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十一五”目标将如期实现 “十二五”征程更值得期待(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10月18日04:32
  ——对话省统计局局长杨文章
  “十一五”的日历只剩下薄薄的几十页,“十二五”一个新的征程又即将开始。

  回首“十一五”,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保持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十二五”,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起承转合的关键时期,如何评价“十一五”的成绩?怎样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蓝图?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省统计局局长杨文章。

  记者: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省上下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十分关注。请您谈谈“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杨文章: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可以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得到较为全面的体现。为此,有必要对我省“十一五”考核评价体系作一下简要介绍。

  记者:好的。

  杨文章: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如何在实践层面上建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体系,把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既是中央的统一要求,也是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的总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一五”规划中,改变过去长期沿用的片面以经济增长等少数指标指导评价考核发展的做法,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一套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五个方面、44项指标组成的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简称“44项评价体系”),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考核评价各市、县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总体评价“十一五”目标实现程度。该体系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由省政府发布实施。

  记者:我们知道,方案公布实施以来,不仅在全省上下引起较大反响,在全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杨文章:是的。“44项评价体系”结果显示:以2005年为基期,到2009年底,全省“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累计实现程度为87.88%,超过规划年平均进度目标7.88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增长实现程度84.61%,超过进度目标4.61个百分点;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8.68%、98.80%;人民生活实现程度79.62%,。评价结果表明,“十一五”以来,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山西建设,特别是煤炭资源整合成果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成效,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省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我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省委、省政府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方略,全省上下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局面,“十一五”总体目标有望如期实现,同时为 “十二五”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奠定良好基础。

  记者:请您具体谈一谈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发展特点?

  杨文章:按照 “44项评价体系”,“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全省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8.31亿元,2006年至2009年均增长10.6%;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3.5亿元,年均增长26.8%;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9亿元,年均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为11.9%、10.1%。

  二是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方面见成效。“十一五”以来,全省推进“五大惠民工程”,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评价结果显示:到2009年底,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98.68%。其中,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88.91%,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84.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43%,多项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特别是经过2008年至2009年以煤矿为重点、覆盖各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好转。2009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全国为0.892)。

  记者:您刚才介绍,到2009年底,资源环境实现程度达到了98.80%。

  杨文章: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98.80%。“十一五”以来,全省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十一五”消减目标的83.5%,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目标的116.6%。10个省辖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一五”规划目标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污水处理率等11项指标已完成规划进度任务。

  三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十一五”以来,全省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稳定。到2009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4元,是2005年的1.57、1.47倍。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29和26平方米。全省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3.5岁,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人民生活规划总体目标实现程度达到79.62%,达到平均进度目标。

  四是30个指标提前完成 “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在44项省级评价指标中,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粮食总产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耕地保有量和年度造林合格面积等指标前四年实现年度控制目标基础上,有30个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记者:我省的考核评价工作已经实施四年了,对推动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杨文章:是的。采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用于指导、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44项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坚持用这一新的指标体系指导、考核、评价各市县工作,使各级政府和部门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找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和总抓手,成为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识与自觉行动。起到了引领科学和谐发展、鼓舞干劲、扎实工作的导向和约束作用。

  记者:“十一五”我们取得了显著成就,您觉得“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哪些方面更值得期待呢?

  杨文章:“十二五”是我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紧密结合山西发展实际,响亮提出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和“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构想,必将开启山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努力实现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这是一幅宏伟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蓝图。

  杨文章:按照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发展定位,“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将实现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将达到1700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投资总量将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一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左右,3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300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5%左右。正如袁纯清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宏观的设想,也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记者:有人说,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我们知道,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那么,统计如何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做好服务保障?

  杨文章:省委书记袁纯清在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中明确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战略。省统计局要坚持“想山西发展所想、急省委政府所急,省委、省政府有决策,统计服务就要有行动”的工作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强化统计体制机制建设,创新统计服务制度和服务载体,全面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全身心解读经济发展进程,全力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科学的判断和可行的政策建议。

  在服务社会公众方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统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经济活动,那里就会有统计服务的身影。

  记者:决策科学化必须是建立在准确的统计资料和分析基础之上。统计要想在经济发展中担当保障作用,统计在自身科学发展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文章:常言道 “打铁先得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

  近几年来,省统计局在推进系统科学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为强化数据源头,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统计发展的根本。制定了《县乡两级统计机构基础工作达标验收细则》,从7个方面推进实施。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对县、乡基层基础建设进行达标验收。全省119个县(市、区)中的102个达标,达标率达到85.7%,“三年全覆盖”目标2011年有望全部实现。与此同时,抓素质提升,探索强化带头人作用,连续四年举办省、市、县三级局长培训班,启动了对县(市、区)一级进行“标兵局长”评选活动。二是始终把人才机制创新作为统计发展的关键。省统计局在全国首创“统计专家”评选机制,把“造就大批高端人才,是实现统计新作为的根本选择”思想贯穿于统计科学发展的始终。对于青年人采取上挂国家、下派基层,使青年人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确立“工作不是权利而是机会”的新的工作观、成才观,强化队伍素质,提升统计作为。通过创新人才机制,统计科学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引领统计发展的方向、道路更加明确。

  本报记者杨珏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