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智利矿工救援行动实时播报 > 最新消息

中国工程师参与智利救援:中国亟需紧急避难所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0年10月19日13:07

郝恒今晨回沪受到热烈欢迎 晚报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郝恒今晨回沪受到热烈欢迎 晚报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参与智利矿难救援的中国工程师郝恒今晨回国,接受本报专访透露细节

  “救援胶囊”首次测试曾碰坏轮子

  晚报记者 程绩 报道

  “8天8夜在现场参加救援,我时刻感受到生命高于一切的意义。”今晨7:20,惟一参与智利矿难现场救援的中国人郝恒,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飞行终于回到上海,他所任职的三一科技有限公司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面采访郝恒,郝恒向记者详尽披露了智利矿难救援成功背后的故事,以及这次中国制造参与国际救援的过程。

  临战前一刻,从“主力”变“替补”

  “我们的方案安全系数最高,但因为智利总统皮涅拉希望在17日访欧前见到被困矿工,所以智利政府选择使用卷扬机救人,安排我们在现场待命。 ”郝恒从10月5日晚来到救援现场,到10月14日最后一名矿工路易斯·乌尔祖阿的成功升井,8天8夜,他的心情同样紧张和激动。

  在上午的欢迎仪式上,郝恒详细回顾了中国制造参与救援的全过程,“最初参与救援设备竞标的有三家吊装公司,分别使用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和三一重工的履带式起重机。最终,三一的合作伙伴智利BURGER公司胜出。BURGER公司是智利最大吊装公司,而三一SCC4000履带吊良好的运行记录也是此次成功夺标的关键。 ”

  郝恒说,BURGER公司的中标方案是,为有效防止洞口岩石松动,先使用三一重工SCC4000履带吊,在长达624米的洞井全部装上钢护筒,然后再吊起“救援胶囊”。据悉,此救援方案是第一方案,也是安全系数最高、最稳妥的方案,但由于大家希望尽快救出被困人员,救援改为第二套,只铺了洞口56米钢管。“幸好56米以下岩层情况非常好,只是第一次测试的时候碰坏了救生舱一个轮子。 ”郝恒说,“于是三一设备由第一选择变成第二选择,被通知在现场24小时待命。 ”虽然临战前一刻从“主力”变成“替补”,但郝恒并没有失落,“待命同样重要,一旦第一方案有问题,我们马上就要投入‘战斗’”。

  在欢迎仪式现场,郝恒也带回了智利政府对三一重工以及他本人的感谢信:“经过多方通力合作、缜密计划,历时2个多月的智利被困矿工营救行动迎来大胜利,创造了生命奇迹。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为此次救援行动提供了保障,中方有关企业还派员专程赴智利进行协助。感谢中国三一对智利救援所做的贡献,感谢中国工程师郝恒在救援现场的日夜坚守。 ”而此前,智利总统皮涅拉发表电视讲话,向各国人民对智利救援的关注与支持致谢时,特别对中国三一为智利救援提供的保障表达了感谢。

  矿工获救,他在现场第一个鸣笛祝福

  “13日11:10,第一个矿工成功获救,救生舱成功到达地面的第一时刻,我马上开启履带起重机,第一个鸣笛,向智利矿工及其家属致以祝福。 ”经历二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但郝恒回忆起救援现场依然激动不已。

  这样一次伟大的救援,在郝恒看来,相比设备技术的精确保障外,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胜利,“矿工的不断自我激励,以及智利全国对这33个生命的珍视,才是奇迹最终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最让郝恒感慨的是救援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在井上井下最为焦虑的时刻,救援人员将视频通话的微型电子设施等通过‘白兰鸽’送到井下,让矿工可以与家人正面交流。政府还为矿工配备了远程心理医生,鼓舞矿工的信心,舒缓压力。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让在场的家属和国外救援人员都很感动。 ”郝恒说。

  在救援现场,郝恒用微博记录了全过程,13日上午11:02,郝恒在微博发消息:第一个矿工成功被营救,救生舱成功到达地面。这一消息传播比新闻网站发布时间提早近5分钟。他表示,“在第一个人员被营救后,总统立刻举行新闻发布会。我真的感到开心,看着被营救家人泪流满面,看着周围人群大声祝福,我被深深感动了。 ”11:46,在郝恒的微博上出现了一段拉丁文字,郝恒解释说,“这是在智利的Raul先生发的,他们一家也在现场。当他知道我在微博写的内容后,主动要求写一条微博来感谢中国这么多朋友都在关心着智利井下矿工。 ”

