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闽南语遭遇传承危机 专家:教材该“统一”(图)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0年10月14日12:03

  两岸专家谈闽南文化保护:闽南语教材该“统一”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这首经典闽南语童谣,伴随着闽南人成长,也带给闽南人许多童年的回忆。现如今,两岸一水之隔,改不了的乡音、乡情拉近的是两岸人民的心,但因为闽南语 “有音无字”,只能靠口耳相传,抢救闽南语、传承闽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今年,随着首批闽南语教材进入厦门中小学课堂,两岸联手保护、传承闽南文化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岸的专家学者。

  闽南语遭遇传承危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闽南文化的基础是闽南语。闽南文化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东南亚,涵盖面和影响范围相当广泛。闽南方言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周长楫教授表示,以前曾做过一份调查,随意选择厦门市一所中学一个班级的50名学生,拿出100个常用的闽南语单词,请他们念,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完整地把100个词语念出来,只有一半学生可以念出70%的单词。另一个调查则在一家三代人里进行,1500个闽南语常用语,爷爷能念出85%,父亲念出60%,到了儿子只剩下30%。

  这两个调查让周长楫很忧心:闽南语的传承一代不如一代,闽南文化“敢拼爱赢”的精髓正慢慢淡化。对此,台中教育大学教授洪惟仁也深有同感,他介绍说,“两蒋”时期,120多万外省人涌进台湾,政策上开始全面推广普通话,禁止在学校讲闽南语。“这些政策改变了闽南语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洪惟仁表示,当时,许多人开始对闽南语产生自卑感,觉得闽南话“俗气、落后、不好听”,“当受众失去对一种语言的忠诚感和认同度时,这个语言就会渐渐弱势。”

  闽南语遭遇传承危机 闽南语教材进鹭岛课堂

  闽南语传承出现危机,该如何保护闽南方言、传承闽南文化呢?从2007年6月开始,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国内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此后,厦门市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该小组的规划中,五年内要在全市普及“闽南语进中小学课堂”项目。于是,以周长楫教授为主编的一套闽南语教材应运而生。

  今年9月在厦门首次登场亮相的闽南语教材,包括《闽南方言与文化》低年级读本和中年级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委员会涵盖了教育局人士、教授到中小学老师,足见政府对此次项目的重视。周长楫表示,在推出闽南语教材之前,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陆续展开童谣、地方乡土教育等课程,这次教材的问世,是为更加系统、全面、有计划地推广闽南语。

  从2000年开始,台湾也发起 “抢救闽南语、保护闽南文化”的活动。洪惟仁表示,“文建会”等有关部门举办了多场研讨会,进行研究讨论,并把成果进行推广,还在全台进行民谣、歌谣比赛等表演,“社会风气渐渐有所改善,闽南语不再是以前低俗的感觉”。

  两岸教材各有千秋

  从本学期开始,厦门选择18所小学、10所幼儿园进行闽南语教学试点,涵盖了14000多名学生。周长楫表示,试点进行了一个多月,如今效果显著。目前融入南音、歌仔戏以及传统闽南民间故事的高年级教材,也在紧张编写中。

  周长楫表示,这套闽南语教材的容量确实比较大,但一本教材18课时,学生每周上一课,每课内容四句到八句,这样的容量,大多数老师还是可以接受的。

  洪惟仁表示,从1995年开始,台湾在学校推广“双语教学”,即每名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还要必修一门“母语课程”,可以是闽南语、客家话或其它原住民语言。课程教材从那时诞生,经过10多年的发展改变,如今教材变得丰富多彩,贴近生活。

  “台湾闽南语教材有插图、漫画、迷宫等小游戏,看起来简单易懂,但其中也涉及到成本问题。”周长楫坦言,目前条件并不允许,但未来闽南语教材也会不断完善,“我们计划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的这10年学习中,能掌握约5000条闽南话的常用词,800到1000个常用的句型句子,还要懂得闽南文化的一些知识。”任重而道远,但周长楫十分有信心。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