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前夜,鼓浪屿文化社群为祝贺两位老人重拾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特别举办了一场音乐会 |
一直没有结婚生育的李丹妮,本打算在修道院终老,如今一下有了三个中国儿子,晚年不再寂寞 |
经过半个世纪的漫长等待,有情人终成眷属。 |
82岁厦门新郎和83岁法国新娘的幸福瞬间
□早报记者 丰晓飞 文/图
2010年9月26日晚7时30分,厦门某星级酒店, 一场跨世纪、跨国界的特殊婚礼正在举行。
“当我们还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说,你爱我。”婚礼现场播放的音乐是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拍摄的电影《翠堤春晓》里的插曲《当我们年轻时》。
歌声依旧,时光却穿越半个世纪。
早在一个小时前,82岁的厦门新郎袁迪宝和83岁的法国新娘李丹妮就迫不及待地候在门口迎接客人的到来。“老哥哥,我们在这里祝福你们幸福美满。”老同事、老街坊纷纷赶到现场祝贺,乐得他们合不拢嘴。
“你愿意嫁给袁迪宝做妻子吗?”在与婚礼司仪的对话过程中,丹妮深情地注视着袁迪宝,坚定地说:“我愿意。” 这一幕让不少人潸然泪下。
“我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了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么浪漫的爱情。”当晚,受邀来到婚礼现场的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许女士激动地说:“他们这段跨世纪、跨国界的爱情太让人感动了,衷心祝福他们。”
“那时他还是我的学生,不仅帅气,俄语成绩也很棒。”2010年10月1日下午5时许,提及两人的这段跨世纪恋情,新婚后的李丹妮斜坐在入户花园内的长椅上,看着身边的袁迪宝,深情地说,“尽管他一再向我表明自己已经结婚,但我始终坚信,爱是无罪的,所以发誓非他不嫁,并剪下一绺头发,摘下一枚戒指给他做纪念,回法国后也一直独身。”
“结婚后的这几天,我每天都带丹妮出去逛,逛鼓浪屿、逛环岛路、逛文化艺术中心,就是想让丹妮多了解一下厦门,了解一下闽南特色民俗文化。”谈及婚后的生活,袁迪宝开心地说,“55年前,我们依偎在西湖边上,唱着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西湖十景留下了我们爱的印记。55年后,我希望厦门的鼓浪屿、环岛路也能留下我们爱的足迹。”
夕阳西下,结束了此次的采访,迈出袁迪宝家大门的那一刻,回头看了看并肩坐在长椅上的两位老人,只见他们仍在不时地翻看丹妮保存了55年的照片,你一言我一语地亲密交谈着,不由得感叹,他们的思绪一定又回到了55年前的西湖。
>>故事回述
1953年,袁迪宝就读浙江医学院卫生系,与俄语老师李丹妮一见倾心。不过,此时袁迪宝已经结婚。
1954年,浙江医学院与四川医学院合并,袁迪宝不得不离开杭州去四川继续读书。
1956年,丹妮随全家回到法国,直至1958年,他们依旧保持书信往来。不过此后断了联系,一别就是半个世纪。
2010年3月,袁迪宝的儿媳妇无意中听到这段爱情故事,鼓励袁迪宝写信寻找丹妮。5月1日,袁迪宝收到回信。9月18日,丹妮飞抵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