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最新消息

总设计师黄江川专访:我国2030年前后可登月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0月01日17:56
  [主持人]:这次发射嫦娥二号的卫星包括火箭两总的经历,特别有意思,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批“文革”之后开始有机会上大学,相当于断层之后的第一批人,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之前几位都有过非科研的经历,比如我们看起来一些很普通岗位的工作。比如您是做过初中老师,江总上过两年护校,陈总同时兼职当过村里的理发师,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首先想问问是不是这样的经历对您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我们接触了很多科研界的工作者,整体感觉确实航天队伍和其他队伍不一样,航天队伍的精气神特别足,而且青年队伍成长也是相对比较快的,我们宣传报道的时候也是一个重点,少帅、80后、70后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家看到一些新的面孔,在直播的时候,确实面目很年轻,包括咱们的老总出来都是特别年轻的形象。主要先请您谈谈人这方面。从人这一块,您的经历对您今后的科研道路怎么看?

  [黄江川]:我是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70年代后期“文革”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很幸运。当初我们国家确实是很标准的一穷二白,我们后来也说,经济都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见识过很多,虽然那时候年龄不是特别大,但是是懂事的,作为“文革”以后第一批大学生,那个无疑我们是很幸运的。后面的时间就赶上了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高速发展,至今我们的社会水准、国民经济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在30年左右的时间见识了太多太多,这一方面是幸运,一方面无疑是财富。这个问题平时也确实想过。

  [主持人]:您觉得对于航天事业总体来说如何?

  [黄江川]:对航天来说,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精神可能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验了。70年代末作为“文革”后首批大学生,我们那时候的读书和十年以后读书、当今读书是不一样的,那时候是如饥似渴,而且年龄差异很大,十年的人集中在一块读书。我的同班同学,大的同学都已经退休了,小的同学比我还小,四十五六岁,这么多人在一块本身也有一个互相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确实想每天每小时每一分钟都用来读书。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那时候书包特别大,比现在的小学生书包还大,新华字典什么的全都背着,利用一切时间,甚至上卫生间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都用来背单词。我觉得那时候和后边我从事航天职业也有一定关系。当然从80年代参加航天工作以来,得到了开创性的首批的老一辈的航天人的栽培,亲自带着走,经历了若干个型号比较多的完整的过程。

  [黄江川]:再一个,我认为航天要求的一个素质,你要保成功,从职业上来说够要求你比较专一,精力的投入比较专一,我们的经历都比较有利于培养专一的素质。

  [黄江川]:30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那简直太短了,所以30年的发展,包括我们上学前见识的我们当时的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浓缩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还是很难得的。

  [主持人]:在这么短的时间也造就了航天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黄江川]:是这样的。我也很高兴见识到这么多70后、80后在快速成长,成为新的航天人才,甚至是栋梁,一些70后、80后都已经成为了栋梁。这个和我们高速发展之后国家有了经济实力,我们应该说是一个大国,大家并不是一个强国,不管从经济等方方面面来说,现在已经在迈入强国的征途中,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航天是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比较典型的战线。

  [主持人]:您觉得青年人应该在航天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黄江川]:我现在能想到的是两方面:一方面航天本身就是系统工程应用比较典型的,系统工程本身就来自于航天。另外,从我们老一辈航天人和航天强调自力更生、几大航天精神,方方面面来说,一直比较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我们老一辈人一步一步提升,几乎是很少跳跃的,比如作为系统工程师,你得具备从单机各方面技术等方方面面都具备相当的素质可能才考虑进行,他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念,甚至有我们中国航天特色。另外,我们老一辈航天人从部门、机关,在这方面一直都没有放松过。

  [主持人]:航天的自主创新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一次嫦娥二号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大概是多大?或者由我们国家享有的自主研发这一块的比例?

  [黄江川]:从嫦娥一号开始,它就是一个集大成的,充分继承我们以往遥感通讯卫星经验的型号,当然创新的这一块主要是针对月球的探测目标。我从不同层面说,比如我们以单机,就是形成一件一件产品,98%、99%以上都是自主研发的产品。嫦娥二号,我增加了一个分析头,多添了一些产品,这些产品又都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发的,应该说比例又稍微提高了一点,从单机的层次说,应该到了99%左右。

  [主持人]:这一次发射是通过直接打过去吗?飞的高度和以前不一样,这对于卫星的设计来说有没有一些困难?

  [黄江川]:有的。一个是直接地月转移,我相信到达月球的时间是缩短了,缩短对我在轨状态来说,状态的建立、确认、标定,肯定就要求返回的时间加快了。另外从设计细节方方面面要考虑得比较周到,那样的话,我们就当作是一个新的飞行轨道,从轨道来说,我们这个轨道所有的操作叫飞行程序,嫦娥二号卫星飞行程序我们定义就是新设计的。这一方面有很多新的细节要考虑,另一方面,你本着全新去设计才有利于保证成功。

  [主持人]:我看到嫦娥一号是国内第一次按地面指令自己回来的?

