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超级细菌”的易感人群和临床表现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周婷玉、黄小希)有关“超级细菌”的报道渐趋平静,但人们对它的担忧并没有消失。究竟“超级细菌”来自何处?到底有多少种“超级细菌”?我国的细菌耐药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景怀奇、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14日接受记者采访并一一给予详解。
“超级细菌”不会在普通人群中流行 记者:近段时间,关于“超级细菌”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请问哪些人容易感染这种细菌?“超级细菌”会不会大规模流行?
景怀奇:今年8月有报道称发现携带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目前,发现带有NDM-1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等。这些细菌有的是条件致病菌,有的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其本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性不强。
目前,报道发现带有NDM-1基因细菌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耐药,但对多粘菌素E和替加环素这两种抗生素敏感。
这类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研究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社区的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针对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强化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停止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法规,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图表:“超级细菌”“现身”记 新华社发 细菌耐药是被人类强化的自然现象 记者:什么是“耐药细菌”?为什么会出现细菌耐药?究竟是谁制造了“耐药细菌”?
肖永红:细菌作为一类生物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是“耐药细菌”。
细菌耐药是一种被人类强化的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抗菌药物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分为产抗菌药物和不产抗菌药物两种。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
在人类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抗菌药物,或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抗菌药物产量与抗菌效力,由此导致本身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的矛盾被破坏,抗菌药物在自然界、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场等浓度不断上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在不断进化与变异获得耐药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超级耐药,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变得耐药。
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另一个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图表:“超级细菌”感染怎样治疗? 新华社发 “超级细菌”已有多种 期待三种方式克服细菌耐药 记者:目前已经发现了多少种“超级细菌”?有无杀灭耐药细菌的有效手段?
肖永红:所有细菌都已经有耐药现象发现,但根据耐药的严重程度,可以称为超级耐药细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不动杆菌、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
人类在和细菌斗争中,主要期望通过以下方式克服细菌耐药: 一是直接针对耐药细菌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这是最理想的办法,但结果令人失望,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越抗菌药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药物研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bete-内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bete-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复方应用,其他众多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
三是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根据大量研究,最有效的办法是避免细菌耐药,保持抗菌药物活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终办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 记者:我国有无耐药细菌?为应对“超级细菌”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肖永红: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我国也存在细菌耐药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严峻。
景怀奇:为了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超级细菌”,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密切关注国际上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及时获取信息,评估其对我国的影响;开展NDM-1耐药基因的监测与研究,了解我国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种类与数量,研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抗生素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对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避免和减少细菌耐药需要政府、专业人员、全体公民共同努力加以遏止。公众应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