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安监总局官员的话为何不受待见

来源:青年时报
2010年10月15日01:31

  安监总局官员的话为何不受待见

  陈方

  国家安监总局宣传处处长李豪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监总局密切关注了智利矿工升井救援工作过程,对于最后升井的人员为铜矿队长的身份,李豪文说,这与我国实行的领导和工程师下井制度是吻合的。一方面,队长具有专业的知识,能够发现和排查矿井的隐患,减少甚至避免重大矿难灾害事故的发生,一旦突发事故,可以运用专业的科学知识去应对;另一方面,领导下井可以和矿工打成一片,了解矿工所想所需,有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10月14日《法制日报》)

  从道理上讲,李豪文处长说得没错,前不久国务院再三要求的“煤矿领导和工程师要与矿工同时下井”并不是强调领导要与矿工共死而是同生,如此要求除了加强煤矿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之外,也正是因为他们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一旦发生矿难他们可能比普通矿工有着更强的应对能力。然而,李豪文处长“队长最后升井与我国领导下井制度吻合”的表态却遭到了网络舆论无情的揶揄和嘲讽,甚至有网民激烈地质问,智利矿工营救成功,难道是因为“山寨”了我们的营救制度不成?

  道理没错,为何依旧会被猛烈炮轰?智利矿工营救国内舆论无比赞赏,一方面确实是对智利这场矿工营救战的佩服与祝福,另一方面更是希望以此为镜反思国内矿难营救时的漏洞与弊端。而安监局的官员不是去反思我们营救专业能力的欠缺,不是去反思井下应急避难所的缺乏,这个时候偏偏去强调“队长最后升井与我国领导下井制度的吻合”,会给公众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会让公众感觉到我们的官员压根没有在反思我们所缺乏的能力与理念,而是借机赞美自己的一个无奈出台的制度。事实上,“领导与矿工同下井”本来是多年前就有的制度,由于执行不力国家有关部门才再三重申,即便是再三重申目前还是没有得到有力贯彻。

  智利矿工营救确实表现出了让全球舆论叹为观止的“奇迹”,但确实也没必要将此推崇到“完美无缺”的程度。而国内舆论之所以“无限赞美”,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此反讽现实,以促使官员与煤矿领导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减少矿难的发生。但是,面对安监局官员“队长最后升井与我国领导下井制度相吻合”的“反思”,公众的寄托可能过于理想了。但愿,将智利“队长最后升井”往“我国领导下井制度”上贴金的只是个别官员的潜意识,而不是一种普遍认识!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