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辉煌十一五 共话新蓝图 > 建言“十二五”消息

专家:加快转方式仍然是“十二五”主基调(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0月18日10:09

  加快转方式仍然是“十二五”主基调  

  话题缘起正在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着重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更具不确定性,要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期间就变得更为迫切。可以说,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那么,“十二五”期间如何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专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此谈谈他们的看法。

  加快转方式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徐印州

  正在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把中国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十二五”的核心内容,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十二五”规划必将开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里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提出“保八”,但“保八”的前提是转变济发展方式、基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时期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要求。十七大将“又快又好增长”改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将经济由单向追求“增长”转变为平衡协调“发展”,这既不是一个简单的语序变化,更不仅仅是词汇的更换,而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强调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不得不加大投入以保证经济增长,以战胜危机。于是有人片面地理解“保八”,以为追求GDP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忽略了“保八”的前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八”的基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把GDP的增速当政绩,把市场经济当计划经济,以为指标越高越好,速度越快越好。所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诚然,没有生产力的大发展,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就没有现在的繁荣景象。但一味追求经济的单向增长,过热地发展,则必然蕴含风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中国经济必须未雨绸缪。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不是经济增长问题,而是可持续增长问题。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不出粗放发展的窠臼,必然造成过度消耗资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从而引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乃至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过度依赖出口、压低劳动成本,必然引发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贸易争端。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要“换挡”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将调整,形象化的说法就是中国经济要“换挡”。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快与慢的问题,核心是“又好又快”。这就要求:必须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科学控制投资增长速度,适当减少对外贸易顺差;有效控制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等过快上涨,尤其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努力做到百姓住有所居;努力扩大消费,调整需求结构,发挥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更大作用,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最大限度发挥消费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更要努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制订和完善节能减耗的技术标准,健全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并千方百计增加碳汇;还要强化自主创新,并借助现代服务业寻求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定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发展理念和发展重点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民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定要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重GDP量的积累、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传统观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更加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GDP增长与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幸福感同步增长,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十二五”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继续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人,特别是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从各个方面减轻城乡居民的社会负担,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条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其重要的关联词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但是调整经济结构绝对不是仅仅针对产业结构,国家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对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外贸发展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整。这就必须在行政管理、财税体制、资源要素、收入分配、垄断行业和金融体制等方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作者系广东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商学院教授

  “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更严峻挑战

  “十二五”时期广东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积极化解各种风险和和挑战,高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郭楚

  “十一五”时期,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克服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严重困难,多项主要经济目标提前完成,使广东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为“十二五”时期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时期,广东将肩负着新的任务和使命,既存在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形势变化。“十二五”时期广东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笔者认为,广东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积极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高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民币升值“大合唱”不断升级。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复苏遥遥无期。美欧国家为了转移矛盾,上演了一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大合唱”。这一势头仍有增无减。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结果必然使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也会受到重大损害,广东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也将受到严重削弱。

  国际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国际原材料价格及石油价格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救济案件的持续上升,将造成对广东不利的贸易环境。

  以质量、环保、安全标准等技术壁垒为代表的贸易保护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仅REACH(欧盟规章《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和EUP(欧盟在环保方面的最新指令)这两项技术壁垒就将影响广东50%的出口企业,所涉及产品从节能灯、化学原料及制品、纺织品到玩具———这意味着广东出口企业将迎来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密集期,广东出口可能再次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广东经济自身也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困难。外贸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凸显广东在国际产业链中仍处于低端。加工贸易约占广东外贸总额的70%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引进技术的消化、吸引和再创新能力不强。服务贸易发展缓慢。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投资比重不大。“走出去”规模不大,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偏小,跨国经营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

  兄弟省市转变方式成效显著。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对广东经济发展也形成了竞争压力。根据科技部《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江苏综合创新能力由此前的第四位一跃升至第一位,将广东挤出三甲;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江苏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首次超越广东位居第三,显示出强劲的竞争优势。面对兄弟省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的明显成效,广东无不感到沉甸甸的竞争压力。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如果广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走低水平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就只能继续在国际产业利益分配中备受“剥削”。因此,广东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按照胡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提升核心自主创新能力,坚决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战,才能赢得广东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打造创新型广东。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对国际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这种技术垄断和市场壁垒使得不掌握关键技术的竞争对手难以对其形成实质性竞争。摆脱这一困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技术垄断,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基础。为此,广东要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建设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标杆企业,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加快深港创新圈、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创新集群建设。

