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田田 资料照片 记者黄利健 摄 |
华商报讯 (记者张小刚) 翟田田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结果:因证据不足,大陪审团决定不对他的“涉恐”案提起公诉。目前,该案已被撤销,也就是说翟田田在此事件中是清白的。
今年4月16日,西安留美博士生翟田田在美国被以“恐怖威胁”罪名逮捕,随后被关押进监狱长达3个多月,7月底美方批准其保释回国。8月10日,翟田田回到国内,目前在湖南和父亲住在一起。
昨日,翟田田告诉记者,10月2日,他接到了美国为他的刑事案件公派的律师皮德森的电邮,称大陪审团因证据不足,已决定不对他的案件提出公诉。皮德森律师还说,在美国一般提请大陪审团的案件都会通过,而像他的案件这样未被通过的很少。
记者从翟田田的另一位律师海明处也确认了此消息。据海明介绍,美国新泽西州检控官克莉丝蒂娜克劳萨默(ChristinaKrauthammer)于当地时间7日也正式通知他,翟田田恐怖威胁一案已经撤销,翟田田无罪。
据悉,9月21日大陪审团对翟田田“恐怖威胁”一案进行了听证、取证,23位美国公民在翟田田未能出庭自辩的情况下,决定翟田田没有触犯“恐怖威胁”重罪,而只是“行为不当”的轻型违规。目前,这一刑事案件被大陪审团从高等法院转至地方小法院。
“美国控方没有办法以刑事罪起诉我,也就是说他们当初逮捕我是错误的。”翟田田说,目前他还在等候美国方面的正式文字告知,接到正式文件后不排除反诉美方的可能。
另外,据海明律师介绍,新泽西州检控官办公室已于当地时间7日通知他,他们不准备再在小法院起诉翟田田了,并决定就此撤案。翟田田今年3月10日在纽约市的“骚扰”案件已于7月21日撤掉,也就是说翟田田在美国已没有任何形式的案底,以后他出入美国或者再到美国留学都不会受影响。
翟田田“涉恐”启示录
留美博士翟田田“涉恐”案被撤案,对于这个“生活还要继续”的青年来说,是个值得欣慰的结果。沸沸扬扬几个月,现在远谈不上是“谁的胜利”,它更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留学生与美国社会的摩擦样本,留给大家颇多启示。
启示一,“入乡随俗”不只是语言与礼仪,更是言说的文化心态。“burn”究竟是“烧毁学校”还是“毁你名誉”,恐怕不只是一字之祸。当中国人“放狠话式表达”遭遇敏感的白人教授与反恐神经,演变出牢狱之灾倒也不足为奇———这是翟田田的噩梦,何尝不是其他留学生的镜鉴?
启示二,法律框架是维护个人权益的基本,不宜动辄上升到“辱华”“歧视”层面。翟田田的问题激发了很多口水,但事后来看,哪一步不是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维权不分东方西方,纵然可能有滥权、报复,也唯有尊重法律才能维护权益与尊严,指望靠跨国的口水之争解决问题,显然不靠谱。
启示三,当理性面对“跨国争端”,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回看当初基于“受害人心理”将这桩普通案件上升为“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的舆论,未免幼稚,也有些添乱。中国网民一些人义愤填膺,另一些人则对其“贪二代”“富二代”之类的肆意揣测,缺少对真相的探寻与敬畏。联系到美国媒体报道,颇有些各说各话的味道。当事件尘埃落定,我们发现你很难去说绝对是谁的对错,在一个与国外交流已成常态的全球化时代,如何用事实与法律建构情绪边界,未尝不是个命题。
启示四,中国留学生如何在异国他乡自我保护与互助。翟田田被关很久大使馆一无所知,诚然增加了“个人蒙难”的悲壮色彩,但也反映出日常互助的匮乏,都说很多留学生在国外过得艰难,如何互助倒也值得探讨。
启示五,美国社会或许也应有所反思,如果翟田田是名白人学生,与导师、与学校有冲突,是否还会遵循同样的逻辑?比如被批评的学校不给周转时间、不履行告知义务,以及狱中遭遇。这里蕴含着平等的要义,我们尊重美国的制度与文化,也不必泛政治化泛情绪化,但在对反恐高度紧张的同时,平等尊重每一个外国人的在美权益,未尝没有值得老美反思的地方。小笔非刀
新闻回放
翟田田,27岁,西安人,2002年离开西安,2003年到美国新泽西斯蒂文思技术学院读书。今年3月,翟田田被学校要求停学一段时间,要对其进行调查,但未告知原因。此后,翟向校方申诉。4月14日,翟田田收到学校正式停学信,并要求其21日前离境。次日,翟田田答复“绝不离境”。4月16日,校方控诉翟田田为“恐怖分子”,理由是他企图放火烧毁学校,当日校警将其以“恐怖威胁”罪名逮捕。
据翟田田的女同学介绍,翟被捕是因与他的教授发生了口角,教授认为翟在与他争吵时讲了一些有威胁性的话语。据美国《侨报》5月20日报道,翟田田与其教授因为学业意见不合发生口角,其间并无任何肢体冲突。但翟田田说了“大不了就拼了”之类的狠话,教授报告了校警,校警当天拘捕了翟,并将他移送给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