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右一)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左一)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谈。法新社 |
日益自信的中国,积极“返亚”的美国,今后将如何修复脆弱的两国关系,平衡在东南亚的明暗博弈?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周鑫宇发自北京 “我们在这个问题(海上领土争端)上不会偏袒某一方。我们本身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领土要求。”10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越南河内“辩解”。没有领土要求并不代表不维护利益,在越南这块美国曾经的伤心地上,盖茨疾呼——“在中国提出主权要求的水域自由通航的问题上,美国有自己的利益”。
10月1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与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越南河内举行会晤,标志着跌宕起伏的中美军事关系的又一个戏剧性转折。在几个月的频繁过招之后,中美在南海的关系格局和战略意图正在浮现。
四平八稳的会晤
11日下午3点半,梁光烈和盖茨走进会晤现场的中美国旗前握手合影。面对镜头,梁光烈的表情有些严肃,而盖茨的笑容则显得过于礼节性。虽然双方双手紧握,但是直到分开之时,盖茨才主动与梁光烈眼神交流,杨光烈则点头致意。与双方元首和外交官员会面时热情娴熟的外交表现相比,中美防长的会面透露出生疏和尴尬。这背后,是两国军队时续时断的不稳定交流,以及复杂地区安全背景下的各怀心事。
会谈上,梁光烈首先发言。他肯定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承认中美军队之间的合作存在一些障碍,如美国对台军售等。盖茨随后则表示,中美两军之间越是出现问题,越是需要更好的交流。盖茨还接受了梁光烈发出的明年访华邀请。
与中日两国防长当天在电梯口“偶遇”的“无计划性”相比,中美防长的会晤显然是精心准备、四平八稳。会谈没有谈到正处于敏感期的南海和黄海问题,也没有出现什么火药味。
南海问题若隐若现
不过,在客气、善意的大氛围背后,会晤安排的细节中却仍然透露出中美关系当前的微妙格局。
中美防长此次参加河内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入住的并不是同一个酒店。为了避免外交争议,双方会谈地点选在第三方酒店举行。可是从两国记者到执行官员,都在暗自较劲争取“主场优势”。据香港凤凰卫视的报道,早在两国防长开始会谈之前,美国记者就已经抢占了场地,并宣称美方是主场;而随后抵达的中国军事官员则抢先入座,“以逸待劳”。双方还对会谈开始的准确时刻和发言顺序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最后还是决定由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率先发言而结束了争议。
除了这些媒体记者留意到的细节处的微妙外,两国晤谈话题就更显精心且微妙了。
对于中美两国国防部长的这场会晤,媒体各方关注已久。虽然会前有关各方就多次表示,梁光烈和盖茨不会把南海问题划入讨论范围,但是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场在越南河内——这一系列风波的缘起之地——所举行的中美军事主官会晤,对于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未来安全局势意味着什么。
梁光烈与盖茨会谈的正式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双方关系的重要性和总体合作的大局;双方军事交流存在障碍;双方在反恐、救援、人道主义救助、护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广阔合作空间。
这三点应该说是中美军事关系的最大共识。然而,近几个月来,中美军方毕竟频繁“过招”。南海问题在梁光烈与盖茨的谈判桌上没有现身,却始终仍在与会者和全球媒体的头脑中萦绕。中美围绕着环中国海域的一系列军事博弈,是否意味着中美防长所高谈的“战略全局”、“沟通交流”、“合作空间”,正在成为空谈?