  [黄江川]: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牵头设计的。GNC。

  [主持人]:这一次是不是把这一块也有进一步的改进?

  [黄江川]:这方面我们又有进一步的改进,除了轨道不一样等等,我对我原来设计的参数要进行修订,确认修订以外,还要根据新的轨道去完善设计、修改设计。从项目增加来说,我们这次还要做一个自主导航方面的实验验证,这个产品本身就是在嫦娥一号阶段有一个典型的自主研发产品,叫姿态月球敏感器,这个敏感器在原来基础上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其中一项就是要配合做自主导航实验方面的。

  [主持人]:自主导航的意思是什么?

  [黄江川]:意思是说在原来姿态控制的基础上,要对卫星的位置进行定位,当然这还是很初步的。

  [主持人]:它每一分钟在哪你都能知道,是这样的吗?

  [黄江川]:是这样。

  [主持人]:以前我们可能通过动画看到的那个。

  [黄江川]:以前几乎完全是靠地面给一个基点,然后我再去递推、计算,在某个时间内你还要给我基点,现在我们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这次是实验。

  [主持人]:比如类似于通过,有一段是叫月球背面,叫黑障,背面可能是一段屏蔽的。

  [黄江川]:被月球屏蔽了,测控盲区,就不可测控。

  [主持人]:这次可能还遇到这样的难题?这个导航能不能在这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黄江川]:这个导航还不是指这个。那个还是对原来设计的自主进行轨道控制,全方位的轨道控制,所谓全方位就是你怎么转,指定任何方位我都可以进行轨控,那是一个进一步的考量,这次我们在加强它的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相对比较大的突破,目前还是要继续努力。

  [主持人]:在非常大的进步当中,如果和全国网友,包括全世界的网友介绍,您如果用特别简单的几个词来形容、推荐,使大家一定关注嫦娥二号,中国探月的历史进程,可能是很关键的一步,您会怎么说?

  [黄江川]:从嫦娥二号任务的定义来说就是二期工程的先导星,所以,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任务。承上就是在一期完美的技术上做新的验证,为后续工程验证和探测,从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比如成像的目标,从轨道的飞行后续验证等等。这也是体现了我们国家整个航天绕月三步走中间的一项任务。因此嫦娥二号卫星是承上启下的。

  [黄江川]:另外,探测或者探索。因为月球是我们国家作为地球以外航天器,我们把它作为深空探测器,它只是一个很开端的阶段,我相信,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也有方方面面的能力会一步一步地走得越来越远。嫦娥二号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尝试,本身对这方面也是一个探索。

  [黄江川]: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第二次就是探索和探测。这是两个词。

  [主持人]:有一些网友会想到,一提到探月就说美国人很多年前就已经登上月球了。美国他们现在可能往火星上面走,包括对月球基地,包括月球车,包括月球能源,大家也非常关注这些。您能不能给我们大概设想一下中国人登月的脚步大概会是多少年?包括需要一些什么样特别的技术?

  [黄江川]:这只是我个人观点。第一,据我所知,我们国家还没有正式规划去登月。第二,我们国家有很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研究这件事情。第三,如果探月工程一二三期绕落回能够圆满完成,和我们的载人工程,特别是后续的空间站对接能够顺利实现目标,这两个工程有机融合起来,我们基本就具备能力实现这个事情。

  [黄江川]:如果顺利的话,我个人认为,大体上应该在2030年前后,应该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快的话,是前后五年。

  [主持人]:所以对于您后面的接班人,也是很有信心。

  [黄江川]:我本身也在接班,后面还有大量接班的。我是充满信心的。当然这与咱们国家方方面面的能力,包括经济、科技、工业方方面面的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变得更好,很有关系。

  [主持人]:很多民用技术和航天科技有融合和设计。相对来说,航天是不是走得有点快,或者如果结合的话,怎么才能够结合?

  [黄江川]: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原来有一个科普,就是凡尔纳,他比较典型,可以用幻想这个词,幻想了很多的东西,可能在一百年左右、一百年之内几乎全部实现。这是一个。从另外一个角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在地球卫星,比如我们的遥感,几百公里;通讯里面的预警三万六千多公里,导航有两万多公里。在20年前,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不是科学家还有演化方方面面的事情,我相信下一步可能你要站得更远去看,甚至站到月球还不够,你得站到数亿公里之外去看,那就是火星,一亿公里就是金星,我相信科技发展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觉得这种结合是相辅相成的。

  [黄江川]:对。要把它像看历史似的,30年在人的一生当中可能比较长了,至少占三分之一了。但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很短很短。

  [主持人]:很有人文的色彩,您要有机会到我们那儿做客,我们网友应该很喜欢您这种方式的回答。

  [黄江川]:我还得加强学习。

  [主持人]:今天先交流这些。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