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四川市(州)政府迎“课改” 考核指标大幅削减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18日10:28
  经济和社会并重速度与效益同行

  市(州)政府考核将呈现四大变化

  近日,我省正式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市(州)目标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并从今年开始实施。在对市(州)实行目标管理15年之后,我省各市(州)政府迎来“课改”。

  由于以往的目标管理内容繁杂,指标设置分散,很难把握目标任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此次修订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办法,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

  此次“课改”,有四大变化值得关注。这些变化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从今往后,我省对各地的考核将更加全面,其基本要求就是——经济和社会并重,速度与效益同行。

  变化一:考核指标大幅削减

  《试行办法》着重对目标管理内容进行了调整。新的指标体系设计有发展指标12项、否决指标5项。

  解读:此前,省里下达市(州)的考核指标有30多个大项,大项之下还有很多小项,再加上一些省级部门分解下达的专项工作,使得对市(州)的考核指标既复杂又难以突出重点。大幅削减考核指标,使保留下来的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更加突出,导向更加鲜明。 12项发展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及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及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

  5项否决指标分别是:计划生育、耕地保有量、安全生产、维护稳定、廉政建设。

  无论从内容还是比重分配上都不难看出,新的考核体系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并重”。比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共占有10分的比重,而5项否决指标都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且全部实行“一票否决”。

  变化二:发展新指标看效益也考质量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首次纳入发展指标考核。

  解读:新进体系的几项考核指标,分别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加以考查。逐一考量这些指标,处处可见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增长上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的良苦用心。

  比如,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是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税收收入占比越高,说明财政对其他非税收入的依赖性越小,当地经济发展质量就越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考查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是再生产能力扩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发展后劲增强的重要表现。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它将被用来衡量各地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情况。凉山州政府目标办主任马雪莉认为这是“合理的变动”。她说,以前省上是考核对就业、教育、交通等具体民生项目的执行情况,制约了地方在项目选择、资金分配上的自主性,现在改为考核支出比重,这既从总量上确保了民生支出的规模,又便于各地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财力真正投向群众最急需的领域。

  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标志。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较,我省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作为“十二五”期间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新重点。8月26日的全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传出信息,中央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将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市(州)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有利于促进各地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变化三:主要指标考核方式有变

  《试行办法》明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年初不具体下达,年终根据全省平均水平综合考核。

  解读:对于“增长率”,人们已经习惯于围绕一个年初确定的具体数字展开工作。由于传统考核方式下,各市州每年无一例外都能实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好成绩”,这样的考核显然已不具有实际意义,甚至被称为“数字游戏”。 《试行办法》颠覆了传统的增长率指标考核方式。以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例,以前是根据全省GDP奋斗目标,每年年初向市(州)分解下达具体量化指标,年终根据各市(州)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今年起,省上不再在年初下达具体的量化指标,而是等到年度结束,以全省平均GDP增长水平确定一个标准值,再结合各地实际增长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相比之下,新的考核方式显然具有“水涨船高”的特点,因而加大了各市州取得好成绩的难度。“不发展,必然落后;不加快发展,一样要落后。”考核方式的革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州“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除上述4项增长率指标外,今年,我省对各市州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发展指标也同样采取了新的考核方式。

  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仍然采取年初指标量化下达的方式。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标准和刚性要求,其指向非常明确:强化各市州节能减排意识,促进各地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增长的同时不忘“科学发展”。

  变化四:5项指标“一票否决”

  《试行办法》规定,计划生育、耕地保有量、安全生产、维护稳定、廉政建设等工作任何一项出现重大问题,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

  解读:何谓“一票否决”?就是说,一个地方,即使12项发展指标全部排名第一,只要上述5项否决指标有一项没有达到国家和省里的要求,都不能被评为先进。可以看到,5项否决指标全部是当前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体现了我省在发展中“经济与社会并重”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耕地保护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保护好耕地更是不能推卸的责任。2010年,耕地保有量首度入围“否决指标”。

  记者了解到,此前,对耕地保有量一直是以年初下达具体量化指标的方式考核,明确某地区当年内应该保有多少耕地。现在转为否决指标后,进一步增强了其约束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项,必须加大考核力度,加大约束的刚性。”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什么情况会导致“一票否决”?5项指标都有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作为依据。例如,安全生产方面,我省规定,对发生国务院认定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省认定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市(州)实行“一票否决”;廉政建设方面,我省也有规定,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造成严重后果或本级班子成员中发生违纪案件的市(州)实行“一票否决”。”

  ·记者观察·

  GDP考核:更科学,也更有难度

  年初不再下达量化考核指标,年终根据全省平均水平综合考核——《四川省人民政府市(州)目标管理办法(试行)》对GDP增长率的考核方式之变化,将如何影响各市(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很多人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一变,有利于为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单纯追求GDP降温。没有了明确的任务指标,数字政绩便失去了依托。

  但是,“这一变”的另一层含义更加值得注意:不下达具体的指标值,并不等于不对GDP增长率进行量化考核,相反,对各市(州)更好发展、健康发展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以前考核方式的弊端,一是难以把握目标数量的合理性,二是地方希望任务少一点,完成任务的难度低一点,通过下具体指标方式,分别给市(州)设定一个年度目标,确定年度目标时缺乏客观、科学的衡量依据,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不利于市(州)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为事先都无法给自己“定位”,在新的考核方式下,各市(州)在GDP考核中取得好成绩的难度加大了。雅安市政府目标办主任马骊骅认为,现在采用“不确定标准”是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因为可变因素很多,“最后求一个平均数,就是说光自己跟自己比不行,还要看人家发展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有好大劲使好大劲,拼命努力地干”。

  加快发展——新的考核方式对经济总量比较小的地方,显然是一种激励——他们有了很大的机会,可以创造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从而跻身前列。 现在,所有市(州)都能拿到100分以上高分的时代过去了。对成都这样长期稳居第一的城市来说,加快发展的压力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为,要在已有的巨大经济总量基数上取得大的突破已非易事,一不小心,还很容易落在“全省平均水平”之后。

  说这是一个“更加科学的变化”,还因为GDP指标在新体系中不足15分的分值比重,决定了它不可能单独发力将谁送上全面考核的优胜榜,三次产业结构、民生支出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节能减排等指标的分量,有望使以往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投资比例失调、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得到改观。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市(州)目标管理新法的试行结果令人期待,等到明年春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在GDP增长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是不是也在同步增长,群众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是否同步得到了解决?记者 陈婷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