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09日16:50
  资料图片:宁夏贺兰县金贵镇江南村农民在田间收获水稻。

  新华网南昌10月9日电 题:中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 沈洋 胡锦武

  10月9日,记者从科技部、农业部等四部委在江西南昌召开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会议上获悉,“十一五”以来,中国通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累计实现粮食增产4000余万吨。现代科技手段为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中国科技部于2004年启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12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部加大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力度,累计建设“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面积达6.83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

  据了解,“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组装集成出了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江西省承担的“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一个课题。负责这项课题的江西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谢金水说,课题组围绕双季稻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充实度和保障发挥品种优质潜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技术及产品在50亩超高产试验田和1万亩核心区应用,连续4年使双季稻亩产分别超过1250公斤和1100公斤,较全省平均单产水平高出70%和50%以上。” 谢金水说。 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王海说,江西省大力推进课题研究成果,在鄱阳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绿色大米产区三大典型区域,每年建立双季稻超高产田50亩、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100万亩、辐射区1100万亩,为江西粮食的持续增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项目区较实施前累计增产了稻谷199.8万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32.14亿元。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引领了全国超高产产量创新高。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单季稻实现亩产超过900公斤、双季稻高产攻关亩产达到1325.2公斤;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创新了一年两熟亩产达到1770.5公斤的纪录,其中小麦平均亩产达到751.9公斤、玉米达到1018.6公斤;东北地区创造了春玉米连片亩产1183.49公斤雨养条件下的高产纪录和百亩连片玉米机械化栽培1066.9公斤、辽西半干旱区1157.2公斤的纪录。

  与会专家认为,这些高产典型引领了中国粮食主产区高产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示了自主创新在挖掘粮食丰产潜力方面的巨大作用与效果,也为世界展示了中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科技实力。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曾希柏说,中国人口多,人均土地、水资源有限,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成各地粮食增产科技成果,促进和鼓励现代科技手段在粮食增产上的运用,不仅能增加粮食产量,还能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十一五”期间,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区内实现了化肥利用率与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左右,每亩每年节本增效100元左右,增加经济效益589.38亿元。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说,“十一五”期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效,对提高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粮食科技创新队伍、整体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来武说,从2011年开始,科技部将继续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强化“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顶层设计,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整体推进粮食增产。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