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农地入股”的孝臣试验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10月15日05:15
  “耕地做股权、农民变股东”,汾阳市孝臣村在全省率先趟出一条“农地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新模式——

  金灿灿的玉米地里,一枝枝结实饱满的玉米棒子笑吟吟地朝你问候;望不到边的高粱地里,一个个沉甸甸的高粱穗子深弯下腰向你致敬。10月10日,记者漫步汾阳市阳城乡孝臣村金色的田野,尽收眼底的是一幅幅醉人的美景。

  “今年孝臣的农业产值创了历史新高,根本原因是由于通过 "农地入股"的方式,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零星土地资源整合起来,实行统一开发、使用和管理,从而带来了利益的最大化。”村党支部书记郭永柏说。

  去年2月,阳城乡党委、乡政府以孝臣村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以“耕地做股权、农民变股东”为内容的“农地入股”新模式。全村297户村民中有252户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共同组建起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入社土地16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3%。

  依托这种全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今日孝臣生机勃发:因农民进城务工、种地收益低下等原因撂荒的耕地又变得绿满田畴,酿酒高粱、优质玉米两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基地业已形成。入股农户在通过 “保底收入+效益分红”分享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收益的同时,其中两成左右的农户反过来在土地上打工,变成了“产业农民”;而更多的入股农户则走出黄土地,涉足新产业。种植、建筑、运输、餐饮、物流……孝臣农民赚钱的门路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

  试验起因

  韩秀山,阳城乡党委书记,也是孝臣“农地入股”试验的发起人。

  长期的乡镇工作实践让这位基层干部认识到,单家独户种地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体系,加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后耕地荒芜现象严重,造成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孝臣试验的初衷就是想打通"瓶颈"。”韩秀山说。

  “各地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普遍做法是鼓励农民"抱团"成立种植业合作社,并动员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资源。孝臣却为何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农地入股"?”

  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这位被周围人公认为“爱琢磨事”的乡党委书记坦言——

  首先,土地是农民普遍拥有的一种生产性要素,为此,以土地为纽带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最大范围地吸呐农民加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而无论以任何一种农作物为纽带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所能发挥的组织化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都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一些种植专业合作社往往伴随着某种农作物的市场衰荣自生自灭。与之不同,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灵活地调整土地的种植计划,不会轻易解体,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农民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后,虽可从中赚取一笔“旱涝保收”的稳定收益,但却失去了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而采用“土地入股”的模式后,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咋样种、如何管理与每个入股农户的收益息息相关。“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助于提高土地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在单家独户经营土地的传统模式下,势单力薄的农民很难与强大的外力抗衡,侵占耕地的不法事件时有发生。而农民以土地为纽带 “结盟”后变得“人多力量大”,保护耕地的能力增强。

  韩秀山透露,2006年,自己还在另一个镇担任镇长时,就已开始积极探寻“农地入股”之路。2007年“主政”阳城,特别是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传递出“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政策信息后,自己推行此项试验的决心变得更大、底气变得更足。

  孝臣“试水”

  把“农地入股”的“试验田”放到哪里?韩秀山斟酌再三,选定了孝臣。

  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孝臣村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由于种地收益低,近年来该村约有60%的耕地撂荒,有必要激活这一大片“沉睡”的土地资源;村“两委”班子能力强、威信高,开展工作的基础好。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抓住土地问题就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为此,此次试验意义重大。”采访中,孝臣村党支部书记郭永柏阐述了自己对“农地入股”试验的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成了此次试验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韩秀山关于“农地入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动员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一家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而后,由该合作经济组织对入股土地进行统一开发、使用和管理。最后,等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结束后,入股农户依据各自所入的土地股份,分享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收益。他还制订了三条“红线”:一是不搞行政命令,坚持农民“自愿入股、自由退出”;二是以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为前提;三是村支部、村委会不得干涉,坚持股东“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原则。

  尽管制度设计细密,但村民们还是感觉不塌实:“一旦经营不好,能否分红和能否拿回土地岂不都成了问题?”还有一些村民对土地规模经营后产生的管理者流露出不信任。有村民问:“虽说实行民主管理,但我们到底有多少参与权?经营土地的是他们,选种哪一种农作物、赚多少钱花多少钱,最终还不都由他们说了算?”

