的回函中称,“近期接到大量用户投诉,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经验证,某些客户端软件的确会在后台密集扫描用户硬盘,并悄悄查看与自身功能毫不相关的文件,如用户浏览器、下载、视频播放等文件。”
360还毫不忌讳道出对方的姓名——通讯软件QQ(暂不支持TM),甚至直言对方为“流氓软件”,斥其目的为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加以分析挖掘,用于精准投放定向广告,牟取巨额商业利益。
针对突然而至的“偷窥”隐私的指责,昨日,腾讯也发出官方声明表示,“所谓隐私扫描内容是对QQ安全功能的误解,我们在此强调,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不涉及任何用户隐私的泄露。”腾讯表示,对QQ加强安全监测是为预防木马盗号。
一方是发现偷窥的人,而一方则是竭力否认,不过面对记者的采访,双方都未能给出超出通稿的进一步解释。江苏天之权律师事务所的曹义怀律师认为,无论是使用杀毒软件还是聊天软件的用户,都享有知情权,面对这番争端,无论是腾讯还是360公司都需要证明各自行为的真实性,公布各自技术原理,以此鉴定监测结果有没有公信力。
追访
你的电脑隐私安全吗?
自己信息别人能知道
半个月前,王同学在上网和好朋友聊天时,一位不认识的网友突然在群里,给她发来了一张自己刚给朋友发过的照片,她非常奇怪,自己给朋友发的照片怎么会在陌生人那里出现。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这位网友,似乎对她很熟悉,不仅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她的学校、朋友的名字都很清楚。
“那几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不敢上网,也不敢在网上说话。我都快有心理疾病了,总感觉有人在远处监视自己。”王同学回忆说。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刘女士也有类似遭遇,她和一位刚认识不久的网友聊天时,对方突然在QQ上喊出了她的名字,而且还说出了她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
王同学和刘女士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聊天记录被人看到了,而对方所通过的就是一种叫做“QQ远程聊天记录查看器”的软件。
网上也有窥探软件在卖
记者随后登陆了一些软件论坛,发现名为“邮箱密码远程查看器”、“键盘远程监控记录器”以及“QQ远程聊天记录查看器”等进行窥探类的软件广告到处都是,这些广告贴被兜售者发布到各个论坛中。根据帖子提示,记者与一位叫“因为爱”的销售商取得了联系。
他告诉记者,他们的这些软件虽然名称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本地端的远程设备,接触到对方的电脑,直接进入后运行对方电脑;而如果不能接触对方电脑,可以将远程端捆绑到图片、音乐、flash或者小游戏中,通过QQ对传、邮箱以及远程协助等多种方式发给对方,对方只要打开图片,或听到了音乐,或打开了小游戏,该软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对方电脑里运行起来,而且在对方的电脑添加/删除程序中是看不到的。只要进入对方电脑之后,无论是邮箱、聊天记录都可以尽在掌握。
理论上,网上无秘密
“其实如果我们想查哪台机器上运行什么软件非常简单。”一家负责企业网络运行的网管刘先生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只要打开专门的监视屏,就能看到企业内部任何一台电脑的桌面在运行什么软件,甚至是内网机器上网浏览的操作记录。这样的监控,目前还没有什么可躲避的对策。
与企业内网管理平台相似,聊天软件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管理平台,用户之间相互发送数据包,作为聊天软件的管理方,就技术层面而言,发现数据包的内容并非难事。
本报记者 陈 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