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最新消息

权威专家详解嫦娥发射:真正起飞在19时整(组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10月01日04:08
[提要] 昨日,嫦娥二号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为火箭加注常规燃料。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陈求发表示,嫦娥二号五大系统任务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任务全系统性能状态良好,将根据气象情况择机发射。今日11时许,嫦娥二号正式进入发射程序,即不可逆程序,将在18时59分57秒点火,19时整,火箭托举“嫦娥二号”起飞…[进入专题][我来说两句]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探月计划不变

  我国实现载人登月

  当在2020年以后


  昨日下午,被誉为“嫦娥之父”,就任嫦娥二号顾问的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表示,中国探月计划不会变。

  嫦娥二号难度更高

  记者:和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难度是否更高?

  欧阳自远:我对嫦娥二号充满期待,也坚信它能胜利完成一切目标。但是很艰难,尤其是在工程上、在科学上,比嫦娥一号更艰难,要求更高了,这一次发射在科学上的探索会取得更多更高水平的成绩。

  我国会加快登月速度

  记者:我国什么时候可以登上月球?

  欧阳自远: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必须完成三期,就是“绕、落、回”,但时间不能说是2025年,我现在没有本事说得更准确。但要相信一点,我们会加快速度,力争更早。除了美国以外,别的国家的登月计划一般都在2020年以后。按照原来布什政府的计划,美国要在2018年载人登月。

  记者:嫦娥二号对下一步的探月计划有怎样的作用?

  欧阳自远:嫦娥二号将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对嫦娥三号的探月“旅程”进行侦察准备。嫦娥三号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窥探”月球内部的工作,将同时携带着陆器和月球车“奔月”,着陆器和月球车搭配在一起工作。

  我国尚处世界第二梯队

  记者:我国的探月技术水平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欧阳自远:由于各国探月工程各有特色,很难就其水平进行简单的排名。比如,日本的火箭很厉害,仪器也做得比我们好;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特长,比如我们的激光高度计比他们做得好。我赞成原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的看法:探月就像马拉松赛跑,最后必然形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和俄罗斯,第二梯队包括中国、欧洲、日本、印度等。以综合实力比较,我们可以算是“二锅头”——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气象预报表明

  “嫦娥奔月”不受影响

  昨日,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李尚福表示,根据目前预报的天气状况,嫦娥二号能够在首选窗口——10月1日准时发射。

  发射场区9月30日的气象预报表明,10月1日发射窗口内将有小雨,从预定加注时间到进入首选窗口后一个小时内雷电概率较小,高空风力和地面电场也没有制约发射的因素。李尚福说,目前看来,10月1日发射不受影响,但天气变化仍在密切监视中。

  李尚福说,10月1日上午10时30分,指挥部将举行天气会商,根据会商结果确定火箭第三级是否加注低温推进剂。一旦开始加注,发射场即启动负8小时发射程序,火箭发射进入不可逆状态。

  火箭一、二级和助推器的加注已于9月30日顺利完成。任务各大系统技术状态良好,发射准备全部就绪。10月1日能否发射,决定因素是天气。

  “影响发射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雷电、强降水、地面大风和高空大风。”李尚福说,西昌是我国西南地区雷电频发中心,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局地天气特点突出,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局部对流。

  对于人工干预天气的可能性,李尚福说,火箭发射涉及大面积的天气状况,很难实施人工干预。

  作为最后一个在发射同意书上签字的人,李尚福对发射场气象保障充满信心。

  嫦娥二号总投入约9亿元由卫星、运载火箭等5大系统构成

  中国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供信息称,“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投入大约9亿人民币,共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构成。

  卫星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承担,其中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其主要任务是研制“嫦娥二号”卫星,完成在轨试验和探测任务。

  运载火箭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承担,主要任务是改进研制“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直接发射至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发射场系统: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特种工程研究院承担,主要任务是完成发射场适应性改造及发射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实施和技术勤务保障。

  测控系统:由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负责总体设计,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承担,并与欧空局积极开展国际测控联网合作。主要任务是完成火箭发射、卫星奔月和在轨工作等全寿命的测控任务,并支持卫星系统开展相关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任务。

  地面应用系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为主承担,负责科学探测计划制定,有效载荷的在轨运行管理,探测数据的接收、处理、解译和管理,并开展科学数据的研究与应用。

  (中新)

  医疗救护组进驻现场应急

  作为发射场唯一负责医疗应急的医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五一九医院从西昌市派出的两支医疗队伍已经进驻现场待命。其中,应急救护组8名队员28日进驻。

  记者了解到,每次执行卫星发射任务,第五一九医院都要及早进行部署,预备应急方案,医疗报检组和医疗救护组在卫星发射前几天就会分别进驻发射场应急。

  9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五一九医院副院长武丞接受本报特派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5天前,医院派出的一支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健组已经进驻发射场,专门负责现场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保健和身体检查,负责所有工作人员的疾病应急工作。每次发射卫星前的加注燃料阶段,医院又会派出医疗救护组,预防和处置可能会发生的因燃料泄漏而造成的现场人员中毒现象。因此,9月28日,医疗救护组8名医护人员全部进驻现场,医院院长跟随进驻,现场督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