  “村民之所以心存疑虑,说明制度设计的还有缺陷。”于是,韩秀山和郭永柏开始有针对性地“补漏”。

  首先,将收益分配方式由单一的年终分红调整为“保底收入+效益分红+劳务收入”。具体办法是: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后,将入股土地租赁给一家或数家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要求对方以每年每股(亩)500元的标准,向入股村民提前预支土地保底收入 (孝臣农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平均每亩纯收入约300元,这一标准高于村民的种地收益),并优先安排入股村民在企业种田打工。年终,合作经济组织再根据企业支付给自己的土地租赁费,按股进行二次分红。“这只是权宜之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等到有能力向入股村民预支土地保底收入时,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将直接从事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郭永柏说。

  其次,为该合作经济组织“量身定做”一套管理制度。即经过股东大会海选,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而后从中选出董事长和监事长。具体经营事务由董事会执行,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股东大会拥有对董事会、监事会的选举权和罢免权,主要经营事项、大型经费支出等须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这套方案的出台,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2009年3月13日,由252户孝臣村民自愿共同组建的鑫臣农业专业合作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入股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5%,入股土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3%,并通过农户间互换土地形成了规模连片经营。而郭永柏也多了一个头衔——鑫臣农业专业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

  土地变“活”

  “农地入股”试验运行一年多来效果如此?

  金秋时节,行走在黄金般的玉米地和红焰焰的高粱地里,记者不难想象孝臣村即将迎来的丰收景象。郭永柏兴奋地说,好些因撂荒而长期“沉睡”的土地,入股后又“活”了。

  坐拥1600余亩土地经营权的鑫臣农业专业合作有限公司甫一亮相,立即成了农业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纷纷主动向之抛来“红绣球”。通过精心遴选,并经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最终与发展前景看好、市场信誉度高的汾阳市九源科技公司 “联姻”,将入股土地中的“大头”租给对方种植酿酒高粱;剩下的土地则承担了市农业局的玉米丰产方项目。

  韩秀山说,由于具备了适度规模经营这个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孝臣村的酿酒高粱、优质玉米两大基地很容易地就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和品种、耕作、技术、管理、销售的“五统一”。缘于此,今秋,孝臣村酿酒高粱的平均亩产要比市里的其它种植基地高出200公斤左右。

  在田间地头,记者巧遇九源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平。他表示,公司很乐意承租这里的土地,因为要比跟千家万户的农民直接打交道节约大量成本和精力,也更有信誉度。

  “过去,我们只是土地的低级主人,现在才真正变成了高级主人。”村民朱前玉说。喜好务弄农活的老朱只有四五亩地,虽然精耕细作,年纯收入仍不足两千元。土地入股后,他除了得到固定的保底收益并领取分红外,还联合村里的一批“田把式”购置了价值30余万元的农机具,成立起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反过来承包了九源科技公司孝臣酿酒高粱基地的田间管理。而今,侍弄着上百亩土地的朱前玉忙并快乐着,俨然成了“农司令”。

  “农地入股”还让更多村民得以跳出土地,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径。村民任天明以前耕种着10多亩地,年收入仅三四千元。去年,他将自家所有的土地都入了股,而后一门心思地做起批发煤泥的生意,年收入10万余元。在村里开饭店的刘春生夫妻一直舍不得撂下土地,一到农忙时节,里里外外忙得晕头转向。自从土地入股后,两口子不仅变得生活轻松,而且收入明显增加。老刘高兴地逢人就说:“以前地"拴"住了人,现在彻底得"解放"。”据统计,目前,孝臣村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非农产业的农民达150余户。

  本报记者 范非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