  提升国际竞争力。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扩大出口。深度开拓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东欧、中东、南美、东盟、北非等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广州、深圳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佛山、珠海建设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力争广东服务贸易每年增长20%左右。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力培育广东本土跨国公司。

  增强规则话语权。为突破国外技术标准的围堵,广东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增强产业游戏规则话语权。

  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广东要着力提升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试行重污染行业差别排污费政策。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极做好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推进城市化是加快转方式的重要途径

  城市化进程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是产业集聚的过程,导致生产要素和人口的集聚,必然带动一般性消费需求和生产性消费需求,因而能够有效扩大内需

  □毛艳华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推进城市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城市化进程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这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城市化是产业集聚的过程,这导致生产要素和人口的集聚,必然带动一般性消费需求和生产性消费需求,因而能够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通过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

  工业化和城市化先行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具体变动关系在工业化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使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直接、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集聚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不再主要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的带动,而更多地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非农产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带动下,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也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随着工业化演进到高级阶段,这个趋势就越来越明显,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为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发展对非农产业的就业增长具有更强的带动效应,而非农产业的就业增长比产出增长更直接地作用于城市化进程。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工业化对非农化尤其是服务化(包括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部门的产业化)的拉动效应较大,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就较强;反之,如果工业化过程对非农化尤其是服务化的拉动效应较小,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就相应地较弱。上述分析表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通过城市化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并把扩大内需和解决城乡居民民生等目标结合起来。

  珠三角地区要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加快内涵型城市化的进程

  对于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的珠三角地区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意味着要加快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从而加快内涵型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是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对垄断性生产性服务业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尽可能消除所有制歧视,明确凡属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通过市场竞争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载体,对这些载体的投入也有助于拉动内需。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养老社会化、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服务的发展等都需要载体,而这些载体的投资及其衍生的需求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从消费结构来看,在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城市居民从基本的生存需求转向追求发展型、享受型需求,将大大拓展休闲、保健、文化、培训等方面的消费空间,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客观上就要求生活性服务业也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从而促进相应服务行业加快发展。

  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环珠三角地区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并通过城市化带动这些地区的消费需求。新时期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是要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非农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二是要加快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三是要通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带动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率的上升。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推进“双转移”战略,通过珠三角地区与环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互动发展来克服广东城市化的偏差问题。对于珠三角地区来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入可以满足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充分发挥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已有工业园区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发展。通过加快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将过去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城镇工业化,努力改变“镇镇像农村”这种小城镇建设过度分散和低水平发展的传统模式。

  作者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着重从八个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郑志国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即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三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至少取得了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二是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有所增强;三是加快了中西部开发,全国开始走上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四是继续扩大内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转方式将仍然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在“十二五”时期,应当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从以往过分强调GDP增长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变。GDP是反映社会财富总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应当重视它的增长。但是过去某些时期不惜代价追求GDP增长,为此到处铺摊子、上项目,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这显然与我们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十二五”直至今后任何时期,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是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任务,“十二五”期间应继续推动这个转变。要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来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的拉动能力,同时保持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格局。

  三是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另一项任务,在“十二五”期间应当继续推进。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发展潜力差异较大,但是总的来说都有一定发展潜力。以广东为例,要全面发展三次产业,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局面。

  四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项任务。同前两个转变相比,这个转变更为复杂和艰巨,道路也更加漫长。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继续发展各种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专业技术培训,调整和改善教育结构,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优化物质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五是从资源一次性、单一性利用为主向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为主转变。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全国资源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为主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十二五”时期要更加重视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建立包含社会和企业多层次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力争水资源、生物资源和金属资源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比重明显上升,其他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从区域经济同构化向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转变。十一五”期间编制了全国和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十二五”时期应当付诸实施,力争按照主体功能区来组织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转变。“十一五”时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需要很长时间,“十二五”时期应当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八是从非均衡开放向均衡开放转变。过去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有明显的非均衡特征:强调出口创汇,追求贸易顺差;“请进来”腿长,“走出去”腿短;沿海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内地不同区域开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全国从总体上应当转向均衡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求保持进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区域开放水平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