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州社区位于南宁市老城区中心,辖区现有常住人口12700人,流动人口2500人。该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开展“12345爱心工作法”:即围绕一个思路,把好“两道关口”,强化“三项管理”,落实“四条措施”,抓好“五个环节”的安置帮教工作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2005年以来,该社区帮教安置小组共接收刑释解教通知书30份,其中见档见人18名,签订帮教协议书18份,帮教率为100%,安置率100%,重新犯罪率为零。几年来,该区没有出现一例再次作案,这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诞生,得益于望州社区的“12345爱心工作法”。
“围绕"一个思路"(一颗爱心)”。多年来,该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都秉承这样的一个理念:“一个人到了无家可归的境地,推一推,他有可能又走上邪路,再次危害社会;拉一把,他感到社会温暖,往往会坚定重新做人的信心!”用一颗爱心贯穿帮教主线,将帮教转化与关心生活相结合,认真开展帮教,尽全力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党员干部更是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爱心帮教的一面旗帜,积极开展“一帮一”、“三帮一”帮教活动。
“把好"两个关口"”:就是把好衔接关和安置关。为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回来后的帮教衔接工作,该社区做到“五个及时”:及时造册建档;及时家访;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避免脱管和失控。此外,还开辟渠道广泛安置,形成了不同的安置形式。
“强化"三项管理"”:即把专项管理、规范管理、重点管理结合起来,点面结合,疏而不漏。在专项管理方面,社区每年均组织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排查清理;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回访考察,全面掌握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情况,形成规范管理;对那些可能危害社会治安实施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重点管理,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该社区也正是靠着这“三把斧子”的作用,杜绝了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漏管脱管现象的发生,实现帮教转变率100%。
“落实"四条措施"”:即“更新观念、政策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在更新观念上,由以政府行为为主逐步转变到全社会共同关心,各级、各职能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提供便利条件;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站是禁毒法明确规定要实施的戒毒措施,望州社区积极创建该工作站,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社区还通过引进和输出方式,分步培养一些释解人员,让他们学有所长以至能独立生活;针对部分释解人员回归后因家庭生活困难,缺乏资金的问题,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干部集资、发放小额信贷等形式,积极扶持他们发展生产,鼓励自强自立。社区成立了“望州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站”,同时组建由公安、卫生、民政、劳动保障、专职社工、志愿者组成的工作帮教小组,根据各自职能开展日常帮教工作。
“抓好"五个环节"”即抓好“抓早、抓实、抓重点、抓难点、抓典型”。几年来,望州社区注重培植典型,通过发现典型,让刑释解教人员学有榜样,教有题材。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