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千年极寒”致棉花价飙升 当事者称被断章取义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0年10月19日02:43
2010年8月22日的墨西哥洋流图(红色和桔色为暖流)。

科瓦尔沃斯基称从未提及过“千年极寒”的说法。

  

  新快报记者深入调查,独家专访神秘“波兰科学家”,探寻事实真相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 ■本版撰写:新快报记者 侯鹏飞 罗琼

  自10月7日起,有关“欧洲将现千年一遇的寒冬,中国等亚洲地区或难幸免”的消息见诸国内各大媒体。一时间,煤电股大涨,棉花价格飙升……

  可谁知,甚嚣尘上的“千年极寒”之说,竟是“浮云”一朵!

  昨日,新快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辗转找到了媒体笔下所指的那位神秘“波兰科学家”——来自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的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科瓦尔沃斯基一再“澄清”:“千年极寒”纯属误传!“是媒体断章取义了我在波兰Tok FM广播电台的讲话”。

  专家身份“语焉不详”

  通观国内各类报道,新快报记者所能找到的“千年极寒”新闻,最早见于今年10月7日的《扬子晚报》。其名为《北半球今冬将迎“千年极寒”中国恐难幸免》的文章指出:“波兰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

  波兰哪位气象专家?什么时候?在哪个场合说的?该文并未提及。于是,记者又查找了国内各大网媒、纸媒的大量相关报道,亦均“语焉不详”。很多媒体其实是转载了《扬子晚报》10月7日的消息;有部分报道对预言者的身份表述,也很不一,有的称“波兰科学家”,有的称“波兰学者”,有的称“波兰专家”。

  众所周知,对气象问题发表权威见解的,应该是气象专家或地理学家才是,所谓的“科学家”、“学者”和“专家”之言,可信度有多高?

  不过,有趣的是,消息在国内见报的第二天,即10月8日,沪深融资融券市场爆出天量,两市融资买入额突破6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当日在交易的88只个股,煤电股备受资金青睐。

  “千年极寒”未提“中国”

  带着连串疑问,记者继续查找外媒的相关报道。从9月10日开始,有关“千年极寒”的消息开始在波兰境内各大媒体发酵,并于9月16日出现在了“俄罗斯Regnum 新闻网”,其报道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

  作为一家联邦级的通讯社,“Regnum”在俄语媒体中最有话语权。几乎就在同一天,该新闻在东欧各国传了开来——乌克兰境内最有影响力的“VI”网站和《今日亚美尼亚》报刊等……就连中国的国际在线,都可看到这则转载新闻。

  10月4日,24小时滚动播报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进一步“推波助澜”,让这则消息传遍世界;并以俄罗斯中部地区此前低于平均气温两三摄氏度的现象,予以了“证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媒体有关“千年极寒”的报道,范围均指“欧洲”,并没有出现“中国”字眼。

  国内报道多有“加料”

  那么,国内最早爆出“千年极寒”的《扬子晚报》,为什么会说“中国等亚洲地区也难幸免”呢?其消息来源于哪里呢?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半球今冬将迎“千年极寒”中国恐难幸免》的作者——《扬子晚报》记者宋世锋。据其介绍,他的报道,大部分源于“俄罗斯Regnum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内容。

  至于为什么会把“中国”也列入“千年极寒”范围?宋世锋坦言:“俄罗斯Regnum 新闻网等的报道,确实没有提及中国,说的都是欧洲。我根据香港气象台等的预测,又做了补充。”

  波兰专家大喊冤屈

  这位在国内外报端从未“露脸”的“波兰科学家”(“专家”、“学者”)究竟所指何人?又是否真有其人呢?

  有鉴于国内媒体的“千年极寒”之说来自俄罗斯“Regnum 新闻网”。昨日,新快报记者就此联系了总部位于莫斯科的“Regnum”,但是由于撰此新闻的记者一时联系不上,虽然相关负责人称会随后发电子邮件予以确认,但是截至发稿时,记者留下的电子邮箱中依然空荡。

  随后,记者又联系上了“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几经周折,神秘的“波兰科学家”,终于“现身”了,他就是该研究所的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

  听到自己竟成了近段国际新闻的“红人”,科瓦尔沃斯基声称自己“并不知情”,且对“千年极寒”之说一头雾水。在记者大致把国内外的报道说明后,科瓦尔沃斯基大喊冤屈,并道出了其中的真实情况。原来,在9月初,科瓦尔沃斯基曾接受了波兰TokFM广播电台的访问。当时被问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运动,世界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作答时,科瓦尔沃斯基以模式推断为基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气候学家,又不是气象预报员,怎么可能预测气象问题呢?”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他当时所言“并没有说欧洲将会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体断章取义,才有了上述说法”。言语中,他对相关媒体的做法大为不满,并希望借新快报“证实自己的清白”。

  记者在TOKFM广播电台的网站上看到,该网站确实曾在9月10日登出了一则访问科瓦尔沃斯基的新闻,不过内文却对“千年极寒”之说只字未提,但是新闻的标题上却赫然出现了“千年寒冬”的字眼,且被波兰多家网站照单全收,一并转发,由此引发了一场“闹剧”。

  学者观点

  范以锦(知名报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集体转发“误传” 暴露媒体“浮躁”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迫于竞争压力,要跟新媒体抢速度无可厚非,但更要保证自己的权威与客观,“丢了这些,传统媒体要把自己放在什么位子上?”

  范以锦觉得,“‘千年极寒’一事,大到股市,小到添置衣物,牵涉千家万户利益。所以报道必须谨慎,客观。国内媒体转载外媒报道,如果外报本是不实的误传,转载犯错不可避免;但在转载外报时,又通过自己‘合理想象’进行信息添加,这样犯错不应该。”

  范以锦认为,出现这种媒体信息发布不准确、引起公众恐慌的原因,除了与新媒体竞争要抢先抢快外,还与新闻从业人员的心态日益浮躁有关,抢料争独家的好胜心,战赢了核实信息等新闻人的基本守则。

  展江(知名新闻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授)

  误传“千年极寒”不一定是“坏事”

  展江坦言,转发误传报道,对媒体的权威与公信力确是损害,但只要“不过度”就行。他所指的“度”,是“是否对社会造成确定伤害,损害公众切实利益”。

  “目前看来,‘千年极寒’说并没有引起这样的后果,还是可以通过媒体的‘自我纠正’,即继续追究,用事实说话来弥补”。

  本地连接

  初秋天,老广赶添取暖物

  现在,广州虽仍是初秋天气,可自国庆后,吉之岛、广百等商场内的电暖气、棉被等居家取暖用品,销售异常火爆;而羽绒服的价格,也因供不应求而“喊涨”,同期贵了4成以上。

  究其原因,商家们还是托了“千年极寒”的福。虽然目前广州毫无“冷意”,但经历过2008年冰灾的老广们,至今仍心有余悸,知道要“未雨绸缪”。于是不管消息真伪,很多人已“闻风而动”,赶添置被褥、衣服等,好过冬。

  在走俏的商品中,冬衣的热卖度最为显而易见。位于北京路某一大型羽绒服店,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就卖了300多件,“今年时尚款都卖到断货了”,据该店老板介绍。

(责任编辑:张庆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