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会古通今 集彼大成(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10月16日06:20

  纵观中华民族文明史,从陶器、甲骨、鼎彝、简牍、绢帛到纸张,汉字在不同介质上形象丰富的书写,贯穿在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始终。兼具实用和审美功效的汉字,在绵绵不息的发展完善中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书法。而作为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形式,书法则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滋养着以汉语为母语,用软笔书写文字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汉字,多么神圣与令人肃然起敬的文字。书法,多么神奇与令人悠然向往的艺术。一部书法发展史就是一部汉字发展演变史,一部传统文化传承史,一部沉淀数千年的思想史,更是一部滋养民族心灵的精神家园史。翻开中国书法艺术史,我们会发现,法帖碑刻繁若银河,书道名家灿似星辰。在当代书法家中,著名书法家幺喜龙堪称独领风骚者。

  幺喜龙,1950年5月生于沈阳,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著作有《两体注释千家诗》、《幺喜龙草书唐诗三百首》等专著13本,先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举办个人书法展11次。1988年3月“幺喜龙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5年5月再次在中国美术馆办展。

  近年来,幺喜龙的书法艺术已达化境,得到书坛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幺氏书法的概念也随着幺喜龙书法创作的日益精深和书法作品在书画市场上的走俏而广为认同。他将自己的习书经历总结为“会古通今,集彼大成”。他自信自己由篆隶入手而穷极多种书体的融合吸收,进而独创书风是走对了路。

  幺喜龙髫龄习书,早年拜冯月庵为师,又得沈延毅等宗师的指教,更得杨仁恺先生的耳提面命,使他在见识上处于一个很高的起点。他学楷书以颜鲁公为底,糅进柳公权,使得诸书体均骨与气兼备,骨稳气凝;学草则以章草的厚实为主,糅进今草的飘逸。而对五大书体之源的篆隶,更是细心揣摩,心驰神往。因此,他的字无论行书还是草书,均有颜体用笔凝重厚实的风格。至于行草体相兼者,皆受隶书用笔与结体的影响。行中有草而不拘谨,草中有行则不飘浮。静观其书,亦古亦今,非古非今。亦古者,乃吸收前人笔意,学拟古法,字字有出处,笔笔有渊源;亦今者,是指独具慧眼,自创幺体;非古者,自当学古,却处处做主,古为己用,似古又非古;非今者,亦指广收诸体之妙,不同他人。因此,喜龙习书,可概括为:学书自强不息,则善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顿悟之、我用之。幺喜龙七绝诗一首:“凝神炼志气如虹,味道钻坚妙境通。何往何由期豹变,龙蛇脱腕入虚冲。”这首诗表达的正是他豪放的一面,是他抱负的展示。

  人们都说,书法家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学问堆出来的。幺喜龙自幼随沈城文史名家黄禹篇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黄禹篇先生对他进行的严格的古文、古文字学、古典诗歌格律、古音韵学的训练,对于他在书法创作中独辟蹊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每天临池并非简单摹写,而是求神求意,并能在临池习书中体味到古人写字时的身形姿态和用笔方式,甚至先贤心境意念。他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求的就不是外在的形似,而是内在的精神,是王羲之在曲水流觞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心胸开阔和隐逸于“神品”之中那种晋人的潇洒风度和闲逸旷放的情怀,更是挥笔时的那种气以贯之,笔随意走的一气呵成和浑然一体。他写孙过庭的《书谱》,强调的是“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借鉴的是,孙过庭在《书谱》中表现出的从露锋中求飘逸,于藏锋中见沉着,以及丰富多样的草法带来的通篇作品所流露出的婀娜圆转却又浑厚端庄、刚健挺拔的盛唐气象。因此,他的草书黄绢长卷,既有怀素之意、张旭之气、王铎之神,又有王羲之之品、何绍基之力。但当你仔细品味时,又却似是而非,只是他自己。

  书法是所有艺术中唯一必须向古人学习的艺术门类,书法家的临帖过程就是不断从古人那里吸取营养的过程。幺喜龙在数十年的临池中,坚持溯书法的源流,不断向古人学习。沿“二王”的书法主线,继承、发展米芾、王铎一路的书风,采众家之长化为一身,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范式。他在总结自己几十年临帖习书的经历时曾说过:“我在临习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的同时,临习《淳化阁》中的皇象,宋克的《急就章》、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章草部分,尝试以今草的飘逸揉进章草的古朴。又加之颜真卿书法沉着劲健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王铎书法的全以力胜,体格近怪,尤其用笔的复杂微妙变化,何绍基书法的妍媚、俊俏、精敛、流动、机巧、倾侧等特征,集各家之长,自然而生千姿百态的变化。不断地尝试、探索、总结,以求不断提高。”“我以为,现代书法艺术所要追求的是与现代人的审美方式相契合的更新层次上的意象合一的新境界。要赋予汉字以想象的张力,使汉字的现代规范与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层次上达到默契和统一。”可以这样说,幺氏书法追求和呈现的正是这种“与现代人的审美方式相契合的更新层次上的意象合一的新境界”,也就是在“会古”基础上的“通今”。

  幺氏书法追求的是意象合一的新书境。书境者,书法所达到或展示之境界也。亦是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书法家对线条的把握与运用以及通过线条所表现出的情感冲动。也就是幺喜龙所说的意象合一的书法境界。在这里,象是形,是书法艺术的外在表现,即笔画线条的性态、形态,意是神,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和书法家的创作冲动,以及书法家通过笔画线条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幺喜龙所追求的意象合一的新境界,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高度统一,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完美结合,是临帖摹碑与创新发展的豹变突破,是传统风格与现代思维的有益尝试。概括地讲,幺氏书法中“意象合一”的有四大表征:第一是超脱凡俗的飘逸,第二是放开思绪的无执心态,第三是清净旷放的炼心境界,第四是空明空静的生命状态。

  著名书法家潘伯鹰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第一要有自强独特的字形,第二要有自己的特殊章法,第三要有自己的特殊精神。幺喜龙正是由于遍临大家,博取其意,即所谓“集彼”,然后再跳出窠臼,绞织于心,用独特的字形,以独特的章法,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书艺精神,即到达所谓“大成”之境界。正如他在《自作诗》中所说:“传统渊源积厚深,创新须向旧中寻,六书八法呈姿态,笔走龙蛇万点金。”幺喜龙以平和的精神面对人生,以坦诚的心态直面红尘,真正做到了物我两忘,专心致志。

  对书法艺术而言,最能代表书法家风格与水平的,应是草书。这是因为,与篆、隶、行、楷相比,草书在创作上自由度更大,更能表达书法家“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的情怀,更适合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情绪用书法作品表现出来。幺喜龙性格沉稳,寡言少语,宠辱不惊。何以排遣心中的郁闷?有人不解,读他的黄绢长卷,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对他而言,天之将裂,地之将崩都是外在的,他的心中,山自青,水自流,早将一腔情,喜也罢,怒也罢,忧也罢,怨也罢都付诸笔端。挥毫作书时,心中时而万丈狂澜,时而和风细雨,时而块垒郁结,时而阳春三月,都化为点与线的架构相连,黑与白的相生相成。在他的草书作品里,章草之古朴,今草之飘逸,王铎之外柔内刚,孙过庭之圆润虬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笔势粗壮而又柔美俊秀的独特风格。幺喜龙的草书堪称林散之之后最优秀者之一。杨仁恺先生评价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