美国以代理人“灵巧入亚”
实际上,中美军方的一系列行动并没有违背中美两国的战略全局,反而是两国的军事力量通过调整,在更协调地服务于中美各自的战略需要的结果。
美国现政府的总体外交战略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巧实力”和“脱恐入亚”。一方面是外交手段的多样化和精巧化;另一方面是战略重点的转型。没有前一点,“脱恐入亚”就意味着亚洲的一场新冷战;而反过来,亚太国际舞台也使得“巧实力”得以充分发展。
美国“巧实力”大展示,起源于一场突发性事件。
从3月“天安舰”事件到7月希拉里在河内宣布南海地区争端关乎“美国利益”,中美的海权之争急剧升级。
深秋9月,中国渔船船长在钓鱼岛遭日本方面逮捕扣押;随后,中国又在南海海域逮捕9名越南渔民。美军纠合盟友在黄海、日本海、关岛和越南频繁军演,解放军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则以军演回应。整个亚洲东部海域陷入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
而到了9月底,中美军方绷紧的神经却突然转向舒缓。9月27日,中国接受了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访华。中美防长又在10月份会晤,中断10个月的中美军事交流竟然在斗争的高潮时刻戏剧性地恢复,且双方都避谈敏感的海域话题。
美国这些外交“突变”实则起承转合,显示其对华地缘政治的“代理人战术”已经逐渐展现出清晰的轮廓。美国抓住地区争议问题,推动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家制造与中国冲突;然后在紧张时刻亲自出面缓和对华关系。这一战术既保证不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实质性恶化,又分化瓦解了中国周边阵营;既树立“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地区领导者形象,又不至于引发甚至卷入地区军事冲突。
亚洲国家不会甘当棋子
显然,在这一轮的中美战略博弈中,军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国军队相比于之前对外的沉默面孔,显然已经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外交力量。另一方面,美国军方也一改之前唯我独尊、不听号令的作风,基本上做到了“打得出去、收得回来”,展示出“巧实力”的风范。
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战略也逐渐调整成形。表面上,美国凌厉的主动攻击让中国陷入被动应对。但是,从长远和全面来看,亚洲地区的“基本盘”仍偏向中国。难以割裂的经济、社会纽带和长期坚持的睦邻外交,让中国在亚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美国在亚洲的“代理人战术”,最大的缺陷在于大多数亚洲国家并不会甘当美国的棋子。即便是那些利用美国向中国争讨利益的国家,也不希望亚洲真正陷入军备竞赛和军事竞争的境地中——格鲁吉亚的教训就在眼前。可见,美国要把自己从“局外人”变为“操盘手” 的算盘并非能打响。
日益自信的中国,积极“返亚”的美国,今后将如何修复脆弱的两国关系,平衡在东南亚的明暗博弈?有专家认为,东南亚未来的中美博弈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对峙,而是伙伴关系和地区合作竞争。但试探东南亚这滩水的深浅,两国或许都需慎重迈步。
现场传真:两次低调的会面
中日防长会晤有着明显“救火”的临时作用;而中美防长会晤显然是双方深思熟虑之后的战略姿态展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孙浩发自河内 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与会中日防长的“偶遇”、中美防长的“重量级”双边会晤成为寰宇媒体聚焦点。
被“预报”的“偶遇”
前来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中方和日方代表团均下榻于河内的洲际酒店。客观上,“近邻”位置增加了人们对中日防长自“撞船事件”后首度见面的猜测和期待。加之,日本媒体于10日“预报”了中日防长可能碰面,更加引发各方关注。11日一早,各路媒体在洲际酒店大堂内严阵以待。
河内时间10时30分左右,酒店一楼大堂电梯门一开,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率先出现。守候在现场的各路记者立即蜂拥而上,闪光灯亮成一片。
未过多时,电梯门再度打开时,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与代表团其他成员也走进人们视野。
两位防长握手致意,用各自语言互道“你好”。随后,工作人员“谢绝”了媒体的继续“追踪”。两位防长及代表团随行人员走向酒店一层另一个方向,淡出媒体聚光灯。
高度关注下的低调
在本次会议期间,已成中美代名词的G2再度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梁光烈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1日下午举行双边会晤。这是中方自今年初因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而宣布暂停两军高层交往后,两军高层的首次会面。
美、中防长先后抵达会场。走进会议厅大门前,两人就先握手致意、“寒暄”。守候在会议厅另一侧大门外的本报记者隐约听到,梁光烈部长对盖茨说,“你好,这是我们今年年初以来首次会面。”
