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惊雷一声放飞“嫦娥”(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0月02日06:51

  10月1日,祖国母亲的生日。

  这一天,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令世人瞩目——“嫦娥二号”卫星将从这里发射升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127次探月活动,是我国第二次发射探月卫星。

  摇移、聚焦、定格……数百名新闻记者的镜头交织林立,记录中国探索太空的铿锵步履。

  企盼、期待、兴奋……“嫦娥二号”的飞天之旅,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序幕。

  连绵起伏的群山峡谷中,人头涌动,仰望苍穹。

  随着发射窗口渐渐临近,空中堆积起厚厚的云层,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现场观看发射的人们,眼神中弥漫着丝丝忧虑。然而指控大厅内,指挥员们的脸上却写满了从容和自信。

  “1小时准备!”发射场上空,响起“01指挥员”鄢利清洪亮的口令。今年39岁的他,已是第9次站在这个位置上。

  在我国探月工程领域,人才队伍越来越年轻。技术专家70后为主体,一线操作岗位80后挑大梁。

  此时此刻,火箭上端雾气蒸腾,低温推进剂加注工作仍在进行,“全副武装”的操作手,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项操作。这项工作,要一直持续至发射前的最后5分钟。

  18时20分,火箭发射塔回转平台缓缓开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二号”卫星,展露出真容。

  “1分钟准备!”随着一声令下,扶持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脐带”瞬间脱落,卫星发射进入读秒。

  “……5、4、3、2、1,点火,起飞!”

  发控台操作手郝军果断按下红色“点火”按钮。18时59分57秒,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着、翻腾着,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苍穹。

  一秒不差,“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欢呼声中,“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满脸兴奋:“零窗口”发射,为卫星节省了180公斤燃料,可谓价值连城。

  3年前,“嫦娥一号”实现“零窗口”发射,节约燃料120公斤,使得卫星在轨运行时间延长了4个多月,最终实现受控撞月。

  仰望夜空,火箭已变成了一条橘红色的“火龙”,轰鸣着从记者头顶上空掠过,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白色轨迹,犹如嫦娥抛出的长袖,当空飞舞。十几秒后,“火龙”钻入稠密的云层。只有震天动地的呼啸声,还在持续……

  “发现目标”、“跟踪正常”……距离发射场60公里外的指控大厅显示屏上,火箭飞行轨迹一目了然。

  “一、二级分离!”

  “抛整流罩!”

  “二、三级分离!”

  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在灿烂的银河里,留下一道绚丽的轨迹……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1000多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怅惘。今天,“嫦娥二号”奔月正逢共和国61华诞,此刻仰望星空,怎能不热血沸腾——

  中国的速度,令人激动。从1970年至今,中国火箭前50次发射用了整整28年,而后81次发射,仅仅用了12年。这是几代航天人奋勇拼搏的硕果,更是航天事业积淀多年的升华。

  科技的创新,催人振奋。几十年自力更生,我国航天技术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地球卫星到深空探测,以自主创新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19时55分许,“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总指挥李尚福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消息传出,彝族群众自发放起了鞭炮,点燃了烟花。

  如今,承载13亿中国人智慧和梦想的“嫦娥二号”,接过“嫦娥一号”的接力棒,开始了探月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专家告诉记者,我们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团队已经组建完毕并开始“热身”,不久的将来,“嫦娥家族”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姐妹”探月,中国人登月的一天,已不再是美丽而遥远的梦。

  (本报西昌10月1日电)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