  经验借鉴,中国急需紧急避难所

  中国未来的救援如何借鉴智利经验?当郝恒面对记者这个问题时,认真地说,“33名矿工能够存活69天,基本毫发无伤升井,其中有2个要素是我们应该效仿的。 ”一是螺旋型矿道内设置储存仓;二是出事后,矿工团结一致,严格作息和食物分配。

  郝恒此前在中国国内长期从事机械救援作业指挥,到过不少矿山。 “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没有矿井设置紧急避难所,特别是煤矿好多没有避险设备。”最让郝恒佩服的是智利工头俄苏亚,“俄苏亚,54岁,也是最后升井的矿工。在最初被困的时候,他担任分配食物的角色,因为分配妥当,在最初被困的17天,原本只是能吃2天的食物,维持了17天。 ”

  救援过程中,郝恒还经历了不少有意思的花絮,“这次救助是由智利政府主持的,总统要出席,整个场所戒严。在安装完设备后我去营救施工场地看看进展,一名军人过来要扣留我。我说:China,然后指着刚安装好的三一设备说:Sany。那个军人理解了我的意思,很惊讶地说了句:China?!然后笑着说:Welcome!并带我认识其他警卫。”郝恒称自己和智利人民传递友谊最应该感谢从国内带去的20条“黄果树”香烟,“来拍照的每人发一根,打交道多的每人发一盒。 ”郝恒说。

  专访“救援哥”郝恒

  整整8天吃住在驾驶室

  郝恒是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中国工程师,他说自己只是有幸成为惟一一个在现场见证这场世纪大救援的中国人,并通过自己让大家感受到现场的中国力量。

  两次送巧克力的故事

  “智利人对我都非常热情,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参与救援的工程师,吃饭喝水都不要钱,还送洗澡的肥皂给我。”回忆起这8天的救援,郝恒深切感受到全世界齐心协力的力量,以及作为一名中国工程师的自豪,而最让他难忘的,则是两次送巧克力的故事。

  “一次别人送我巧克力是在智利救援开始的时候,家属和军警都认识了我,我和公司的同伴去智利小镇上买鞋,因为进入现场必须要穿符合要求的厚底的鞋,那个鞋店的老板也认识郝恒,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我们走出去20米远了,他追着出来,送给我们每个人一袋巧克力,讲的西班牙语我也不懂,旁边的西班牙语翻译说是感谢你们中国派你过来。”郝恒说自己在智利已经数不清听了多少次 “谢谢”。

  第二次别人送郝恒巧克力是在昨天,郝恒从智利回国途经巴黎转机的时候, “从智利飞机到了巴黎,我们在休息室,巴黎人看到我们从智利来,知道我们是参与救难的中国人,送给我们两盒非常精美的巧克力。”

  想在救援现场挂上国旗

  8天救援时间里,郝恒吃住在驾驶室里,吃的是面包,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到临时工棚里打个盹,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微博发消息, “现在不少和我比较熟的网友都叫我 ‘救援哥’,呵呵。”

  救援条件非常艰苦, “现场是沙漠,除了沙漠就是石头,现场每个施工单位被严格划分开来,我们是负责吊机,所以被安排在最高的地方,从最外面的一条警戒线就能看到我们的设备。”尽管条件恶劣,但现场所有人都非常乐观,这也深深感染了郝恒,“救援氛围很好,大家每天早上相互微笑打个招呼,然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样乐观的态度也让我很有感触”。

  身处国际救援队的大舞台,郝恒一度最揪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别人知道他是中国人,因为三一的设备立在最高处,是最大的也是最显眼的,很多人都过来看,“我就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他们纷纷向我竖起大拇指。”

  后来几天,郝恒就想在现场挂一面中国国旗, “我一开始没带国旗,然后到现场一看,别的国家都挂了,然后我给新华社记者提了要求,让他把国旗带过来,当时新华社驻智利社长专门回圣地亚哥带来一面国旗,但救援核心区不允许挂国旗,所以大家没办法看到。”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