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最新消息

指挥员解密嫦娥二号发射前15分钟一系列动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01日11:26
  已是第八次承担发射任务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解密发射前15分钟一系列动作

  “5、4、3、2、1,点火!起飞!”在“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前的瞬间,一串响亮的口令将通过电视直播传遍全球。发出“嫦娥二号”火箭点火指令的就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测试站总工程师、01号发射指挥员鄢利清。

  9月2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测试发射指挥大厅内,鄢利清总工程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神舟”系列的发射任务中,发出“点火”口令的人被称为“0号指挥员”,而在嫦娥系统发射任务当中,这一重要岗位的指挥官被称为“01号指挥员”。尽管称呼有所不同,但所承担的工作却大体相同。

  在“嫦娥二号”发射当天,在发射前15分钟(也称负15分钟),火箭发射的指挥权就将从西昌市内的控制指挥中心移交到鄢利清手中,包括远行的“远望号”测量船也将听从他的指令。包括这次“嫦娥二号”任务在内,鄢利清已经是第8次担任“01号指挥员”。

  文/本报特派西昌记者何涛、杜安娜

  广州日报:目前前期测试准备情况如何?

  鄢利清:“嫦娥二号”火箭与卫星从现在状态来看,都已经达到要求。前期的一些故障都已排除,现已转入加注发射阶段。合成演练已经进行了4次,火箭的各个系统共同进行了模拟发射和模拟飞行,9月29日顺利进行了全航区合练。

  手机火种严禁带上塔

  广州日报:从现在到“嫦娥二号”发射前,还有哪些关键操作?

  鄢利清: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包括:第一,常规燃料的加注;第二,负12小时的功能检查,检查各系统的性能;第三,低温燃料的加注,一直会延续到发射前5分钟;第四,发射前3小时还将进行最后一次测试。所有系统都要把上天所用的设备性能测试好。负3小时以后,还要做许多发射前的动作,包括充电。

  广州日报:燃料加注后再进行检测很危险,如何保证安全?

  鄢利清:火箭燃料加注后,特别是低温燃料加注后,还要进行检测,为确保安全有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低温燃料挥发的气体将向不同位置进行排放,有的废气会被直接燃烧掉。工作人员在上塔检测前要穿防静电服,触摸防静电球,戴低温手套,手机、火种严禁带上塔。

  点火后4秒钟火箭起飞

  广州日报:在负15分钟内,指挥权会移交到你的手中,你会指挥进行哪些动作?

  鄢利清:在这期间会有一系列的动作,火箭上的防雨帘将被拉起来,只剩下摆杆包围着整个火箭,与火箭上方相连的所有连接器将脱落。火箭点火前1分钟内,绝大部分与火箭相连的连接器脱落掉,摆杆远离火箭,只剩下尾部还有几个电连接器,来实施点火和紧急关机。点火指令由我来发布。点火后4秒钟,火箭就可以起飞。

  广州日报:一旦突然出现恶劣气象条件,会否临时中止发射?

  鄢利清:气象会商主要是由指挥部来决策,如果天气不出现特别恶劣的情况,我们这边就可以正常发射。如果火箭、控制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或是气象出现非常恶劣的情况,还是可以中止发射。我们这边会请求中止,中止的权力还是在指挥部。在发射之前,我们也讨论过最低的发射条件,气象、通讯、各大系统都会有一个发射最低满足条件。

  广州日报:火箭起飞后如何监控?

  鄢利清:在火箭飞起来之后,只受安控指令的控制。飞行轨迹是根据飞行程序确定好的。上天之后,通过计算机分析姿态和加速度算出火箭所在位置和姿态,来控制几时关机或点火。

  连接插头也是一门技术

  广州日报:基地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准备来保证安全发射?

  鄢利清:任务来之前,要进行发射场设备测试和改造工作,每个系统都要进行例行的实验,包括载重能力、供电情况的性能测试。在任务期间,对于设备设施还要进行时间标示。此外,还要对参加人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前期有非常多的细致的工作。

  广州日报:对于参加人员的训练有哪些内容?

  鄢利清:基地全部纳入了ISO9000管理范畴,每个参加人员都有一个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培训的内容十分具体, 连接插头也是一门技术。“绝活”就是标准要明确化,让每一个人都清楚所干工作的标准。在基地里没有完全国际通行的标准,国外的技术对我们是封锁的,我们是按照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的。

  每一次发射都有压力

  广州日报:担任“01号指挥员”有什么样的要求?

  鄢利清:一般在承担过各系统的指挥员中选拔,对于火箭系统、地面系统等情况都要很熟悉。另一方面就是心理素质要比较好,每个决策指令和出现的情况,都要01号指挥员进行判断,要沉着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广州日报:担当“嫦娥二号”的“01号指挥员”是否感觉到压力?