这场会面称得上“高度关注”却“低调而为”。高低反差之间,一些小插曲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不可避免地引人“浮想连翩”。
比如,中美代表团分别下榻于洲际酒店和梅丽亚酒店,相距不远。不过,两位防长9个月来首次会晤最终选在邻近的索菲特酒店。
在会晤开始前20分钟,美方代表团一位新闻官员走到媒体记者前说,要按照美方的规矩,拍摄时间限定在30秒,“之后所有人(记者)都要离场——所有人。”不过,在部分记者的争取下,经中方代表团新闻官员协调,这一时限终被延长为45秒。
临时救火和持续过招
除了在形式上更正式,中美防长会晤同中日防长会晤相比,在内容和意义上也有不同。中日防长会晤有着明显“救火”的临时作用;而中美防长会晤显然是双方深思熟虑之后的战略姿态展示。打一个比方来说,这次的中美防长会晤就仿佛两位剑客高手碰面,初试几招之后,大概摸清了对方的路数,双方抱拳致礼,准备开始下一阶段的博弈。
盖茨在会上强调:“我们的国家利益是保障自由通航、经济发展和贸易不受阻挠以及遵守国际法。”
尽管盖茨避免直接与中国对抗,但他的意思明白无误。从南海到钓鱼岛,水深水浅,美国都要踏上一脚。
东南亚不需要“救世主”
【作者】叶海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河内建城999年零9个月的时候,飘洋过海来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有关“南海涉及美国利益”的讲话,曾搅得南海周边所有国家都不得安生。3个月之后的10月10日,就在河内建城1000年庆典之后没几天,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在这座城市召开。18位国防部长或其代表排成一排,以远称不上娴熟的动作完成了一次“心手相连”,队伍中间两位的短暂“掉链子”似乎形象地说明了对于今天的西太平洋地区而言,最缺乏因而也最需要加强的到底是什么。
会议上,中国防长梁光烈上将畅谈中国对“和谐亚太”的渴望,美国防长盖茨强调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日本防长北泽俊美要在钓鱼岛问题上给日本多找些帮忙与帮闲,而韩国防长金泰荣则再次表达他们对朝鲜的担忧,做东的冯光青将军呼吁大家多花些时间讨论10+8防长会的未来……古城河内能把观念主张相去如此遥远的各位防长们吸引到同一座殿堂下,并且让他们拉起手来排排站好,实在不简单。
更具意味的是,从河内到河内,中美关系呈现出一个决非简单的“轮回”。从希拉里对中国发难到盖茨与梁上将握手,美国人得到了什么呢?以自封的“救世主”姿态重返东南亚应该算得上是最重要的成就,美国成功阻止了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以双边方式解决分歧,把南海问题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从而为在中国大门外的行车道上摆放更多石块奠定了基础。
但是,美国既没能建立起唯华盛顿马首是瞻的南海海上安全国际联盟,两次河内会议也无法让东盟跟随自己形成对“危险的”中国口诛笔伐的声浪,河内所发生的,不是美国天神下凡拯救东南亚芸芸众生,倒像是龙头大哥亲自动手收取保护费——而且还遭到了部分商户的公开拒绝。
至于日本,依旧是那副小家子气,总是纠结于自己眼中的那一小片天地。就像他们在朝鲜问题六方会谈中的表现一样:大家要讨论关于原子弹的使用资格问题,他们却非得拉着大家说其他问题。在河内,北泽俊美和他的中国同行谈到了钓鱼岛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他的领导在不久前也和梁上将的领导谈到了同一问题,差别只在非正式的会晤是发生在走廊上还是在电梯里。
耐人寻味的不是“电梯会晤”,而是北泽大臣和一些与钓鱼岛问题原本不相干的其他国家的同行之间关于那片小小岛群的谈话。日本人想要干什么呢?缓和日中关系气氛——这是值得鼓励的;鼓吹建立针对中国的岛屿声索者联盟——这是中国要批判的。固然可以争辩说日本并不在乎中国对北泽“东拉西扯”可能做出的反应,但问题是防卫大臣的其他对话伙伴的回应似乎也不是很积极,印尼人甚至直接告诉日本人,这样的问题还是留在双边渠道内解决为好——这句话的潜台词可以被理解为“这干我们什么事儿呢?”在北泽会见的诸多防长当中,盖茨的态度自然算得上是例外,但这个例外什么也证明不了,反正能为美日防长提供会晤地点的城市有的是,从华盛顿到东京,实在找不到地儿,还可以去普天间嘛,至少他们用不着算电梯什么时候才能到。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第一次河内会议之后的几个月,甚至向前回溯更早,他们早就从美国的所作所为当中学到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教训。那就是美国作为“救世主”,从来不会在“被拯救者”需要得到“拯救”的时候出现,相反却总是出现在“被拯救者”不需要的时候。某种意义上,这种历史记忆促成了希拉里河内讲话后短短两个月越南和中国在军事上的密切高层交流——越南此举当然是靠拢美国之后再接近中国的钟摆效应,而这种钟摆效应恰恰证明了东南亚国家不会甘心为美国火中取栗,也注定了盖茨所谓安抚“被中国吓得战战兢兢”的国家的努力只能是白忙一场。
而中国也必须看到,自己的军事外交依然存在巨大的努力空间。就像美国没有办法建立一个自己控制的南海问题“国际机制”一样,中国也没有办法把时钟拨回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至少在表面上还得到尊重的时代。美国人已经把脚踏入了南海深不可测的漩涡当中,中国还不具备让他们拔脚而去的军事和外交能力。未来的南海,只能是中国和美国面对面深一脚浅一脚地既试探自己也试探别人。至于会试探出一个怎样的结果,或许就与河内这座古代叫做升龙的城市没什么关系了。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