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0月06日06:32
  近年来,济南军区某装甲团不断创新和完善涉军维权工作机制,积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累计为官兵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750人次,处理涉军纠纷35起。

  前些年,该团每年邀请驻地人民法院的法律工作者开展一次送法进军营活动,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集中统计和处理官兵及其家庭遇到的涉法问题。虽然这项活动很受官兵欢迎,但是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团队自身又缺乏法律人才,官兵遇到涉法问题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一次,该团进行战备道路改造时,由于当地个别居民非法圈占道路用地,阻碍了施工进展。该团派出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但对方始终拒绝退回占用的土地。团领导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驻地司法部门。在专业法律工作者的帮助下,该团搜集整理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妥善化解了矛盾,确保了道路改造如期完工。

  通过这件事,该团领导认识到,仅靠“突击式”的送法进军营活动,远远不能满足部队和官兵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必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实现涉军维权工作常态化。

  他们经过协商,与驻地司法部门和人民法院共同签订了《军民法律共建协议书》,利用地方法律人才队伍优势,开通了热线电话,由法官轮流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驻地人民法院每半年开展一次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普法宣传、一次法律骨干培训和一次警示教育,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服务。

  对解决难度大的涉法问题,该团坚持请驻地司法部门的专业法律工作者协助调查处理,具体帮助指导部队和官兵搜集证据、撰写法律文书、明确法律依据。

  常态化的涉军维权工作机制,使官兵遇到涉法问题后,再也不用为不知该找谁而犯愁了。前不久,该团中士小周的哥哥在一次纠纷中被人砍伤,而行凶者一直没有受到任何处理。团领导得知情况后,迅速请驻地司法部门的同志帮助调查分析,拿出了处理办法,随后派人赴当地协调处理。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这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行凶者受到法律惩处,并赔偿了医药费。

  在帮助官兵化解涉法纠纷的同时,该团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教育活动,强化官兵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他们在驻地司法部门的帮助下,结合形势任务特点和常见涉法问题,制作了50集动漫法制教育片,在军营小广播和政工网上开设了法律服务专栏,定期组织官兵旁听法院庭审,指导官兵举办模拟法庭、学习撰写法律文书。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