  鄢利清:确实感觉到了压力。其实,每一次发射,所有参加人员都有压力。这次发射压力更大,因为发射“嫦娥系列”意义更大,全国人民都很关注。但是我们会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我们在这种压力下,更加细致认真地工作,共同把“万人一杆枪”的工作做好。

  “嫦娥三号”也在西昌发射

  嫦娥工程顾问、航天专家贺祖明称“探月三期”将在海南发射

  贺祖明是资深的航天专家,他是“嫦娥一号”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专家顾问。

  贺祖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嫦娥三号”也将在西昌发射,六七年后的“探月三期”将在海南基地发射。

  “嫦娥二号”每秒快50米

  贺祖明介绍说,“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原本是用来探测火星的。后来,针对新的使命,对“嫦娥二号”进行了一些改进。相比“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的系统更复杂、技术更新、难度更大。

  相比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嫦娥二号”发射采用的长三丙火箭,多了两个助推器,所以动力更强、速度更快。“嫦娥二号”的飞行速度将达到1100米每秒,比前一次每秒钟要快50米。

  “嫦娥二号”带立体相机

  “嫦娥二号”将在离地球300公里的空中进行星箭分离,卫星进入约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嫦娥一号”飞行了14天才进入月球轨道,尽管发射成功,但有专家提出质疑和建议,“嫦娥一号”入轨前在太空飞行时间过长,耗费太多燃料,期间还要进行多次调姿,运行风险很高,能不能进行改进?

  “嫦娥二号”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进,将实现卫星直接送入月球轨道技术的突破。“嫦娥二号”只需要120个小时,就可以直接飞到月球轨道,这样可以节省大半燃料,延长卫星的寿命。预计“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都将采用这种新技术。

  贺祖明说,“嫦娥二号”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拍摄月球高清照片,它将携带立体相机飞天。这部立体相机精度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到7米,提高了17倍。

  “嫦娥二号”还要从100公里的远轨道下降到距离月球15公里的地方,对“嫦娥三号”的着陆点“虹湾地区”进行高精度的探测和成像。

  六七年后发“探月三期”

  对于外界十分关注的海南基地何时承担嫦娥发射任务这个问题,贺祖明称,“嫦娥三号”还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探月三期”将在海南发射,但这要等到六七年后。

  与“嫦娥一号”一样,“嫦娥二号”也将选择傍晚发射,为何发射的窗口时间较为雷同呢?贺祖明解释说,地球与月球在运行中有一个最近的交汇点,经过天文计算后,就会得出一个最适合发射的窗口时间。这个时间火箭发射,刚好可以达到距离地球最近的月球轨道。

  他表示,根据每次发射的任务不同,会有不同的发射窗口。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时,选择窗口时间主要考虑的是,到达天空,飞船的双翼展开后,正好对准太阳,这样可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燃料把关人李军:

  化验数十次保合格

  距离“嫦娥二号”升空指日可待,化学分析室氮氧专业小组正在进行燃料化验。他们的带头人是刚刚28岁的燃料把关人李军。

  火箭和卫星燃料易燃易爆且会产生剧毒,“每次接到任务,我们都要化验几十次确保燃料合格。”李军接受采访时说。年轻的李军已经是火箭燃料的把关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刚来的时候是个行外人。

  2004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李军被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化学分析室。在大学学的是物理,干的工作却是化学,别人以为他会有失落感,可他却很坦然:干一行爱一行,正好可以多学点知识。

  于是,李军一有闲余时间就钻到学习室。平时像师傅的尾巴似的形影相随,一有不懂的就是“为什么”。他在五年内将试验室里五个专业精通了四个。就这样,他从行外走进了行内。

  李军聪明,同事们都称赞他。有一次,单位配发了一个新型气相色谱仪,厂家随机配送的是英文操作系统,原本专业术语就多,操作流程还很复杂。

  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专家才有可能搞定。李军却自个琢磨起来。他到处查资料研究色谱仪和工作站的工作原理,然后开始进一步设想,将仪器和工作站的网段匹配互连,终于在半个月后大功告成。他的大胆和聪明让大家刮目相看。

  李军的同事说,李军不仅精通化验操作,还把每台测试仪的结构和原理都研究透了。同事都夸他是小“诸葛”,李军却说:“非也,对工作就跟追女孩子一样,只要你有兴趣,自然会想出各种好办法。”

  (何涛、杜安娜、占康)

  “风云二号”刘哲理:

  发射场上的“守门员”

  提到刘哲理,发射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称他为“风云二号”,同事们调侃:他很牛,因为谁要想进火箭的门,必须得他批准。说他是“风云二号”,是因为在一次发射任务中他立了大功。

  那是2006年12月6日晚上,“风云二号”卫星正在进行氧化剂四氧化二氮加注工作,突然火箭一级氧化剂加注活门不能复位,后续工作无法进行,此时离发射时间不足35小时了。情况紧急,必须立即更换加注活门。然而,火箭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常规燃料毒性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要求高。站领导决定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燃烧剂加注组组长刘哲理。

  接到命令后,刘哲理火速赶到现场。虽然以前当操作手时参与过两次类似事故处理,但都没有这次难度高、时间紧。他迅速冷静下来,紧张投入到排故工作中。现场被红色烟雾笼罩,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只见刘哲理第一个冲上去,抱着清泄管,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准确地将燃料注入到事先准备好的中和液中。

  在场人员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身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紧箍在头上的防毒面具,带领组员连续跑了八九趟,才将一槽槽近百公斤重的中和液处理掉。两个钟头过去了,他终于把近两百升的氧化剂处理完。接着他又迅速处理故障、连接管路、对接加注连接器,完成任务时,刘哲理已奋战了29个小时。

  刘哲理成功组织二次加注的奇迹,为卫星按时发射赢得了宝贵时间。因此,他获得一等功。“嫦娥二号”任务全面启动后的上岗考核中,刘哲理获得操作手第一名的好成绩。

  (何涛、杜安娜、占康)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